當高校實驗室的智慧之光點亮產業轉化的星火,當濱江岸線的歷史廠房蛻變為數字經濟的燈塔,楊浦正用「破壁融合」的改革魄力,構建起貫通「從0到1」原始創新、「從1到10」技術突破、「從10到100」產業躍升的全周期生態鏈。創新的種子,正在學城共生的沃土中拔節生長……
在3月13日召開的楊浦區科技創新大會上,以共築「楊數浦」新質秀帶為主題,楊浦密集發佈了一系列區校合作項目、企業創新項目、區域創新應用場景,進一步吹響楊浦全域創新的施工號角。
記者注意到,在與區域內復旦、同濟等8所高校發佈的17項合作項目中,關鍵詞集中在「AI智能」,將「三區聯動,三城融合」的合作共識切實轉化為實際成果。而在最新發佈的企業創新項目、區域創新應用場景中,同樣以「未來產業」新質生產力吸引眼球。

楊浦的科創生態里,不僅要有參天大樹,更要有一片能讓幼苗破土而出的沃土。加快高質量孵化器建設,是楊浦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培育本土科技企業、孕育未來產業的重要舉措。已在楊浦深耕十年的啟迪之星在大會上揭牌了啟迪之星在線新經濟高質量孵化器,在投與孵之間,找到了一條真正幫助初創企業發展的路徑。
圍繞在線新經濟產業領域,孵化器聚焦數字內容生成和處理技術,通過「技術+產業」聯合創新,挖掘和梳理一批核心技術,打造「需求牽引+合伙人共創+投孵聯動」孵化體系,建設服務於科學家和創業者的一站式專業孵化平台,培育一批高潛力科技企業,打造上海在線新經濟創新要素聚集地。啟迪之星啟迪控股副總裁、啟迪之星(上海)董事長韓威介紹,「一方面,提升我們自己科技服務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結合楊浦特色,挖掘培育共創更多高校科研成果。在數字經濟產業鏈條中,挖掘產業需求,鏈接科研成果。」

在楊浦,高校的智慧脈動與城市的創新心跳同頻共振,科研機構的「思想火花」與市場主體的「實戰經驗」交織碰撞,國際化的創新要素與本土化的應用場景深度融合。
全區數字經濟企業突破8000家,軟信業營收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穩居全市第二;高新技術企業達1430家,其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7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6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890家、高新技術企業1430家。3家企業入選2024上海硬核科技企業TOP100榜單,15家企業入選2024上海軟信業「雙百」榜單。
創新主體矩陣持續壯大。依託33家國家和市級重點實驗室、100餘所科研院所構築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區域創新主體累計斬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86項,佔全市總量40%,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加速釋放。匯聚18萬在校大學生、近70位兩院院士及600餘位海外高層次人才,培育8家全球獨角獸企業、120家上市掛牌企業,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咬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透過「熱帶雨林式」生態的繁茂枝葉,看見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根系深扎,觸摸到的是未來產業破土而出的蓬勃生機,感受到的是楊浦新質生產力奔湧向前的澎湃動能……
文字丨成佳佳
編輯丨吳百欣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佈平台,如您認為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