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蘑菇不要采,深圳已報告自行採食中毒事件

2025年03月13日16:20:25 科學 7770

南都訊 當前,隨着降雨增多,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最近,深圳市已報告因市民自行採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深圳疾控提醒市民,許多毒蘑菇與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而難以區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嚴重危害生命健康。預防毒蘑菇中毒的唯一辦法就是不採摘,不購買,不食用。

野生蘑菇不要采,深圳已報告自行採食中毒事件 - 天天要聞

毒蘑菇中毒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傷害?

不同的毒蘑菇,因所含毒素不同,會有不同的中毒表現。比如有些中毒表現為嘔吐、腹瀉、腹痛;有些表現為流口水、大汗、瞳孔縮小、心率減慢、血壓下降等,有時會出現幻覺;有些表現為溶血、急性腎臟損害;還有些剛開始表現為嘔吐、腹瀉、腹痛等胃腸炎癥狀,2天左右出現假象好轉,稱之為「假愈期」,如果治療不及時,最後會出現肝、腦、心、腎等多器官損害,並伴有煩躁不安、嗜睡等精神癥狀,嚴重者5-16天死亡。

野生蘑菇不要采,深圳已報告自行採食中毒事件 - 天天要聞

野生蘑菇不要采,深圳已報告自行採食中毒事件 - 天天要聞

深圳常見的容易誤食的毒蘑菇種類有2種:致命鵝膏和大青褶傘。

致命鵝膏,俗稱白毒傘,集中出現在2-5月份,常生長於闊葉林地上,與山毛櫸科的黧蒴栲有共生關係。誤食白毒傘會造成嚴重的急性肝損害,潛伏期長,一般大於6小時,多數9~14小時。白毒傘毒性極強,一個中等大小的白毒傘足以毒死一個成年人,誤食死亡率可達75%。目前為止,白毒傘在深圳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毒蘑菇。今年3月,龍崗區疾控中心通過現場實地調查,在龍崗區銀湖山發現了白毒傘。根據往年調查結果,在梧桐山、鳳凰山、碧嶺、寶龍等地方也都出現過它的身影。

大青褶傘,俗稱青褶環傘、鉛綠褶菇、綠褶菇等,是我國南方地區最常見的毒蘑菇種類。因傘褶幼時呈白色,長大後呈淺綠色至青褐色或淡青灰色而得名。大青褶傘集中出現在6-10月份,常生長於公園或小區草坪上、菜地里、路邊草地、荒地、鋸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是離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種類,也是我市引起蘑菇中毒事件最常見的毒蘑菇。誤食大青褶傘會造成嚴重的胃腸道中毒反應,發病快,潛伏期短,一般在10分鐘至2小時內就可出現明顯的胃腸道癥狀。

誤食後如何正確處理?

目前對於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解毒藥。因此誤食毒蘑菇中毒後,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催吐、洗胃、導瀉、灌腸,儘早排出毒素,對症治療。

① 立即呼叫救護車

萬一誤食毒蘑菇,立即呼叫救護車。等待救護車時,有條件的可加蓋毛毯保溫。

② 催吐

可先讓誤食者服用大量溫鹽水,然後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頭)刺激咽部,促使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孕婦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不宜進行人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③ 送醫院

一起食用過同樣蘑菇的人,無論是否發病,同樣需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④ 保留毒蘑菇樣

食用過的剩餘蘑菇應留存,以便有需要時交給醫生查明中毒原因。

「老司機」常中招,民間流傳鑒別方法不靠譜

經調查,不少誤食者都有過在老家採食野生蘑菇的經驗,認為可以靠形態、氣味、顏色等特徵自行識別毒蘑菇。實際上,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生物學家,也需要藉助專業設備才能準確鑒別蘑菇是否有毒。所以民間流傳鑒別方法,例如:「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生長在潮濕處、糞便上的蘑菇有毒」,「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與銀器、生薑、大蒜、米飯一起炒或煮後變黑色的有毒」,「受傷變色、流汁液者有毒」,「菌蓋上有疣、柄上有環和菌托的有毒」等,都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統統不靠譜。

深圳疾控提醒廣大市民,不採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不購買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采寫:南都記者謝萌 通訊員深疾控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聞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外媒 Neowin 今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會讓同事和經理認為你的能力不足。這項研究題為《使用 AI 工具會遭遇社交評價懲罰》,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鏈接:點此前往)。研究通過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改寫生命的藍圖,糾正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微小錯誤,或者巧妙地調控基因的表達,讓細胞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這不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開啟的未來。長期以來,CRISPR-Cas9系統一直是這場革命中最閃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確的分子剪刀,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強...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 天天要聞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現代餐飲業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觸材料作為直接接觸食物的器具,其材質安全性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根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所有可能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以確保不會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 天天要聞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發佈博文,報道稱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隱藏在 6 億光年之外的「太空鯊魚」,一個隱秘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 100 萬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該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質量黑洞那樣位於星系中心,而是遊盪在星系內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恆星...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 天天要聞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研發人員在實驗室研發產品。文丨羅嘉文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人才既是創新的發起者,也是技術應用的實踐者,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主體。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 天天要聞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腦機接口技術,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重點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被形象地譽為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來,隨着人工智能、神經生物學、傳感器等技術提升,「腦機接口」這項聽起來很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進我
鋰電池隔膜薄型化對塗布技術的挑戰 - 天天要聞

鋰電池隔膜薄型化對塗布技術的挑戰

當前,鋰電隔膜行業正面臨著技術同質化加劇、產能結構性過剩、價格惡性競爭及產業顛覆性變革的嚴峻複雜形勢。塗覆材料的多元化和塗布工藝的優化創新正在加速推進隔膜產品的迭代升級。為滿足更多應用場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漸成趨勢。
「每一次升空都是戰鬥啟航!」 - 天天要聞

「每一次升空都是戰鬥啟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羅陳建 等近日,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開展高強度、跨晝夜實戰化訓練,錘鍊部隊全時域作戰能力。晨光熹微,停機坪上一架架戰機整齊列陣、蓄勢待發。「準備完畢,請示起飛!」隨着塔台指揮員發出指令,數架戰機接續起飛,奔赴目標空域。槳葉飛旋,戰機轟鳴,道道航跡劃破天幕。任務艙內,戰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