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博士生,發《Science》封面,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

2025年03月08日21:42:03 科學 1686

據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官網報道,近日,中國科協辦公廳公布了2024年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入選者名單華中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博士研究生王紅星,憑借卓越研究成果成功入選本次專項計劃。

  • 重磅: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來了!
  • 3226人!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結果出爐


211博士生,發《Science》封面,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 - 天天要聞


博士研究生王紅星正在查看試驗數據(記者 徐行 攝)


「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是中國科協於2015年啟動實施的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對32歲以下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青年科技人員連續3年資助45萬元。


2024年10月,中國科協首次啟動實施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面向高年級在讀博士研究生開展托舉工作。博士生專項計劃托舉對象為30歲以下理、工、農、醫學科門類的高年級博士研究生,托舉期不超過2年,首批入選3226人。


211博士生,發《Science》封面,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 - 天天要聞

據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官網報道,王紅星,2022級博士研究生,師從鄧秀新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前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張飛教授以正向遺傳學為切入點,長期專註於柑橘油胞發育的分子機制解析。其通過創製山金柑×『滑皮金柑』F2分離群體,成功定位並證明了油胞發育關鍵基因CsLMI1的缺失是『滑皮金柑』無油胞表型的遺傳基礎。此外,還篩選出CsLMI1下游基因CsMYC5,敲除該基因導致油胞發育受阻,無法完成細胞分化與程序性死亡。與任傑博士合作,構建了油胞發育和精油合成調控通路CsDRNL-CsLMI1-CsMYC5,填補了植物分泌囊研究的空白,相關成果於2024年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在《Science》雜誌。以上研究解決了油胞有無的科學問題,但柑橘油胞空間分佈是如何調控的?CsLMI1如何發揮作用的?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據華農官微報道,「成為鄧秀新院士的研究生則是王紅星的夢想,當夢想照進現實,他卻一度找不到「狀態」,焦慮和失落伴隨着他鄧秀新院士與他悉心交流,幫他走出困境,不僅讓王紅星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也為他指明了研究方向。經過不斷調整,王紅星的科研有了進展,終於在實驗中定位到無油胞突變基因所在區間,這為後續鎖定柑橘油胞關鍵候選基因提供了重要基礎。鄧秀新院士隨後推薦王紅星轉到張飛名下攻讀博士學位,由他和張飛共同指導。」


211博士生,發《Science》封面,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 - 天天要聞

鄧秀新院士指導研究生(程玉華 攝)圖源:華農官微


在柑橘油胞的持續研究中,張飛讓王紅星和任傑分工協作,王紅星也不再迷茫,發揮着他的優勢,自信且高效地完成了既定的科研任務。


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從2023年10月投稿到當年12月正式被《科學》雜誌接受,兩個多月即被認可詳見:


  • 為何這篇《科學》封面文章從投稿到接受僅僅80天?


211博士生,發《Science》封面,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 - 天天要聞

▲張飛教授(左)指導博士研究生王紅星(右)、任傑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報告基因的表達模式(徐行 攝) 圖源:華農官微


2024年2月9日,《科學》(Science)雜誌封面論文形式發表了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華中農業大學柑橘團隊鄧秀新院士、張飛教授課題組題為「Molecular regulation of oil gland development and biosynthesis of essential oils in Citrus spp.」(柑橘油胞發育與精油合成的分子調控)的研究成果。研究以柑橘油胞為新模式系統,揭示了分泌囊起始和發育的分子調控通路,為提升金柑類果實鮮食品質和增加甜橙、檸檬等精油產值提供重要理論基礎。


華中農業大學柑橘團隊博士研究生王紅星、任傑為論文並列第一作者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鄧秀新院士、張飛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211博士生,發《Science》封面,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 - 天天要聞

211博士生,發《Science》封面,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 天天要聞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圖片來源:Unsplash《環球科學》雜誌迎來了自己的播客節目歡迎訂閱《環球科學》播客,每月更新一次,聽科學家與我們編輯一同探討形形色色的科學問題。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環球科學》多次合作的譯者、兩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跟我們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養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視角。撰文|clefable審...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徐飛虎等人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了主動光學強度干涉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實現了對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近日,在貴州省林業局組織開展的全省野生蘭科植物監測過程中,科研人員首次發現貴州植物新紀錄屬——杜鵑花科假沙晶蘭屬,以及隸屬該屬的兩個貴州新紀錄物種——浙江假沙晶蘭和球果假沙晶蘭,它們因獨特的外觀和神秘的生長習性被稱為「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 天天要聞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水、脂肪和蛋白質,三種平平無奇的物質,為何能承載人類的智慧與情感?大腦的功耗相當於一個14瓦燈泡,為何能實現強大的認知能力?人類如何用科技對抗大腦深處血管上的「微型炸彈」?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總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別呈現了《科學之美》的演講和舞蹈。為了呈現更多維度震撼人心的科學之美,總台社教節...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 天天要聞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俄新社10日消息,蘇聯於1972年3月發射的「宇宙-482」自動探測器近日已墜入雅加達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該探測器原計劃飛往金星,由於助推器故障,未能脫離地球軌道。隨着時間推移,探測器的高度越來越低,最終墜回大氣層。該裝置直徑約一米,重量不到500公斤。(總台記者 程謨)編輯 毛天宇...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 天天要聞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近日,錢江海關關員在對國際進境郵件進行CT機查驗時,發現一個進境郵件圖像異常,疑似存在活體生物。 現場關員開拆查驗後發現,裏面裝有一批活體螳螂和螳螂卵鞘。卵鞘是具有堅硬外殼包裹的螳螂卵塊,每一枚卵鞘中一般含有10—50個卵。經現場清點,該包裹內共裝有7隻螳螂和73枚卵鞘。 經鑒定,其中7隻活體螳螂均為魔花螳螂,...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 天天要聞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周末貴金屬時間,小夥伴們大家好。這兩天有關在宇宙第一大行買到摻假金條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昨天半夜,終於等來了工行的澄清公告:當然是不屬實。這是怎麼回事呢?說是有一位客戶在工行的南翔支行購買了兩款金條。結果在剪開加工首飾的過程中發現疑似雜質。我們通過網上的圖片看到,剪開後裏面有些發黑。工行上海嘉定支...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出任江西理工大學校長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出任江西理工大學校長

5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葛世榮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經省政府研究決定:聘任葛世榮為江西理工大學校長。此前,葛世榮擔任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黨委副書記。葛世榮個人簡介葛世榮,男,1963年4月出生,工學博士,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83年7月,葛世榮在黑龍江礦業學院(現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