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2025年01月29日18:23:07 科學 1799

劉阿姨今年69歲,平常在家裡幫女兒接送外孫上學,空閑時間就自己去跳跳廣場舞,日子過得很愜意。

前兩天她看到家族群里分享了篇文章稱,科學家們發現了短壽基因,攜帶基因的人很可能在69歲前去世。

看到文章後她非常慌張,自己今年正好69歲,而且家族裡確實有好幾位老人都是在70歲不到就去世了,自己會不會攜帶了這種基因而不自知?

一想這裡,劉阿姨就有點悶悶不樂,自己這還沒過幾年好日子呢,難不成真的要被這「短壽基因」給預判了?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一、科學家發現「短命基因」:攜帶者更易在69歲前死亡

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健康長壽,但有些人天生會攜帶一些潛在的致病基因,甚至是短壽的基因,這種情況能不能通過後天逆轉呢?

2023年11月,冰島科學家們發表在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雜誌上的一項可操作基因型與人類壽命之間關聯的研究,共對5.8萬名冰島人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結果發現每25個冰島人當中就有1人攜帶與壽命縮短相關的基因型,這些基因型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和癌症相關。

在癌症易感基因型攜帶者身上發現,他們的平均生存期比未攜帶者短了4年。其中比較常見的BRCA2基因的致病性可誘發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可減少約7年的生物學壽命;LDLR基因變異則可導致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會讓壽命縮短6年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攜帶特定基因的受試者更容易死於基因所致的疾病,與不攜帶BRCA2基因的受試者相比,攜帶者死於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的風險會增加7倍前列腺癌的風險會增加3.5倍,死於前列腺癌的風險會增加7倍。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了解並能識別出可以操作的基因類型,可以幫助醫生做出更好的治療決定,這樣可能讓攜帶短壽基因的人群得到更好的預後。所以,這項新研究對於減輕個人病痛以及整個社會的醫療壓力有着非常大的幫助。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二、浙大研究:堅持4個習慣,可抵消「短壽基因」影響

基因這種東西雖然無法改變,但我們後天的生活方式對壽命的影響也很大,甚至有研究發現攜帶短壽基因不要緊,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可以抵消「短壽基因」的影響。

浙江大學曾聯合多個機構在BMJ雜誌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對35萬餘名歐洲血統的成年人進行了長達13年的追蹤隨訪,調查遺傳和生活方式與壽命之間的相關性。

其中,受試者的遺傳因素可分為長壽(20.1%)、中壽(60.1%)、短壽基因(19.8%)3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則包括有不吸煙、不酗酒、堅持運動、體型健康、飲食健康以及睡眠充足。

研究人員根據受試者擁有的習慣進行評分,分數分為良好(23.1%)、中等(55.6%)、不良生活方式(21.3%),最終有以下幾大發現: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第一、相較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不論是長壽、中壽命還是短壽基因,一旦有保持不良生活習慣,都會讓過早死亡風險增加78%;

第二、如果從遺傳角度分析,短壽基因相較於長壽的,過早死亡風險會增加21%;如果有短壽基因的同時還保持着不良生活方式,過早死亡風險激增2.04倍。

第三、如果可以堅持不吸煙、定期運動、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等4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抵消62%的基因影響;

最後,研究人員表示不管是有短壽基因還是其他人群,如果從40歲開始就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都可以減少因為遺傳因素所帶來的短壽風險。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三、百歲老人調查:大多有4個共同點

長壽是很多人的願景,但那些活到百歲的老人,到底有哪些長壽的秘訣呢?

2013年,江蘇省政協用3年時間編輯出版了《歡度百歲——江蘇長壽老人風采》。該書對2095位百歲老人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百歲老人身上多有這幾個共同點,或許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1、樂觀豁達

調查中幾乎所有的百歲老人在面對「遇事樂觀看得開」這一選項中都給出了肯定的回復,百歲老人的生活滿意度和快樂感比一般人高,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總是能很快想開,不會為難自己。且對自己十分自信,可以做主自己的生活。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2、愛吃豆製品

90%以上的百歲老人愛吃豆製品,餐桌上基本每天都少不了,豆製品內的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對健康有很大益處。

3、愛喝水

7成的百歲老人喜歡喝水,晨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水。經常喝水可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讓一些廢棄物排出的速度加快。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4、吃得新鮮

江南地區的海產資源十分豐富,老人們的飲食多就地取材,吃得十分新鮮,而且經常吃江河海鮮,尤其是魚蝦。蔬菜也都是自家地里種的,85%的百歲老人每天都吃2-3種蔬菜,肉也要當天宰的。

這次的調查當中,有一點比較出乎意料的是,我們一直都說生命在於運動,不過這次江蘇地區的百歲老人的調查中,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長壽老人都不常經常鍛煉,這與當下的主流認知有些相反。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基因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能做的是通過後天的努力,儘可能去抵消基因給自己健康帶來的不良影響。


參考資料:

[1]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佈:每25人中就有1人攜帶短壽命基因》.ANDALL生命科學 2023年11月20日

[2] 《浙大新研究:做好這4點,可延壽5年,抵消62%短壽基因影響!》. 醫師報循環頻道 2024年05月06日

[3] 《百歲老人調查報告:大多愛喝粥,不經常鍛煉,老大居多》.互蓮健談 2023年02月27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清華大學徐軍課題組《自然·通訊》:揭示稀溶液結晶的臨界晶核尺寸不隨溶液過飽和度變化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徐軍課題組《自然·通訊》:揭示稀溶液結晶的臨界晶核尺寸不隨溶液過飽和度變化

結晶是無定形基元有序堆積形成晶體的過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過程之一。結晶過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長路徑,成核過程中自由能最高點對應的晶核尺寸被稱為臨界晶核尺寸。小於臨界尺寸的晶核往往會在熱漲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於臨界尺寸的晶核則會進一步生長成為穩定的晶體。很多情況下,臨界晶核的形成是結晶...
今日立夏,要做這些事! - 天天要聞

今日立夏,要做這些事!

說吧你有多久沒稱體重了什麼?你說你看到秤上飆升的數字就會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想要暈倒懷疑是對稱體重這項活動嚴重過敏?
開屏見「好」|他帶瀕臨倒閉藥廠扭虧為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 天天要聞

開屏見「好」|他帶瀕臨倒閉藥廠扭虧為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開屏見「好」》欄目,聚焦山東好人好事,讓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開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邊的榜樣」,講述精彩山東故事。本期人物是「五一特輯·致敬奮鬥者」系列。4月28日上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齊都葯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家晴獲評全...
百草譜(五十一)龍葵 - 天天要聞

百草譜(五十一)龍葵

一、形態特徵龍葵屬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30-100厘米之間。其莖直立生長,呈圓柱形,具有縱棱紋,多分枝,幼枝被稀疏柔毛,老枝逐漸光滑。葉片互生,卵形或心形,長2.5-10厘米,寬1.5-5.
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 - 天天要聞

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569期】國 內 航 天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近日,葉培建院士來到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附城小學,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航天精神大講堂。這場溫暖的相遇,源於葉培建院士心底的雙重牽掛。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葉院士擔任總指揮、總設計師和顧問的每一次任務,都取得了圓滿成功,無數個日夜的...
顏寧闢謠:網傳簡歷不實,已投訴! - 天天要聞

顏寧闢謠:網傳簡歷不實,已投訴!

5月4日,著名科學家顏寧在其微博發佈聲明,闢謠網傳簡歷。顏寧表示:「一份不知道誰缺乏常識造出來的真真假假的簡歷從前年就開始流傳,哪怕也許出於好心,也是不對的,已被我投訴掉了,不知道為啥現在又被翻出來。」她呼籲儘快清理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