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2024年06月20日01:53:32 科學 1669

伴隨着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

粵港澳大灣區着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都要靠科技創新來推動,全力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是香港未來工作的重點,特區政府會繼續推出一系列計劃,包括強化「產學研1+計劃」。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澳門特區政府認真落實「1+4」產業發展規劃,改變「一業獨大」狀況,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勢頭良好。其中「1」是按照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目標要求,促進旅遊休閑多元發展,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閑業;「4」是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發展

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啟動以來,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引領,以深港河套、粵澳橫琴「兩點」作為結合點,以廣深港、廣珠澳「兩廊」作為主骨架,推動創新資源高效集聚。

紮實邁向目標的過程中,階段性成果已然顯著。目前大灣區擁有超過7.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湧現出華為騰訊比亞迪美的等一批科技領軍企業。同時,「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四年排名全球第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擁抱科學的春天,就是建設灣區的未來。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合:創科生態圈持續完善

在大灣區,由多個平台搭建的創科生態圈正逐步成型。

在「灣區之心」南沙,以科創為核心的新興產業正蓬勃發展。2023年,南沙先進制造業和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61%。以南沙科學城、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等大平台為核心,以港科大(廣州)等院校和冷泉大科學裝置、大洋鑽探船等國之重器為支撐,南沙正打造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

在「深圳特區中的特區」,前海正蓄力發展先進制造和未來產業。包括推進成立前海顛覆性技術創新聯盟,集聚8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14家獨角獸企業、228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創新型中小企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算力服務平台,匯聚算力資源8500P,規模位居全國交換中心算力平台第一。同時,前海為深港創科合作提供了無限可能。目前,前海註冊港企9055家,註冊資本9469.47億元,凸顯出深港合作緊密性不斷增強。

憑藉「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獨特優勢,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吸引了諸多科創企業與科研機構落地。目前,河套深圳園區已匯聚160多個高端科研項目和1.5萬名科研人才,包括2個國家葯監局葯械審評分中心;鵬城合肥、廣州3大實驗室的分支機構;港科大、港城大、港理工港中文等5所香港高校研究院等,大批科研成果由此湧現。

聚焦粵澳合作,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新興產業發展勢頭正猛。截至今年3月,合作區「四新」產業(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和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實有企業達16412戶,同比增長2.4%;2023年「四新」產業增加值完成218.08億元,占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6.2%。

以科創為韻,灣區奏響共同發展之樂。在過去五年時間裏,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對大灣區建設的帶動作用持續突顯。

從技術水平看,目前大灣區研發投入強度超3.4%,研發經費投入、發明專利有效量、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主要科技指標均保持全國首位。

從產業集聚看,以「製造基底+創新基因+數字基礎」為支撐,大灣區已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等8個超萬億元級以及3個五千億至萬億元級、7個一千億至五千億元級、2個百億元級組成的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格局。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聚:「雙創」氛圍再升級

在大灣區,一批科創企業勢如破竹,冉冉升起。

位於前海的影石Insta360,如今已經是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的智能影像企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發佈的《2023年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設備市場發展白皮書》,影石Insta360在全球消費級全景相機市場中佔比50.7%。影石Insta360聯合創始人陳永強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正是大灣區良好的營商環境、法治環境以及豐富的人才儲備,為其公司的全球化發展成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位於河套的晶泰科技,不僅是AI製藥的頭部企業,近日也成為了港交所第18C章特專科技制度落地一年多來的首隻上市新股。創立於2015年,該公司創始團隊由三位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後物理學家組成,致力於算法與自動化的融合互通,推動藥物與材料科學產業的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在大灣區里,積極擁抱變化的創業者、強勢崛起的初創企業還有很多。

走訪中,記者來到了雙創氛圍尤其濃厚的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作為前海重點打造的綜合性創客服務平台,截至目前,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已成功孵化1195個創業團隊,有774個來自港澳台地區及海外,其中香港團隊佔703家,累計融資42億元,彰顯了平台的科技創新特色及國際化影響力。有創業者向記者表示,「在前海,大家都願意擁抱變化。」

對於初創企業而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發展值得期待。今年4月,港深創科園合作夥伴啟動禮舉行,與約60家來自9個經濟體的合作夥伴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這些合作夥伴預計將在港深創科園投資數十億港元,創造眾多就業機會。

港深創科園公司行政總裁馬惟善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在我們的生態圈發展中,孵化計劃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會集中發展六大產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機械人。在這幾方面,我們都會提供不同水平的孵化或者加速項目來幫助初創企業。」

尤值一提的是,香港特區政府也為此提供巨額支持,2024至2025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明確會撥款2億港元,在園區為生命健康科技的初創企業,提供孵化、加速計劃等支援。

根據研究機構Startup Genome發佈的《2023年全球初創生態系統報告》,在新興初創生態系統的類別中,香港排名第二,廣州排名第十四。涓涓細流,匯聚成海,創業者們在灣區築夢、圓夢的同時,大灣區的科創發展也有了動力十足的新引擎。

變: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五年蝶變,大灣區科創力量持續迸發,如今已成功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之列。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報告,在2020~2023年,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連續四年在全球科技集群競技中位列亞軍,僅次於東京橫濱

賽迪智庫相關分析認為,研究型大學及科研機構推動形成了強大的原始創新能力。位於日本東京—橫濱—筑波創新帶的筑波科學城以國有及企業下屬科研機構為主體,承擔區域科技創新的主體功能。其中,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世界級頂尖大學,以及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日本國家高能物理研究所等世界頂級研究實驗室均對日本產出原創性研究成果作出重要貢獻。

着眼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與科研機構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建設力量,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在走訪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學校首先是要培養在科技領域有特殊能力的人才;其次是要培養在產業界、企業界有領軍能力的人才。他強調,學校需要和產業密切合作,比如港科大(廣州)就和廣東企業交流廣泛,希望能用科研助力企業解決問題。

為充分發揮高校的科研力量,廣東舉措不斷。今年5月,廣東省科學技術廳與3對粵港高校簽署協議,分別是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浸會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這是廣東首次與粵、港兩地均有校園的合作辦學高校一同簽署三方協議,合作重點聚焦科技和人才發展,三年總投入經費將近2.7億元,粵港高校將聯合承擔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在多地科研人才參與下,大灣區科研水平必將進一步提升。

科研技術朝前發展的同時,應用場景也不能落下。在這方面,大灣區優勢尤其突出。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副總裁庄哲義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香港應科院有眾多高素質的科研人員,他們可以在香港進行基礎研究以及中游項目。但香港的科研項目要真正落地,還是需要瞄準擁有廣大市場的大灣區內地城市,實現優勢互補。

「科技集群是任何經濟體創新表現最為關鍵的要素之一。通過把科學、企業和企業家聚集在一起,這些城市或區域能夠建立一個生態系統,將科學創意轉化為切實的影響力。」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鄧鴻森曾言。

展望未來,在新質生產力的賦能下,大灣區將朝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一戰略定位繼續向前發展。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佈,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