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2024年04月01日20:35:30 科學 1432

近日,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官網發佈消息,2024 年度新選舉產生 152 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Fellow),以表彰他們在醫學與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官網截圖

在本次AMIBE官網公布的名單中,共有4名中國學者當選2024年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分別是清華大學程京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程震研究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龔啟勇教授和復旦大學張凡教授。團結君注意到,其中有兩人為民主黨派成員,分別是民建中央副主席程京和民進復旦大學委員會委員張凡。

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

程京

程京,現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技術總監,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程京主要從事DNA芯片、蛋白芯片、細胞芯片和芯片縮微實驗室的研究開發和在健康管理、疾病診斷、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研究,以及依託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大健康管理相關研究。他主持建立了國內急需的疾病預防、診斷和預後分子分型芯片技術體系,領導研製了基因、蛋白和細胞分析所需的多種生物芯片,實現了生物芯片所需全線配套儀器的國產化,被媒體譽為「中國生物芯片第一人」。

程京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004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7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08年)、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2008年)、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2014年)、光華工程科技獎(2014年)、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2016年)等榮譽。

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

張凡

張凡,現任民進復旦大學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上海市生物醫學檢測試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復旦-陶氏化學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此次,張凡因其在近紅外探針設計與合成、生物醫學成像和光學成像儀器設計等方面的傑出貢獻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張凡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生物納米技術及生物分析,如早期癌症診斷與治療,藥物儲存與釋放,體內與體外生物醫學成像分析等。其自主研發的熒光壽命成像設備和探針試劑已實現轉化,目前已在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等單位用於臨床前研究。他入選2018-2023全球高被引學者,撰寫出版英文專著2部,受邀在Nature conference等國際會議上作大會邀請報告30餘次。

張凡曾獲2022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22年科學探索獎、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第四完成人)、201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等表彰。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是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著名的非營利學術組織,匯聚了世界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的精英,其中包括3名諾貝爾獎得主、24位美國總統獎得主、221位美國工程院院士、113位美國醫學院院士及48位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由世界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最傑出(Top2%)的學者組成,每年經國際同行提名與嚴格評選產生,是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截至目前共有接近3000位學者獲得此榮譽。此前,民進會員劉庄,農工黨黨員歐陽宏偉,九三學社社員樊春海、馬光輝等曾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以上根據民建中央、民進上海市委會、復旦大學官網資料整理)

作者 _ 煌言

本期編輯 _ 邱凌 林紫文

審核 _ 萬李娜 黃昌盛

監製 _ 邵宏華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西安雷雨夜再現龍形不明飛行物,有人稱聽到類似龍吟聲 - 天天要聞

西安雷雨夜再現龍形不明飛行物,有人稱聽到類似龍吟聲

2025年5月8日晚,西安突遭短時強降雨,雷暴交加中,多名市民在夜空中再次捕捉到神秘黑影「龍形」不明飛行物。有網友聽到老牛般的咆哮聲類似「龍吟」。(視頻剪輯:陳歆鈴 綜合四川觀察、南京新聞)(來源:北京日報)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
光博會將於5月15日在光谷啟幕,全球近百項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 天天要聞

光博會將於5月15日在光谷啟幕,全球近百項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5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召開「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新聞發佈會。會上宣布,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以下簡稱光博會)將於5月15日至17日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這是國內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專業化程度高、行業地位高、國際化水平高、觀展人數多的頂級盛會之一。大會首次規模化引入境...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 天天要聞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通訊員:羅曉萍、徐玲玲 審核:大慶、彥平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與創新能力,5月8日,武漢市江夏區科學技術協會、江夏區教育局、武漢科技館聯合開展的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來到了江夏區金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聞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外媒 Neowin 今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會讓同事和經理認為你的能力不足。這項研究題為《使用 AI 工具會遭遇社交評價懲罰》,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鏈接:點此前往)。研究通過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改寫生命的藍圖,糾正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微小錯誤,或者巧妙地調控基因的表達,讓細胞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這不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開啟的未來。長期以來,CRISPR-Cas9系統一直是這場革命中最閃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確的分子剪刀,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強...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 天天要聞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現代餐飲業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觸材料作為直接接觸食物的器具,其材質安全性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根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所有可能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以確保不會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