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2024年02月16日17:35:19 科學 1770

想像一下向地下鑽探萬米,或者是潛入深海鑽探會是怎麼樣的,其中又要運用到什麼樣的技術?

新的一年,隨着鑽探不斷向下突破,戈壁大漠中的技術人員能夠告訴我們答案。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萬米井此前已開鑽

在西北的塔里木油田,萬米深井的開鑽從2023年5月開始的。深地塔科1井,主要是探索特深層地質,同時為工程科學積累理論。

它的具體位置,在阿克蘇地區的沙雅縣,所在區域的旁邊,就是10億噸級的超深油氣區。油氣資源相當龐大,但是深度也超過了8000米

所以,深地塔科1井的開鑽,就等於是為下一步當地油氣資源的開採,積累技術經驗的。開鑽既要探索特深層地質,同時也要在技術上需求突破。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從油氣資源開採的角度看,國能的超深層油氣資源規模達到了34%,從西北到西南地區,都擁有大型的含油氣盆地。無奈這些資源都埋的太深,相對於常規油氣資源開採,非常規的開採,是我們在未來必須面臨的問題。

在業內的定義中,油氣資源的埋藏超過了4500米就被定義為了深井,6000米到9000米的區域,這被定義為超深井。如果井深超過了9000米以上,則被定義為特深井。

我國在塔里木油田的開鑽,起步就是特深井級別。不但鑽探深,該地的地質結構也很特殊。在挖掘方面,深地塔科1井,使用了國內的特深井自動化鑽機,它的作業深度可達12000米,是國內自主研發的第一檯面向特深井的鑽探設備。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和普通的鑽探設備相比,鑽機設備的載重能從常規的300到400噸,提高到900噸以上。載重能力提升的同時,面對地下的高溫,鑽井設備也有應對措施。

為了配合鑽機工作,科研人員專門研發了耐超高溫工作液,它猶如冷卻液體一樣,能夠讓設備耐受地下220℃的超高溫。

除此之外,所用的168毫米鑽桿,五開井眼井身結構等技術,也都是國內創新研發的。鑽探深井,既能積累經驗,也能創新和更好的使用核心技術裝備。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同時,主要還是為未來的超深層油氣資源開採提供應用支持的。在深地塔科1井開鑽之前,我國已經在塔里木油田,鑽探6000米以上的深井達1700多口,8000米以上的超深井95口。

超深井的數量在全國佔比達到了八成以上,所生產的油氣資源量,規模佔比達到了52%。

深地塔科1井,未來的鑽探深度將達到11000米以上,此前規劃的鑽探周期為457天。從去年5月開鑽以後,工程進度一直在有條不紊推進。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鑽探過程中創下的多個記錄

2023年7月底,深地塔科1井的深度已達到5856米,從8月份開始,工程進入了下一個階段。技術人員利用70多個小時,順利進行了下套管作業。

所下套管設備是大噸位的,設備的空重為752噸,浮重為625噸,設備的直徑分別為365.12毫米和374.65毫米,複合大尺寸大噸位套管的使用,在塔里木油田乃至全國都還是首次。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到2023年12月底,鑽探的深度已經突破9000米。地上,承載鑽探設備的鋼鐵塔架有20層樓高。地下,鑽頭、鑽桿、套管加在一起的總重量則超過了2000噸。

達到9000米,鑽頭穿過的地質層已經達到了十多個。到達這一區域後,來自地下的各種困難就陡然增加了。

相對於淺層區域,9000米深區域來自岩石的擠壓更強,溫度相對於淺層區域也更高。鑽探設備的工作效率和進度明顯下降。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鑽探設備用過的鑽頭

這期間由於高溫和高壓,部分鑽具還出現了損傷,控制設備運轉的電子元器件也曾失效。雖然有難度,但是預定的鑽探作業還在繼續。

到本月13日,鑽探的深度已經突破9900米。此刻,地下的溫度已經達到了195℃左右,所用鑽井液也會因為高溫而老化,岩層的壓力,更是可以高達230兆帕。

對鑽探設備來說,在這種極限條件下作業,每時每刻都在考驗着工具和鑽井液的性能。最典型的情況就是,鑽頭更換的頻率相比於之前已經高了很多。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而在鑽探深度超過9900米後,設備開始使用更堅硬的金剛石鑽頭。在不斷向地下深入的過程中,科研人員也已連續50次取出了地下的古老岩石標本。

鑽探取出的岩石碎屑,科研人員都做了分門別類的處理,同時也對多種碎屑進行了研究。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從歷史上來看,其他像蘇聯等國家,也都鑽探過萬米深井,鑽探以後並沒有對地層結構構成明顯影響。而且我國此前也已經進行了多次深井鑽探,結果也能表明深井鑽探,並不會誘發地質風險。

鑽井設備的不斷向下,最終要打通的是塔里木盆地最古老的特深生油層。未來一旦在技術上取得突破,鑽探技術不但更上一個台階,蘊藏在特深地層中的油氣資源,也能成為新的寶藏。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除了在陸地上鑽探,我國在深海領域的鑽探和找礦設備,同樣也取得了新進展。

深海採礦設備完成了海試

向深海進發,人類製造的設備同樣也要面臨極強的高壓。我國自行研製的深海採礦車,即將迎來千米的海試。

該採礦車,未來主要用於多金屬硫化物的開採,這是一種富含銅、鋅、金、銀等多種金屬的深海礦產,相比於陸地上同類的礦產資源,深海的蘊藏量是陸地的600多倍。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擁有了深海採礦車,未來到海底作業就是妥妥的「撈錢」的。這一設備由杜新光帶領團隊在研發,整個科研和製造進程已經持續了十多年。

在杜新光看來,設備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承受來自深海強大的壓力。在海洋中,每下降一定區域,面臨的水壓就會增加,超過3000米,即使全是金屬的採礦車,它所面臨的壓力也將達到300個大氣壓強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現在杜新光團隊研究的設備一切準備就緒,春節之後就要進行海底測試。除了杜新光團隊研發的設備外,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深海重載作業採礦車,此前在2021年8月已完成了深海測試。

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設備名為「開拓一號」,海試是在西沙海域進行的,深度達到了1300米,全程自動化操控。採礦車不需要人工操控,根據預先設定好的程序,可以在海底自主行走。

測試過程中,開拓一號被分別放置在了不同的水域中,從108米到246米,再到968米,最終達到1305米的深度。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在不同的水域,開拓一號都順利完成了布放回收、海底路徑規劃和自主行走、海底礦石採集和沉積物取樣等試驗。

設備成功通過了高壓電力供給、深水大功率液壓、信號傳輸和智能控制、水下布放回收姿態自動控制、水下行走和礦石採集等關鍵技術測試。

在深達千米的海底,開拓一號無需人工操控,根據先期的指令,就能自主的行走和完成各種規定指令,這運用了最先進的海底智能自主行走技術。智能控制系統就是開拓一號的大腦,能夠指揮並實施各種指令。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西沙海域的海底,地形條件很複雜,設備則成功完成了複雜行走路線,凸顯出採礦車的智能控制水平和海底作業能力很高。

海試的成功,標誌着深海採礦車向工程化和智能化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我國的深海作業設備雖然接連取得成功,但是和陸地開採油氣資源不同的是,深海採礦還有來自其他方面的難題。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深海採礦面臨的幾大難點

隨着陸地資源的逐步短缺甚至枯竭,海洋資源越來越成為全世界關注的重點。上世紀60年代,各國的科學家,就把目光瞄向了海底的多金屬礦產。但由於開採深度動輒到4000米以上,深度還是會讓人望而卻步的。

此後,地質學家又從海底發現了活躍的熱液礦,其中富含多種金屬元素。但同樣由於技術問題,實現工業化開採很難。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從難度來看,技術瓶頸是繞不開的難點。國內的海洋地質學家指出,深海採礦的深度通常可達到6000米,海上的風浪和洋流等自然條件,會對船舶、採礦車、管道等設備造成全方位的影響。

就技術來看,深海採礦車的定位問題,協同控制以及精準跟蹤等方面,技術要求都很高。我國的一些設備雖然完成了海試,但要真正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技術難度還伴隨着開採費用的昂貴。2012年以來,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在某處海底的斷裂帶開採多金屬礦產。截止到2023年的開採量有3000多噸,但花費卻早已突破了3億美元。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如此高昂的成本,目前還沒有解決的辦法。而除了技術難點和成本之外,各國對深海採礦,還非常擔心環境影響。

海洋不同於陸地,一旦對生態系統造成重大破壞,如何修復以及應對,目前各國都沒有成熟方案。像法國和智利等國家此前已明確表示,不同意現在對深海礦產資源進行商業開採,認為由此帶來的潛在風險將不可承受。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不過也有人對此提出了相反觀點,認為海洋採礦相比於陸地開採,對環境的影響要小。他們列舉在印尼的熱帶雨林地區採礦,其帶來的環境危害要比海洋採礦大。

存在爭議,再加上技術還不成熟,所以圍繞深海採礦,目前各國都還處在規劃和研究階段,並沒有大的實質性行動。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結語

下一步,不管是陸上特深井油氣資源,還是深海採礦,技術支持永遠是最關鍵的。只要具備了成熟的技術,未來是否使用,都能輕鬆應對。

向地下1萬米進發!我國深井又一次突破記錄,為啥要挖那麼深? - 天天要聞

西北大漠里的特深井還在繼續鑽探,另外的深海採礦車設備就要海試,新的技術在不斷開創,只有它們存在,才能構成國家未來發展的真正基底。

參考資料:

《入地、下海,「中國深度」!新春伊始 一批大國重器取得新突破》 極目新聞 2024年2月14日

《我國首口萬米科學探索井深地塔科1井正式開鑽》 人民網 2023年5月31日

《深海採礦有多難》 環球雜誌 2023年10月8日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