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鼻、祥雲耳、火焰眉……在2月3日晚舉辦的2024年「歡樂春節」啟動儀式上,駐守在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手持「吉祥龍」,以視頻方式向現場觀眾和全球華人送上來自「天宮」的龍年新春祝福。
記者了解到,「吉祥龍」的設計出自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團隊之手。2月7日,「吉祥龍」設計師、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林存真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介紹了「吉祥龍」設計背後的故事。

「吉祥龍」形象。圖/中央美術學院
從考古學和史學角度尋找中國龍形象廣泛認知
「吉祥龍」是由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和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委託中央美術學院為2024年「歡樂春節」活動設計的生肖吉祥物。
林存真介紹,在做龍的形象設計之前,他們與考古學、美術史學的專家組成了跨學科聯合團隊,從考古學角度研究了龍形象的歷史演變。可能是由於塑造能力或審美傾向等原因,龍的形象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呈現,因此,從濮陽蚌塑龍開始,在6500年的時間跨度中,團隊對龍的形象進行了有考據的研究,以找到龍的形象的最大公約數,找到中國人心中對中國龍形象的廣泛認知。
與此同時,為了使「吉祥龍」的創作更加貼合不同受眾的喜好,設計團隊還對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背景的人群進行調研訪談,了解不同人群對龍的認知和喜好。「每個年齡段對龍的喜好是不太一樣的。」林存真說,比如,年長的老人喜歡傳統形態的龍,小朋友更喜歡「萌」態的龍。
研究龍形象的歷史演變,了解不同受眾的喜好,經過近四個月的前期調研工作,團隊才正式進入設計階段。

央美團隊討論「吉祥龍」設計方案。圖/中央美術學院
七輪打樣測試完成整體設計工作
「設計並不是把圖畫好就行,實際生產過程中能否非常好地呈現設計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同時,還要滿足很多條件的要求。」林存真介紹,在完成設計方案後,設計團隊與生產廠家進行了七輪打樣測試,反覆調整,才最終完成了整體設計工作。
林存真表示,在第一版打樣出來後,發現3D打印和毛絨材料的成品有很大差距,於是,她趕到位於東莞的廠家,在第二版打樣上現場畫圖修改。
「『吉祥龍』的臉部特別豐富,眉毛蓬起,差不多需要上百塊裁片,難度大,成本高。」林存真說,「吉祥龍」形象將應用於文化和旅遊部海內外「歡樂春節」品牌活動中,也要對外銷售,控制成本也是要考慮的問題,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就一直在質量、工藝、技術、材料和成本之間做最優化的匹配和組合。最終,他們想到了使用搪膠來做龍頭,實現降低成本,快速生產。
現在觀眾看到的「吉祥龍」形象,是在中國龍典型藝術造型特徵的基礎上,五官、表情、動作和色彩搭配上都做了藝術處理和創新:元寶鼻寓意財氣滿滿;祥雲耳寓意吉祥如意;火焰眉寓意紅紅火火;微張的龍口和藹可親;萌萌的大眼睛略顯可愛;張開的前爪示意友好。除此以外,還將火焰紋、祥雲紋、京劇臉譜等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元素應用在細節設計中。紅色、金色和黃色作為「吉祥龍」的主色調,彰顯了節日喜慶氛圍的特點。
新京報記者 蘇季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