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到底是什麼?

2023年11月11日15:08:07 科學 1183

溫室氣體與全球變暖的關係:

溫室氣體(GHG)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當地球大氣中含有較高濃度的溫室氣體時,其結果是大氣將更多的太陽熱量保留在地球表面附近,就像溫室的玻璃一樣。但當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較低時,地球表面溫度會略有下降,因為保留的太陽熱量較少。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平均溫度將比現在低 33 度(冰點以下)。

因此,大氣中一定量的溫室氣體有助於將地球的平均溫度保持在冰點以上。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自然產生的溫室氣體是水蒸氣。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臭氧(O3)。

大多數情況下,當我們提到溫室氣體時,我們指的是 CO2,在較小程度上指的是 CH4,CH4 的產生量比 CO2 少,但作為溫室氣體的威力大約是 CO2 的 21 倍。

溫室氣體到底是什麼? - 天天要聞

氣候變化緩解措施:

  1. 除目前採取措施之外,如不採取額外的緩解措施,到 21 世紀末,變暖也將在全球範圍內帶來嚴重、廣泛和不可逆轉影響的高風險至極高風險。
  2. 有多種緩解途徑可能會將升溫限制在相對於工業化前水平 2°C 以下。這些途徑需要在未來幾十年內大幅減少排放,並在本世紀末實現二氧化碳和其他長期溫室氣體的接近零排放。實施此類減排會帶來巨大的技術、經濟、社會和體制挑戰,這些挑戰會隨着額外緩解措施的延遲以及關鍵技術不可用而加劇。將變暖限制在較低或較高水平涉及類似的挑戰,但時間尺度不同。
  3. 每個主要部門都有緩解措施。如果採用綜合方法,將減少最終使用部門的能源使用和溫室氣體強度、能源供應脫碳、減少凈排放和增強陸地部門的碳匯等措施結合起來,減排可能會更具成本效益。
  4. 有效的緩解措施將取決於多個層面的政策和措施:國際、區域、國家和地方。支持技術開發、傳播和轉讓的各種規模的政策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融資,可以補充和增強直接促進適應和減緩的政策的有效性。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 天天要聞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周末貴金屬時間,小夥伴們大家好。這兩天有關在宇宙第一大行買到摻假金條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昨天半夜,終於等來了工行的澄清公告:當然是不屬實。這是怎麼回事呢?說是有一位客戶在工行的南翔支行購買了兩款金條。結果在剪開加工首飾的過程中發現疑似雜質。我們通過網上的圖片看到,剪開後裏面有些發黑。工行上海嘉定支...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出任江西理工大學校長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出任江西理工大學校長

5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葛世榮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經省政府研究決定:聘任葛世榮為江西理工大學校長。此前,葛世榮擔任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黨委副書記。葛世榮個人簡介葛世榮,男,1963年4月出生,工學博士,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83年7月,葛世榮在黑龍江礦業學院(現黑龍江...
西安雷雨夜再現龍形不明飛行物,有人稱聽到類似龍吟聲 - 天天要聞

西安雷雨夜再現龍形不明飛行物,有人稱聽到類似龍吟聲

2025年5月8日晚,西安突遭短時強降雨,雷暴交加中,多名市民在夜空中再次捕捉到神秘黑影「龍形」不明飛行物。有網友聽到老牛般的咆哮聲類似「龍吟」。(視頻剪輯:陳歆鈴 綜合四川觀察、南京新聞)(來源:北京日報)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
光博會將於5月15日在光谷啟幕,全球近百項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 天天要聞

光博會將於5月15日在光谷啟幕,全球近百項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5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召開「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新聞發佈會。會上宣布,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以下簡稱光博會)將於5月15日至17日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這是國內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專業化程度高、行業地位高、國際化水平高、觀展人數多的頂級盛會之一。大會首次規模化引入境...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 天天要聞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通訊員:羅曉萍、徐玲玲 審核:大慶、彥平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與創新能力,5月8日,武漢市江夏區科學技術協會、江夏區教育局、武漢科技館聯合開展的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來到了江夏區金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聞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外媒 Neowin 今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會讓同事和經理認為你的能力不足。這項研究題為《使用 AI 工具會遭遇社交評價懲罰》,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鏈接:點此前往)。研究通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