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科院科學節」科普活動探索合成生命奧秘

2022年11月02日16:25:02 科學 1420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芳)人類與微生物如何「相愛相殺」?什麼是「果殼中的腫瘤」?如何親眼看見DNA?近日,首屆「中國科學院科學節·2022」合成生物學主題科普活動在深圳成功舉辦,三天共吸引線上線下逾三百萬人參與。

該活動是「中國科學院科學節·2022」的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合成生物學分會、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及深圳理工大學共同主辦,旨在讓公眾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成果,與科學家面對面,同時注重科學與文化、藝術的融合,突出「科學節」特點,激發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服務科學教育。

據介紹,合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一門新興的前沿交叉學科,通過融合工程科學理念與生命科學原理及基於多學科的使能技術,設計合成新的或改造天然的生命系統,揭示生命規律、構築新一代工程生物體系,被喻為「認識生命的鑰匙」和改變未來的顛覆性技術。

首屆「中科院科學節」科普活動探索合成生命奧秘 - 天天要聞

圖為活動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次活動科普陣容強大,13位來自國內外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受邀參與,紛紛化身「科普擔當」,活動分為「生命的本源」「人類與微生物」「免疫與健康」與「綠色與生物智造」四部分主題講座及「合成生物學未來-生物自動化」和「合成生物學未來-應用」兩部分主題活動,科學家們從不同角度講述合成生物學的「造物之旅」。

來自華朗學校初二的林嘉曦同學聽完《生命的本源》講座後表示,雖然合成生物學很深奧,但很多內容都讓他感到十分新奇。「DNA居然還能延長,還能修改DNA去治療一些疾病!」他說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知識,也激發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回到課堂後他將會抱着更多熱情去上生物課

首屆「中科院科學節」科普活動探索合成生命奧秘 - 天天要聞

活動現場中的同學們。受訪單位供圖。

來自寶安中學集團實驗學校初三的崔朔祺同學平時就對生物學感興趣,特別是對本次活動中的微生物主題活動十分感興趣,參加活動後他最大的感觸是,合成生物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對它的了解還需要不斷增強,接下來他會關注並積极參加更多合成生物學的科普活動。

據記者了解,今年6月深圳出台的「20+8」產業政策中,8個未來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中合成生物方向居首。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持續開展合成生物學的科普工作,設立市區兩級科普基地、推廣兩大科普平台,不斷提升合成生物的廣泛認知,普及合成生物科學常識,讓合成生物走向大眾,助力我國合成生物學的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 天天要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天我們迎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標誌着盛夏的登場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啟「蒸煮模式」這一時節,暑氣蒸騰全國從南到北,正是荷花競相盛放之時偶有清風拂過,滿塘荷香給炎熱的夏季添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 天天要聞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熱工專業創始人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嚴家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4歲。嚴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5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同年進入哈工大讀研,1985年任教授。歷任哈工大熱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熱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聞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號颱風 「丹娜絲」備受關注。最新消息顯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時,「丹娜絲」 為熱帶風暴級,颱風中心位於距離浙江省溫嶺市偏南方向約 190公里的東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 9 級(23 米 / 秒,約 83 公里 / 小時)。「丹娜絲」將先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8日早晨起逐漸轉向偏西方向...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 天天要聞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關注+星標,好搭檔不錯過7.7本周值得讀來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發表,我們為您精選呈現。1.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2. 並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與慢性炎症相關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擬態是否成功取決於觀察者的視角心理學 |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 天天要聞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開放科學(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賴、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複使用並借鑒的科學,它能帶來更快、更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以及更為廣泛的益處,而開放獲取(Open Access)是這一切的基礎。以OA形式發表研究,也能為研究人員和作者帶來影響力和可見度等諸多益處: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優勢,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廣的影響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