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數十億年前火星上曾有生命存在,那麼火星可能是地下微生物的宿主,這些微生物產生甲烷作為副產品,被稱為產甲烷微生物。
科學家們說,由於甲烷是氣候變化的驅動因素,這些微生物可能已經不可逆地破壞了火星的大氣,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消滅了。
今天,這顆紅色星球是一個寒冷貧瘠的沙漠,但廣泛的觀測和探索長期以來揭示,這顆星球曾經有河流、湖泊,甚至可能有海洋,因此也曾經適合居住。
根據這項研究,火星大氣中豐富的氫氣可能在40億年前維持了產甲烷生物的存在,而那正是火星氣候最適合生命生存的時候。
在那裡,該研究的資深作者、亞利桑那大學進化生物學教授Regis Ferrière和他的團隊應用了幾個模型來預測地表和地殼的溫度,以及假設的生態系統是如何在其中生存下來的。
Ferrière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我們的目標是製作一個混合了岩石和鹽水的火星地殼模型,讓大氣中的氣體擴散到地面,看看產甲烷菌是否能在那裡生存。」
「答案是,一般來說,是的,這些微生物可能在地球的地殼中生存,」他補充說。
Ferrière說,由於火星表面太冷,微生物在火星地殼的「上面幾百米」最適合生存。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巴黎大學的博士後鮑里斯·紹特里在新聞稿中說:「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在幾萬年或數十萬年的時間裏,火星的大氣層可能已經被生物活動迅速地完全改變了。」「通過從大氣中去除氫氣,微生物將顯著降低地球的氣候。」
這是一個誘人的理論,說明了我們對火星歷史還有多少需要了解的東西,但我們對古代生命的探索遠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