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這個觀念,早存在於距今25000~50000年前的人類大腦之中,這是人類學家研究推測出來的。
至於靈魂是什麼?極具迷信色彩的說法認為,有一種不生不滅的非物質的東西,一直主宰着人的軀體,只要它離開了軀體,人就死亡了,這種非物質的東西就是靈魂。
那麼,「靈魂」到底存不存在呢?有些研究者在進行過科學分析和記錄之後,了解到某些情況下會出現靈魂出竅的現象,比如對大腦進行電刺激的時候,睡覺的時候,脫水的時候,瀕死體驗的時候,等等。
然而,科學家們卻普遍認為,靈魂出竅實際上只是由某些神經學機制所觸發的幻覺。
對靈魂這個問題,中外思想家也都曾從常識、邏輯的角度加以駁斥。比如,東漢王充就不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其反駁角度很獨特:如果死後靈魂不滅,死去的人要比活着的人多得多,那應該到處都是鬼了。
一些科學家對靈魂現象的解釋是這樣的,一種是因為心理作用,包括錯覺和幻覺造成的認知的錯誤;一種是精神病理作用,也就是腦部器官受損,而導致遺忘、精神紊亂等現象。
總之,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死後還有生命,也沒有證據表明死後沒有生命。換言之,「靈魂」到底存不存在還沒有定論。
不過,靈魂和宿命至少有一個是客觀存在的。如果靈魂和造物主都不存在,世間各種粒子的動力完全來自於宇宙大爆炸,各粒子相互作用形成如今的物質世界。
那麼,我們的所有行為,這個世界所有的事物,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都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就已經註定會這樣發生,也就推導出宿命的存在。
而如果要擺脫完全宿命論,具有不確定性的量子世界似乎可以做到。但倘若每一個人都對應着一個量子模型,那不正是靈魂嗎?不然又如何通過自己的思維或行為來擺脫完全宿命論?因此,靈魂和宿命至少有一個客觀存在。
伴隨着人類科學的發展,將來或許會出現越來越多顛覆我們認知的事物。假如靈魂被未來科學證實了,對我們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我們的生命雖然平凡,但也十分特殊。人類作為高等智慧生物,誕生的概率要比想像中的低,但人類也只能理解一個由長寬高構成的三維空間,畢竟人類屬於三維生物。
而現代物理學指出,我們所處的宇宙之外可能存在着其他平行宇宙,那裡的維度更高,思維空間超出了我們的理解。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未來科學證實了靈魂的存在,人類肉眼也無法看到,現代科學也很難探測得到,反正就是看不見摸不着,所以也就不會對人類社會產生什麼影響。
就好比宇宙中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既不輻射光也不反射光,我們看不到它們,利用科學手段也無法觀察到,但它們卻真實存在於宇宙當中。
靈魂也是如此,哪怕它們真的存在,我們也不會受其影響,而是相互獨立的存在。只不過,我們更加科學合理地看待了這個宇宙,也更加清楚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