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頒發,三位獲獎者都是在量子技術上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他們最終證明了愛因斯坦是錯的。
而就在諾獎頒發的同一天,光刻機巨頭ASML卻迎來了一個壞消息。
歐洲高性能計算聯合企業在10月4日宣布,將會在歐洲六國部署第一個量子計算網絡,並在2023年下半年就投入使用。
同一天,量子技術出現了一波高潮,那麼對ASML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我們知道,ASML是光刻機領域的霸主,現在的大部分芯片都是用光刻機來完成製造,因此ASML如果想要持續的稱霸光刻機市場,除了要保證持續的技術領先,那麼另一個大前提是,芯片製造需要用光刻機。
是的,量子芯片的製造並不用光刻機。
雖然都被稱之為芯片,但是傳統數字芯片與量子芯片的原理已經不同,這就像當年機械式計算器向數字計算器發展時的情況是一樣的。
我們並不能利用製造機械式計算器的設備來製造數字計算器,實際上,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光刻機,也就更能理解了。
光刻機雖然很多人都已經熟悉,但是光刻機到底是用來具體做什麼的,相信很多朋友其實並不知悉。
簡單來說,光刻機就是一個特殊的「複印機」,光刻機的作用就是將掩膜版上的電路圖形,按照一定比例「複印」到光刻膠上。
後續在經過顯影之後,是刻蝕機將電路最終「雕刻」在晶圓上完成電路的製造。
而量子芯片的製造,既不會用到掩膜版,也不會用到光刻膠,從原理上看,傳統數字芯片是利用PN結的單嚮導電性,而量子芯片則是利用量子比特,背後的核心算法是疊加態,而存儲芯片還需用到量子糾纏。
實際上,早在此次事件之前,荷蘭方面就已經在投入重金研發光量子芯片,可見就連荷蘭也已經對ASML的未來不抱有幻想。
然而後面的情況將會更糟糕。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或許已經覺得現在的芯片已經性能過剩,而且價格低廉,似乎沒有必要研發量子芯片,其實不然。
在很多科研項目上,之所以進度緩慢,很多時候往往是當下傳統計算機的算力不足所造成的結果。
此外,量子計算機的算力是經典計算機的百萬倍甚至是數十億倍,馬雲曾經說過,未來的一台量子計算機,就可以替代數百萬台服務器,這將節省海量的成本。
而服務器領域實際上就是高性能計算芯片的領域,目前消費級市場芯片呈現下滑趨勢,但是服務器芯片卻逆勢增長,這也再次說明對於算力的需求,在商業上一直無法被滿足。
但如果量子芯片走向商用,那麼高性能芯片就會迅速被量子芯片所替代,那麼ASML的EUV光刻機市場空間將會大幅下滑。
實際上,就在近段時間,ASML首席技術官已經做出了悲觀的預測,其表示當下的光刻技術或許已經發展到了盡頭。
或許也正是因此,量子技術開始被全球所重視,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為量子技術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歐洲也同一天宣布了量子計算的重大計劃,這一切我們相信都不是偶然。
那麼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