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2022年10月01日20:49:03 科學 1235

‬愛娛樂、愛科普、請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科學小知識,享受文化的樂趣!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任何國家的發展進步都離不開科學的支撐,而科學家是科學最重要的奠基者,他們推動科學的發展,為人類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當之無愧的國家英雄!

國慶節,我們不能忘了他們,牢記着他們所做的偉大事業,努力學習他們艱苦奮鬥的精神,

‬80多歲,仍然奔赴在一線的10位院士

陶文銓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陶文銓,1939年生於浙江紹興,83歲,工程熱物理學家,數值傳熱學家,陶院士從事傳熱強化與流動傳熱問題的數值計算研究幾十年,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發表論文400餘篇,多項專利。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施蘊渝,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施蘊渝,1942年出生於重慶,80歲,分子生物學家。

施院士,長期開展蛋白質分子設計及藥物設計有關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學研究,包括酶與底物,藥物與靶分子結合自由能的計算蛋白質穩定性的計算機模擬蛋白質分子的隨機動力學模擬蛋白質靜電相互作用研究。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錢易,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錢易,1935年出生於江蘇蘇州,87歲,環境工程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院士的研究方向是,進行高效、低耗廢水處理新技術的研究、難降解、有毒有害工業廢水處理工藝技術的研究,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研究與推行。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王澤山南京理工大學教授

王澤山,1935年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87歲,火炸藥專家、含能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朗景和

朗景和,1940年出生於吉林,82歲,婦產科專家,北京協和醫學院婦產科主任,教授。

主要從事婦產科醫學、教學、科研工作。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謝華安,中國科學院院士

謝華安,1941年出生於福建龍岩,81歲,植物遺傳育種學家,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主要從事三系水稻和超級雜交稻育種研究。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趙振東,中國工程院院士

趙振東,1942年出生於山東德州市,80歲,小麥育種專家,湖南農業大學畢業。

主要從事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選育和推廣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鄭儒永,中國科學院院士

鄭儒永,1931年出生於香港,真菌學家,91歲,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鄭院士長期致力於真菌分類的合理化與完善,主要研究白粉菌目、毛霉目等目真菌的系統分類學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桑風亭,中國工程院院士

桑風亭,1942年出生於遼寧大連,80歲,化學激光專家,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化學激光研究。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國慶節,不能忘了這些80多歲,依然奮鬥在祖國一線的科學家 - 天天要聞

向‬偉大‬的‬科學家‬們‬致敬‬,感謝‬您們‬的‬付出‬,我們‬會‬向‬您‬們‬一樣‬,學習‬你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國家‬做出‬我們‬的‬貢獻‬。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着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械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械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械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械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