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2022年10月01日07:16:29 科學 1957

植物合成生物

人為設計或改造現有生命體的合成生物技術正不斷佔有傳統市場,具備多元的技術發展和產業落地方向。植物基於自身獨特的代謝網絡及低成本、更安全、高產量等優勢,為合成生物學的改造和應用提供巨大潛力,隨着人們將微生物合成生物中發展成熟的設計原則、理念及元件的遷移應用,植物合成生物正在成為合成生物的下一篇章。

專利文獻是記載植物合成生物學技術發展的重要信息載體,相關檢索、統計、分析可用於揭示植物合成生物學發展的技術生命周期,剖析植物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競爭格局,判斷植物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未來發展空間。通過對國內外植物合成生物學專利的系統性檢索和分析,有助於梳理該領域的發展態勢,為植物合成生物學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提供參考。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知耕從專利分析的角度出發,圍繞植物合成生物領域元件開發、工具設計、植物生物反應器基因編輯、遺傳體系等重要技術和應用,從全球專利整體態勢與不同行業機構兩大層面分別展開分析,以期為國內植物合成生物初創提供參考與啟發。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植物合成生物技術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上世紀1989年,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使用煙草植物產生功能性重組抗體的文章,分子農業(Molecular farming)自此開啟了第一波浪潮,並拉開長達30年的植物合成生物學的發展大幕。


從多年間的專利布局整體態勢(圖1)和技術生命周期(圖2)可以發現,植物合成生物學的發展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1990-1998年):萌芽階段,由於技術市場還不明確,專利申請人數量極少,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均低於100件/年,且大多數是原理性的基礎專利;第二階段(1999-2012年):緩慢發展階段,專利申請和授權量穩定在100-500件/年,該階段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專利申請人數量均有明顯增加;第三階段(2013年-至今):快速發展階段,隨着技術的不斷突破,市場逐步擴大,專利申請人數量和專利申請量均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然而專利授權量相對穩定,專利授權率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開始邁進技術成熟期。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圖1 1990-2021年專利申請和授權趨勢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圖2 1990-2021年專利生命周期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中美兩國領跑植物合成生物領域

中美兩國是世界重要技術來源地區和技術應用市場

根據專利申請人所在地區(圖3)和專利公開地區(圖4)分析,中美兩國世界重要技術來源地區技術應用市場。就專利申請量而言,美國居於世界首位,約佔全球專利申請總量的38.34%,中國居於第二位,約佔全球25.00%。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德國和韓國分別居於第三至第七位,專利申請量均超過100件。就專利公開量而言,中國居於世界首位,佔全球的30.81%,是世界最重要的技術應用市場,美國專利公開量約佔9.67%,居於世界第二。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日本分別居於世界第三至第五位。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圖3 技術來源國TOP10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圖4 技術應用TOP10國家


通過對中、美、歐、日、韓五大局的專利流向(圖5)分析,展現了植物合成生物這一技術在五大局的技術發源情況和市場布局情況。知耕發現,中美兩國進行了較為廣泛的專利布局,其中美國機構進行了最為國際化的布局,除美國本土以外,主要布局於在中國,同時在歐洲、日本、韓國地區也有適量布局;而中國機構的專利布局主要集中在國內,國際化布局相對欠缺,這可能會對未來產品出口產生不利影響。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圖5 專利技術五局流向圖


中美機構獨佔全球專利申請量前十

專利被引用量反映了領域內研究人員對該專利的參考頻次,是衡量專利質量的重要指標。根據植物合成生物學領域專利的被引專利數量(圖6)分析發現,被引用量超過50的專利314件,約佔全體專利(18466件)的1.70%。本研究將被引用量大於50次專利定義為該領域的核心專利,並對核心專利主要申請機構進行深入分析。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圖6 專利數量與被引用量


根據植物合成生物學整體專利申請主要機構(表1)分析發現,美國陶氏益農公司是專利申請量最多的機構。全球專利申請量前十的機構中,八家位於美國中國機構僅兩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青島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分別位於第八和第十位。然而,核心專利申請機構(表2)的前十位均為美國機構,其中哈佛大學校長及研究員協會掌握36件核心專利,位於全球首位。可見中國機構申請的專利被引用頻次較低,專利質量和技術影響力有待提高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表1 整體技術申請TOP10機構表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表2 核心技術申請TOP10機構表


各項使能技術突破推動領域發展

植物合成生物學的核心思想是基於標準化的生物元件進行工程化改造以獲得新型生物功能,可見元件的定量標準化、計算工具的開發運用、精確便捷的基因編輯工具、高效穩定的轉化方法以及植物底盤的多樣性挖掘是充分實現植物設計重構的基礎。


針對上述五類植物合成生物學技術,知耕對其進行了近20年的技術專利申請趨勢分析(圖7),總體而言,元件開發領域、基因編輯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最多,分別佔據整個植物合成生物領域專利申請的30.20%和24.63%份額,遺傳體系(0.54%)和工具設計(0.36%)領域專利申請量較少,底盤細胞/植物生物反應器領域(0.08%)最少。就發展趨勢而言,元件開發領域專利申請相對穩定,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均大幅超過其他子領域;基因編輯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呈現持續增長趨勢,2016-2020年超過元件開發領域,佔據植物合成生物學約39.06%的專利量;遺傳體系和工具設計領域專利申請量較為穩定,底盤細胞/植物生物反應器領域尚處於萌芽階段。

可見元件開發與基因編輯技術是推動植物合成生物學領域不斷發展成熟的最關鍵使能技術,其中基因編輯技術仍處在加速發展階段,而最能凸顯該領域獨特性的植物底盤細胞相關的技術發展有望會成為下一個行業突破點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圖7 2001-2020年五大子領域技術專利申請趨勢


最後,根據2001-2020年植物合成生物學五大子領域中國公開專利與國外在華專利(圖8)分析發現,國外專利申請在中國佔據相對優勢地位。底盤細胞子領域技術在華專利均為國外機構申請,此外,在工具設計、遺傳體系和元件開發領域國外機構的專利申請量佔據高達53.19%、49.09%和41.57%的份額。國內機構僅在基因編輯領域展現較強的技術壁壘,佔據超80%的份額。可見國內在不同子領域技術層面仍舊存在卡脖子問題,技術攻關任重道遠!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圖8 2001-2020年五大子領域中國公開專利與國外在華專利對比分析


元件開發等關鍵使能技術助力植物合成生物,中美兩國領跑新突破 - 天天要聞

總結與展望

自2013年起,全球植物合成生物學技術的專利布局進入快速發展期,專利申請熱度高、創新難度大。中美兩國作為世界最重要的技術來源地區和技術應用市場,領跑整個植物合成生物領域。


技術層面上,元件開發與基因編輯是推動植物合成生物學領域不斷發展成熟的關鍵使能技術,且基因編輯技術仍處在加速發展階段,此外,植物底盤細胞的相關技術開發有待大力加強,充分發揮植物底盤的獨特性有望成為下一個行業突破點。


此外,對於國內植物合成領域從業者而言,知耕建議,一要持續重視技術源頭創新,通過五大子領域國外在華專利分析可見,國外專利申請在中國始終佔據相對優勢地位,為打破國外專利壁壘,國內技術攻關之路任重道遠;二要更加重視核心專利的申請,目前全球核心專利申請機構排名的前十位均為美國機構,而國內機構申請的專利被引用頻次較低,專利質量和技術影響力均有待提高;三要加強重視自身專利保護的國際化布局,儘管中美均是世界重要的技術來源地區和技術應用市場,但美國的專利申請除本土外,在中、歐、日、韓都有廣泛布局;而中國專利則主要集中在國內,其國際化布局非常稀缺,未來亟需多多加強,助力國內植物合成生物學技術商業化走向全球!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 天天要聞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圖片來源:Unsplash《環球科學》雜誌迎來了自己的播客節目歡迎訂閱《環球科學》播客,每月更新一次,聽科學家與我們編輯一同探討形形色色的科學問題。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環球科學》多次合作的譯者、兩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跟我們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養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視角。撰文|clefable審...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徐飛虎等人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了主動光學強度干涉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實現了對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近日,在貴州省林業局組織開展的全省野生蘭科植物監測過程中,科研人員首次發現貴州植物新紀錄屬——杜鵑花科假沙晶蘭屬,以及隸屬該屬的兩個貴州新紀錄物種——浙江假沙晶蘭和球果假沙晶蘭,它們因獨特的外觀和神秘的生長習性被稱為「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 天天要聞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水、脂肪和蛋白質,三種平平無奇的物質,為何能承載人類的智慧與情感?大腦的功耗相當於一個14瓦燈泡,為何能實現強大的認知能力?人類如何用科技對抗大腦深處血管上的「微型炸彈」?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總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別呈現了《科學之美》的演講和舞蹈。為了呈現更多維度震撼人心的科學之美,總台社教節...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 天天要聞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俄新社10日消息,蘇聯於1972年3月發射的「宇宙-482」自動探測器近日已墜入雅加達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該探測器原計劃飛往金星,由於助推器故障,未能脫離地球軌道。隨着時間推移,探測器的高度越來越低,最終墜回大氣層。該裝置直徑約一米,重量不到500公斤。(總台記者 程謨)編輯 毛天宇...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 天天要聞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近日,錢江海關關員在對國際進境郵件進行CT機查驗時,發現一個進境郵件圖像異常,疑似存在活體生物。 現場關員開拆查驗後發現,裏面裝有一批活體螳螂和螳螂卵鞘。卵鞘是具有堅硬外殼包裹的螳螂卵塊,每一枚卵鞘中一般含有10—50個卵。經現場清點,該包裹內共裝有7隻螳螂和73枚卵鞘。 經鑒定,其中7隻活體螳螂均為魔花螳螂,...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 天天要聞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周末貴金屬時間,小夥伴們大家好。這兩天有關在宇宙第一大行買到摻假金條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昨天半夜,終於等來了工行的澄清公告:當然是不屬實。這是怎麼回事呢?說是有一位客戶在工行的南翔支行購買了兩款金條。結果在剪開加工首飾的過程中發現疑似雜質。我們通過網上的圖片看到,剪開後裏面有些發黑。工行上海嘉定支...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出任江西理工大學校長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出任江西理工大學校長

5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葛世榮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經省政府研究決定:聘任葛世榮為江西理工大學校長。此前,葛世榮擔任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黨委副書記。葛世榮個人簡介葛世榮,男,1963年4月出生,工學博士,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83年7月,葛世榮在黑龍江礦業學院(現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