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2022年09月28日08:57:13 科學 1011

如果這個世界上突然有一天沒有人了會怎樣?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根據考古發現人類最早出現是在大概距今15萬年前,但我們可知的最早人類遺迹卻出現在1萬年前(加泰土丘),你有沒有好奇過,那段長達十幾萬年的空白期,人類究竟做什麼去了?為什麼一點進化的痕迹都沒有呢?事實上,專家們稱這段長達十幾萬年的空白期為MISSING LINK。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喜歡古歷史的小夥伴可能都知道,蘇美文明開始距今約6500年前,從蘇美文明到現在,人類文明已經發展成了如今的樣子,如此推斷,那個空白的十萬餘年,或許人類已經發展N次了吧!在這十幾萬年間,也許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人類更替滅絕了不知多少回了,而我們現在看到的,也僅僅是最近的這一次而已。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可能有人要問了,既然存在過,那一定會有存在的證據吧?比如高科技飛行器啊,建築啊等等,怎麼著也會留下點東西呀!如果什麼都沒有,讓人們怎麼相信,曾經存在過高度文明呢?

事實上,大自然是最容易遺忘的「負心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它是怎樣快速將文明遺忘的吧!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幾個小時

整個地球會產生斷電,所有的發電廠和發電裝置都會停止運行,雖說現在許多高科技看上去都是無人操作的,但實際上它們依然需要人類的維護才能得以運轉,而這其中最先停止工作的就是堪稱安全係數最高的核能發電廠,因為缺少了人的維護,它爐心溫度會持續走高,最終走向爆炸。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接下來停止運轉的是火力發電廠,因為它是需要人類進行填補燃料的,再接下便是需要人類監管的水力發電廠,之後是風能、太陽能,通通都會因為缺少人類的監管而停止工作,如此地球上的電力便會馬上消失。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兩天後

我們現今社會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地下鑽的一應俱全,比如大型地下商場、地鐵等等,它們現在能夠正常運轉靠的是24小時排水系統,那麼當電力消失之後,這些排水系統自然也不會再運行,如此一來不需要太久,地下就會被各種水所灌滿。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的第十天

超市、商場、家中的蔬菜肉類都會開始腐敗,人類家中飼養的寵物們會陸續餓死,假設它們剛好能逃到外面,那麼狗這種動物絕對是最先被餓死的動物之一,因為狗在人類長久以來的圈養下,已經失去了捕獵的天性,與狗不太一樣的是貓,眾所周知,在貓的骨子裡依然保留着適度的野性,它們與狗不一樣,它們可以在斷糧時捕食像老鼠這種食物鏈底端的動物,沒有人類,也就不會產生人為垃圾,那些依靠着人類垃圾過活的動物們,都會逐漸走向滅亡。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一個月後

前面提到的大型供電設備,比如核電站會因為爐心溫度過高而產生爆炸,核爆炸會帶來巨大的核污染,周圍的動植物開始陸續死去,地球受到大面積的輻射污染,大自然會由此進入自我修復初級階段。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一年後

天上地上地下的都已經報廢了,接下該輪到天外了,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天外衛星能夠圍繞地球運行,靠的是它們自身裝載的推動裝置,這些推動裝置在停止運行之後,衛星會由於地球引力,越飛距離地球越近,最終目前人類發射的4500餘顆衛星,將落入大氣層,形成一波人造流星雨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非人造的種群開始擴張,植物會穿透水泥路面、房屋等人造設置瘋狂的生長,它們有風有土壤有陽光便能夠推翻一切,人類的建築會因為它們日復一日的的擴張而土崩瓦解。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三十年後

整個地球從新變成森林,只不過森林中夾雜着一些鋼筋混凝土建築,從這些建築中,你會看見破敗的高樓,細心的人會發現,年久失修的建築物最先碎掉的都是玻璃,其實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建築當中,玻璃都是用其它的封條固定的,時間一久,這些封條都會變質僵化碎裂,玻璃也會隨之發生碎裂,只需碎裂一塊,其它的玻璃也會因為內外風壓不均衡而陸續碎掉,屋內的可燃物便會暴露出來,再遇見打雷下雨等自然天氣,這種廢棄的建築物便會發生火災,此時早已生鏽的避雷針是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可即便是燃燒,也不會影響森林的繁榮,出現森林便會出現食草動物,之後便會引來食肉類動物,比如俄羅斯的切爾諾貝利,自1986年4月發生嚴重核泄露,30萬人極速撤離之後,官方便再也不允許任何人居住在那裡,所有人以為那裡將成為地獄,但我們卻從相關報道中可以得知,那裡已然成為了動植物的天堂。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生命力強勁的植物只是被損壞了一部分,而後它們便進入了快速的修復期,那些野生動物也遠比人類抗輻射的多,它們能夠生生不息的在那裡活下去,根據統計,那裡的動植物數量要遠超人類居住區的10倍以上,日本電視台有對這一地區進行過報道,在他們的鏡頭之下,切爾諾貝利明顯已經回到了沒有人類文明之前的樣子。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五十年後

此時所有人類所建造的木材都會消失,比如美國日本那種獨立的木製房屋,50年後可能連地基都找不到了,幹掉它們的不僅僅是風吹日晒花草樹木,白蟻大軍可能才是這件事兒的主角。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一百年後

已有的人類恢弘建築,比如高樓大廈、大橋大壩、高塔隧道等等看上去牛得不行的工程,都會因為年久失修而發生坍塌。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一千年後

無論多麼牢固結實的人類建築,都會因為風化的原因而損壞,現如今人類為保護現有的知識和遺產,投入了大量的心力物力,比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有一個叫「蓋蒂中心」的地方,這個地方實際歸屬於蓋蒂博物館,在這裏面存儲着人類迄今許多重要的歷史資料,不僅有書畫珍藏,更有紙張膠片等等資料,那裡常年溫度適中,使呆在那裡的物品能夠延長其自身壽命。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可但是,這間博物館也會在斷電之後失去它對所有資料的保護能力,迄今為止人類所有能儲存資料的媒介,保質期都不會超過百年,除非人類也將資料雕刻到石板之上,並且這些石板必須是天然的石頭,若是花崗岩則更佳。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按照這個理論來推斷,之前的遠古文明極有可能未必沒有其它的存儲方式,只是最終能夠保存到現在的,只有石板上的文字而已。

假設我們已知的石板文字真的都是蘇美人或者古埃及人留下的,那麼他們或許已經知道,只有記錄在石板上的文字才會千年不腐,就像假設我們人類即將消失,可能也會選擇將重要的信息記錄在石板上用以證明我們存在過,也說不定,或許這種石刻法就是一波一波的滅絕人類唯一傳承下來的記錄方式。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有人猜測說,目前人類不在石頭上記錄信息是因為對石頭還不是特別了解,人類並不知道怎樣在一塊石頭上記錄大量的數據信息,但微軟IBM目前已經試圖在玻璃(二氧化硅)上進行記錄實驗了。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也有人說,搞不好現在我們看到的那些巨石建築,就是一些存儲設備,或許將它們直接放在一些設備里,海量的數據信息便會被讀取出來,只是我們現在的打開方式不太對而已。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一萬年後

一切恢復成人類文明沒有參與任何建設的樣子,地球上會被分為熱帶雨林、南極或是沙漠等等自然地貌,或許在下一個文明到來時,地球上留存下來的,依然還是金字塔、獅身人面這些抗風化的建築,至於美國那個總統雕像山能不能留下來,就要看它的造化了。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聊到這裡可能有人馬上會想到一樣人造物品,它不會被降解分化,並且隨處可見。沒錯,你想對了,它就是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塑料袋,根據專家們的說法,塑料袋這種東西極耐腐蝕,連細菌都懶得靠近它,迄今為止只能靠燃燒來對它進行處理,若是曾經的文明也有過類似的物件,那它一定不是被降解的,而是被大自然拆成小塊看不見了而已。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物件我們究竟要不要留點,用以證明此次文明的存在呢?你怎麼認為?歡迎關注留言評論,下期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為邵陽市二中學子們開展科普講座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為邵陽市二中學子們開展科普講座

科普講座現場。紅網時刻新聞4月11日邵陽訊(通訊員 羅婧)4月10日晚,邵陽市第二中學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盛宴。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鐘秋珍教授蒞臨二中,為學子們帶來了一場題為《美麗的極光和呼嘯的太陽風暴》的科普講座。
輕鬆穿戴,精準監測!我國科學家革新傳統心電採集方式 - 天天要聞

輕鬆穿戴,精準監測!我國科學家革新傳統心電採集方式

只需佩戴一條精緻「吊墜」,就可以在日常活動中進行持續的、不受運動限制的心電圖監測。記者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集成電路學院任天令教授團隊開發出一種無運動束縛動態12導聯心電系統,實現了無感佩戴、有效抑制運動干擾信號以及低功耗原位實時信號處理的優勢集成。這一成果也是研究團隊在紋身式電子皮膚領域的最新突破,為...
馬雲現身,戴上工牌,談了談新主張 - 天天要聞

馬雲現身,戴上工牌,談了談新主張

來源:直新聞圍繞科技、人工智能(AI)等熱點,馬雲再次發聲。4月10日,阿里雲新財年啟動會在杭州雲谷園區舉行,馬雲到場發表演講。他表示,高科技絕不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應該呵護人間煙火。科技人員的責任,不是讓AI取代人類,而是讓AI更懂人類、
嚴防外來物種入侵!一季度北京海關截獲外來物種300種次 - 天天要聞

嚴防外來物種入侵!一季度北京海關截獲外來物種300種次

4月11日,北京海關披露2025年一季度截獲外來物種最新數據。據悉,北京海關截獲外來物種300種次,同比增長55.4%,主要包括種子、苗木,以及「異寵」在內的活體昆蟲和其他活動物等。「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威脅本地生物多樣性。」北京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外來物種由於缺少天敵制約,一旦入侵將直接危害當地物種或肆意生長...
我國新一輪找礦行動「挖到寶」 - 天天要聞

我國新一輪找礦行動「挖到寶」

圖為高純石英礦礦石。自然資源部供圖本報北京4月10日電 (記者常欽)記者10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自然資源部近日發佈《新發現礦種公告》,高純石英礦正式成為我國新的法定礦種。
從冰封到通途,北極航道帶來的意義 - 天天要聞

從冰封到通途,北極航道帶來的意義

北極航道:一條連接中俄的新通道,正逐漸成為全球貿易的新寵。北極航道是指航經北冰洋海盆,連接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海上航線,主要位於北冰洋海域。按所處地理方位,可劃分為中央航道、西北航道和東北航道1.
釕粉從廢料到純粉的回收步驟 - 天天要聞

釕粉從廢料到純粉的回收步驟

釕粉回收是指從含有釕的廢料中提取出純釕粉的過程。釕是一種稀有的貴金屬,廣泛應用於電子、化學催化、汽車觸媒等領域。釕粉的回收主要依賴於化學和物理方法,將廢料中的釕分離出來,經過一系列的處理,最終獲得純度較高的釕粉。首先,回收過程通常從廢料的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