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才是根本!去年1400名科學家從美國回國,支持祖國建設

2022年09月27日19:55:24 科學 1102

借用葛優在經典電影中一段台詞,「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一個國家的發展興盛離不開人才支撐,只有人才儲備和蓄力充足的情況下,決定未來的科技項目才有實現可能性,所謂彎道超車的實質就是在這裡。

中美博弈的關鍵點在科技領域,科技領域特別是自主研發能力,靠什麼才能持久進行下去,就是人才。在特朗普時代,美國已經開始與中國在經濟、科技領域進行較量,此時的美國已經不再是人人嚮往的「燈塔之國」,標榜所謂「美國夢」,而是成為華人科學家人人自危的地方,因為對華人科學家不放心,擔心這些科學家學成之後,將關鍵技術傳到中國,使得中國在科技領域超過美國。

人才才是根本!去年1400名科學家從美國回國,支持祖國建設 - 天天要聞

這就是美國社會的「向內轉」,疫情過後,曾經那個自信個性人嚮往之的美利堅合眾國已經不存在。美國對華人科學家的迫害起因歸結於特朗普的一項政治行動,名為「中國行動計劃」,主要內容就是應對來自外國的「安全和技術威脅」,說白了,美國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理,所謂外國,其實特指就是中國。

當時,田納西大學副教授胡安明是第一個受到此項計劃審問的人,之後最為著名的事件就是「陳剛案」,起因是2020年1月陳剛與師生一起前往中國深圳,商談合作事宜,落地回到美國之後,就遭到美方調查逮捕,起因是因為陳剛隱瞞前往中國的行程,這一調查就是兩年時間,直到今年1月份,陳剛才被放出來。

人才才是根本!去年1400名科學家從美國回國,支持祖國建設 - 天天要聞

結束指控,恢復自由的陳剛對外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雖然熱愛科學,但從今往後就是生活在恐怖之中」,彰顯出在美華人科學家的心酸處境,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從特朗普這項計劃開始,在美華人科學家就受到異常關注,無時無刻不是生活在監控之中,沒有自由可言。

雖然在今年2月,美國司法部停止「中國行動計劃」,但是請注意,這只是停止,不是結束,也就是說美國對華人科學家提防之心依然存在。拜登對中國在芯片領域展開大戰,其背後關切點還是人才。

人才才是根本!去年1400名科學家從美國回國,支持祖國建設 - 天天要聞

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下,1400名華人科學家回國搞建設,相關數據顯示,僅僅去年一年就有1400名華人科學家回國,其比例相較2020年上漲五分之一,這是非常高上升比例,證明美國科研環境依舊惡劣,中國真正實現人才迴流。

遙想新中國建立初期,正是大批處境優渥的華人科學家,拋棄國外生活條件,憑藉一腔拳拳報國之心,新中國才在諸多科技領域扎穩腳跟,包括最為著名的原子彈、導彈和氫彈的發明,中國真正屹立於東方,西方國家不敢再進行核威脅

人才才是根本!去年1400名科學家從美國回國,支持祖國建設 - 天天要聞

那一批支撐起新中國科技建設的人,堪稱「共和國的脊樑」,正是他們艱苦奮鬥,拋棄小我,融入大我,成為時代的豐碑,中國才能穩定前進,才有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成就,如今這1400名科學家歸國,就是非常好的信號,標誌着高科技精英人才回國,要進行科技建設,發光發熱,人才助力下,中國發展機遇期的窗口不會停止。

曾經的中國比較遺憾的就是,人才培養出來,卻被美國收割,很多人跑去美國搞研究,如今這種情況已經扭轉過來,可謂「風景這邊獨好」,此消彼長,美國人才面臨流失的處境,美國想要在科技領域一覽眾山小的時代終將過去,中國科技和人才都處在光明大道上!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美股暴跌,我們研究了如何用加農炮把特朗普發射到太陽上 - 天天要聞

美股暴跌,我們研究了如何用加農炮把特朗普發射到太陽上

當地時間4月3日,由於特朗普宣布美國將對所有貿易夥伴全面徵收關稅的計劃,美國股市收盤暴跌,三大股指均刷新近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股災降臨,不少網友都翻出了據說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5年競選期間發過的一條推特:「如果有一天道瓊斯指數單日狂跌超過1000點,那當時的總統就應該被裝進加農炮里,以極快的速度被射向...
肯雅古老森林中發現新的極度瀕危鱂魚物種 - 天天要聞

肯雅古老森林中發現新的極度瀕危鱂魚物種

《Zootaxa》雜誌正式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鱂魚,Nothobranchius sylvaticus 。這種魚屬於極度瀕危物種,在 2017 年和 2018 年的實地考察中,研究人員在肯雅東南部的一片古老森林中採集了這種魚的樣本。
比鄰星的劇烈耀斑可能危及附近行星上的生命 - 天天要聞

比鄰星的劇烈耀斑可能危及附近行星上的生命

利用ALMA,天文學家發現比鄰星經常產生高能毫米波長耀斑,這可能會顯著改變或剝離其宜居帶行星的大氣層。比鄰星距離我們僅四光年多一點,是我們最近的恆星鄰居,也是一顆高度活躍的 M 矮星。藝術家對比鄰星恆星耀斑的概念圖。圖片來源:NSF/AUI
數學家破解笛卡爾四圓定理 來自380年前的幾何難題 - 天天要聞

數學家破解笛卡爾四圓定理 來自380年前的幾何難題

莫納什大學的數學家終於解決了一個可以追溯到 17 世紀的古老幾何難題,為哲學家和數學家勒內·笛卡爾最初提出的一個等式提供了新的見解。研究人員利用受物理學啟發的先進數學工具,通過找到任意數量切線圓的一般方程,擴展了笛卡爾四圓定理。左圖為 3
繪製全球首張「全息圖譜」,我國專家破解「沉默腫瘤」診療困局 - 天天要聞

繪製全球首張「全息圖譜」,我國專家破解「沉默腫瘤」診療困局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今天傳來消息,該院院長虞先濬教授團隊聯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長海醫院、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歷時五年研究,成功繪製全球首張無功能性胰腺神經內分泌瘤多組學全景圖譜,並根據圖譜突破性
黃河北岸的「科創三重奏」:濱州譜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篇章 - 天天要聞

黃河北岸的「科創三重奏」:濱州譜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篇章

黃河之畔,動能澎湃。山東省濱州市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錨定新質生產力培育,在生命健康、低空經濟、產研融合等領域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近日,新黃河記者走進濱州市,深度探訪愉悅生命科技館、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及低空飛行服務中心,解碼這座黃河流域城市如
三峽大學最新成果,亮相南極 - 天天要聞

三峽大學最新成果,亮相南極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4月3日,由三峽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聯合研製的3.2米口徑射電/毫米波望遠鏡「三峽南極眼」在湖北宜昌正式發佈。該望遠鏡已成功部署於南極中山站,實現我國在南極中山站的首次射電天文觀測!近年來,三峽大學主動對接國家極地戰略重大需求,自2023年伊始與上海師範大學開展南極天文合作研究,歷經兩年的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