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進化論的奠基人

2022年09月26日13:21:09 科學 1052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是英國的著名生物學家,也是進化論的奠基人。他曾經乘着貝格爾號艦經歷歷時5 年的環球航行, 對動植物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1859年終於發表《物種起源》這一划時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1859年11月24日,在英國倫敦,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倫敦眾多市民湧向一家書店,爭相購買一本剛出版的新書。這本書的第一版1250冊在出版之日即全部賣光。這本轟動一時的新書就是《物種起源》,它是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的第一部巨著。

《物種起源》——進化論的奠基人 - 天天要聞

達爾文於1809年出生在英國,祖父和父親都是有名的醫生。他從小就活潑好動,喜歡採集昆蟲。在他16歲時,他的父親為了讓他繼承祖業,送他去愛西堡大學學醫,但他對於學醫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是常去觀察動植物,研究神武標本。在19歲那年,達爾文又進入劍橋大學學習神學。在這裡的學習和結交為他將來從事自然科學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在編寫《物種起源》前,達爾文還相信生物是由上帝創造的。在「貝格爾」號遠航考察船航行中,許多實例引起他的思考,並使他對「上帝造物論」產生了懷疑。各地的所見所聞,都說明隨着時間的推移,生物是在逐漸進化的。但是,當時達爾文還不能說明引起生物進化的原因。考察歸來,達爾文就開始研究這個問題。他耐心地收集資料和證據,還因此親自飼養鴿子,觀察家鴿在人工飼養下所產生的變異,最終確立了自然選擇學說,由此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

《物種起源》——進化論的奠基人 - 天天要聞

這本書雖然不是文學作品,但他用平凡樸實的語言,用記敘性論證舉例性口吻,客觀敘述他環球旅行和觀察研究家養動植物時觀察到的事物。他捨去文學語言的誇張華麗,更多使用精準與謹確的語言。

考察的征程是艱辛的。達爾文有暈船症,暈得很厲害。但航船每到一處,他都要上岸考察當地的物產資源、生態環境,向當地人細細詢問動植物的種類和特性。他常常冒着被毒蛇猛獸襲擊的危險,單身深入到陸地內部甚至荒無人煙的原始地帶,尋找化石,採制標本。

達芬奇有過這樣一句名言:「凡是能夠到源頭去取泉水的人,絕不喝壺裡的水」說明了溫故知新的道理,人類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階段,只有不斷總結上一個歷史階段,才能在這一個階段中有所突破,從而促使人類歷史文明的發展。

《物種起源》——進化論的奠基人 - 天天要聞

達爾文建立生物進化論已經200多年了,該理論一直被公認為19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它有效地解釋了物種起源。歷史證明,生物進化論的出現是一場科學革命,給人類的宇宙觀、認識論和方法論帶來了深刻的變革,也是科學認識史上永不熄滅的創新。

達爾文的進化論已經從一個科學理論演變成文化隱喻,它不僅在物種起源方面得到應用,現已被發展和應用到經濟學、管理學、認知科學腦科學等領域。可以說,進化論是生物科學中滲透到其他學科領域的最重要的方法論之一。進化論又被稱為達爾文主義,是因為它不僅引起了一起科學革命,而且也是一場社會變革。它徹底糾正了上帝創造萬物的傳統觀念,確立了地球仍至宇宙中的物種都是由於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物種適應自然環境而不斷演變的結果。

進化論不同於其他科學理論,是因為它採用了簡單的陳述,而描述了自然界和生命現象的複雜的變化法則。其實,進化論就是如此簡單,簡單的只用一句話就足以概括:物種形態結構對應着功能,具有演變能力,且不斷演變,只有那些演變後適應於自然界環境的物種才能生存下來,否則將漸漸消失,千差萬別的自然環境使得物種具有豐富多彩的多樣性。簡而言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物種起源》——進化論的奠基人 - 天天要聞

生物進化以億萬年為時間尺度,得出的結論,往往與人類以幾代人一生為觀察周期所得經歷相違背,因而進化論的觀念難以理解,然而進化論確實如此簡單,它沒有數學、物理學、化學中複雜的方程式,令人科學家痴迷,令常人生畏。但是,進化論的研究中有很多定量的數學方法,如進化遺傳學、分子進化論和系統發育學中的定量模型和分析方法。

達爾文的科學發現,是一位偉大的博物學家的發現,是他觀察了不同地球上不同生態環境下眾多物種的發現,同時也是他通過實驗觀察而抽象出來的發現。達爾文通過家養和野生環境下物種實驗和觀察,首先,觀察到,物種形態結構與行為功能的關係,具有演變的能力;然後,發現了,在飼養的情況下,一些物種被人工選擇性地保存下來,同樣在野生環境下也會被自然選擇性地生存下來,而形成物種的多樣性。達爾文的科學發現是,研究複雜性和簡單性之間關係極其精美的典範,他將物種起源的複雜性問題抽象成演繹推斷的簡單性問題,即自然物種多樣性可以根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演繹出來,把一個複雜現象與簡單法則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物種起源》——進化論的奠基人 - 天天要聞

達爾文主義遠非如此狹隘,在人體中結構和功能的演變中,仍然是不變的法則,人體中不同的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會競爭性地使用着有限的資源,如水、電解質、氨基酸、糖等。為了協調這些競爭,在進化過程中它們會發展出競爭資源的優勢,如為了獲得水的競爭優勢,一些組織會分泌能夠使血液灌注加強的生物活性物質,組胺和前列腺素等都是這類物質。人體長期進化和健康演變都會遵循着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而發展出對其生存有利的結構和功能。

達爾文的進化論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指明了生物學的發展方向。進化論揭示:第一物種形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第二物種形態結構能夠演變,第三物種演變形態結構能夠保存並遺傳,第四物種演變遵循着自然選擇法則。為了證明物種結構形態結構,達爾文通過實驗和觀察得以證明,孟德爾、摩根等在達爾文之後進一步從遺傳學上給予實驗證明。為了尋找物種的遺傳物質,華森等人建立了遺傳物質的雙螺旋結構,並創立了分子生物學,人類從分子層次上揭示物種起源的遺傳機制。現代生物學進入了整體醫學和系統生物學的階段,我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達爾文進化論是生物學永遠不變的法則,在人體中達爾文的進化了依然適用。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美股暴跌,我們研究了如何用加農炮把特朗普發射到太陽上 - 天天要聞

美股暴跌,我們研究了如何用加農炮把特朗普發射到太陽上

當地時間4月3日,由於特朗普宣布美國將對所有貿易夥伴全面徵收關稅的計劃,美國股市收盤暴跌,三大股指均刷新近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股災降臨,不少網友都翻出了據說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5年競選期間發過的一條推特:「如果有一天道瓊斯指數單日狂跌超過1000點,那當時的總統就應該被裝進加農炮里,以極快的速度被射向...
肯雅古老森林中發現新的極度瀕危鱂魚物種 - 天天要聞

肯雅古老森林中發現新的極度瀕危鱂魚物種

《Zootaxa》雜誌正式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鱂魚,Nothobranchius sylvaticus 。這種魚屬於極度瀕危物種,在 2017 年和 2018 年的實地考察中,研究人員在肯雅東南部的一片古老森林中採集了這種魚的樣本。
比鄰星的劇烈耀斑可能危及附近行星上的生命 - 天天要聞

比鄰星的劇烈耀斑可能危及附近行星上的生命

利用ALMA,天文學家發現比鄰星經常產生高能毫米波長耀斑,這可能會顯著改變或剝離其宜居帶行星的大氣層。比鄰星距離我們僅四光年多一點,是我們最近的恆星鄰居,也是一顆高度活躍的 M 矮星。藝術家對比鄰星恆星耀斑的概念圖。圖片來源:NSF/AUI
數學家破解笛卡爾四圓定理 來自380年前的幾何難題 - 天天要聞

數學家破解笛卡爾四圓定理 來自380年前的幾何難題

莫納什大學的數學家終於解決了一個可以追溯到 17 世紀的古老幾何難題,為哲學家和數學家勒內·笛卡爾最初提出的一個等式提供了新的見解。研究人員利用受物理學啟發的先進數學工具,通過找到任意數量切線圓的一般方程,擴展了笛卡爾四圓定理。左圖為 3
繪製全球首張「全息圖譜」,我國專家破解「沉默腫瘤」診療困局 - 天天要聞

繪製全球首張「全息圖譜」,我國專家破解「沉默腫瘤」診療困局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今天傳來消息,該院院長虞先濬教授團隊聯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長海醫院、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歷時五年研究,成功繪製全球首張無功能性胰腺神經內分泌瘤多組學全景圖譜,並根據圖譜突破性
黃河北岸的「科創三重奏」:濱州譜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篇章 - 天天要聞

黃河北岸的「科創三重奏」:濱州譜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篇章

黃河之畔,動能澎湃。山東省濱州市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錨定新質生產力培育,在生命健康、低空經濟、產研融合等領域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近日,新黃河記者走進濱州市,深度探訪愉悅生命科技館、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及低空飛行服務中心,解碼這座黃河流域城市如
三峽大學最新成果,亮相南極 - 天天要聞

三峽大學最新成果,亮相南極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4月3日,由三峽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聯合研製的3.2米口徑射電/毫米波望遠鏡「三峽南極眼」在湖北宜昌正式發佈。該望遠鏡已成功部署於南極中山站,實現我國在南極中山站的首次射電天文觀測!近年來,三峽大學主動對接國家極地戰略重大需求,自2023年伊始與上海師範大學開展南極天文合作研究,歷經兩年的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