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中的猴麵包樹你讀懂了多少?

2022年08月29日05:33:02 科學 1487



《小王子》中的猴麵包樹你讀懂了多少?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小王子》第五章中出現了猴麵包樹,在小王子的星球上,人們認為這是一種危害極大的植物,它會覆蓋整個星球,最後使星球被撐得爆裂。


我看到這裡,怎麼也想不通。光聽到猴麵包樹就有種讓人垂涎欲滴的感覺,不是嗎?想想都覺得可愛?


猴麵包樹又叫波巴布樹、猢猻木酸瓠樹,因其果實甘甜多汁,深受猴子、猩猩等動物喜愛,因此得名"猴麵包樹"。它是生長在非洲一帶的大型落葉喬木,主幹短,分枝多。可以耐40度的高溫和0度的低溫,即使在熱帶草原那種乾旱的惡劣環境中,其壽命仍可達5000年左右。被非洲當地人民稱為"聖樹"。


猴麵包樹為了能夠順利度過旱季,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軀和鬆軟的木質代替根系,大量吸收並貯存水分。每當旱季來臨,為了減少水分蒸發,它會迅速脫光身上所有的葉子,待到乾旱季節再慢慢享用。當它吸飽了水分,便會長出葉子,開出很大的白色花。它曾為很多在熱帶草原上旅行的人們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乾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稱為「生命之樹」。


猴麵包樹全身都是寶。果實不僅味美多汁還能入葯,葉子和樹皮都能入葯,可以消炎、退熱、治瘧疾,還有養胃利膽、鎮靜安神的功效。科學家們從猴麵包中分解出一種能抑制胃癌細胞的物質,從此揭開了非洲人幾乎不患胃癌的秘密--常吃猴麵包。其花、葉具有纖體美膚奇效,Henacl的研究學者為此開發出世界第一款纖體霜。樹皮里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造紙、織席和制繩以及樂器的弦,很早以前人們還用它製作粗布。


猴麵包樹的長相非常奇特,它的枝杈千奇百怪,酷似樹根,好像「根系」長在腦袋上的。據傳說:是因為猴麵包樹在非洲「安家落戶」時,不聽「上帝」的安排,自己選擇了熱帶草原,因而激怒了「上帝」,把它連根拔起,從此它就倒立在地上,變成了一種奇特的「倒栽樹」。


就是這樣的一棵神樹,卻成為了作者筆下的危險植物。親愛的讀者,你覺得作者是什麼用意呢?


我把我的疑問告訴了小夥伴,並向她介紹了猴麵包樹的種種好處。她馬上就說憑我對本書的解讀和對作者的了解,「我想不可能是因為作者討厭這種樹,一定有深刻的涵義,應該代表的是一種誘惑。」她這一說,讓我豁然開朗。


再仔細回到書中:


「原來和所有星球相同,小王子的星球上有好植物和壞植物。所以就有好種子和壞種子。但種子是看不見的。它們隱秘地沉睡在泥土裡,直到有的種子突然決定蘇醒。接着它會發芽,先是害羞地迎着陽光長出可愛的嫩枝。如果這是蘿蔔或玫瑰的嫩芽,你可以任它生長。但如果是壞的植物,那麼你認出來之後要馬上把它拔掉。」


「你必須強迫自己經常去拔掉猴麵包樹,它小時候跟玫瑰的幼苗長得很像,你要是能把它認出來,馬上就得拔掉。」


「有時候,把工作耽擱幾天是無害的。但說到猴麵包樹,拖延會造成大災難」「但猴麵包樹的危害很少有人知道,而人們迷路踏上小行星的可能性又很大…」「在畫猴麵包樹的時候,有種緊迫感在驅動着我。」


這些話語無不昭示着猴麵包樹是有其深意的,正因為它渾身是寶,它太美好,就像「麵包誘惑」一樣,讓每個人都對它無法釋懷,就像人們的慾望,而這些慾望又是如此地深藏在每個人的心底,你永遠也無法一眼瞧見,每個人內心深處到底想要什麼。它是會不斷膨脹的,如果任慾望無止境的膨脹,那麼我們終究毀滅自己,多麼地形象和隱晦。


不得不深深地折服作者,在那些輕鬆淺顯的話語里隱含着如此深刻的哲理,也難怪如此薄薄的一本書,卻成為經典,享譽全世界。我開始愛上《小王子》,我要開始好好探究。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農曆四月十八上海多雲到陰,下午起局部地區有短時小雨,22~29℃§今日關注「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5月14日12時12分,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着全球首個太空計...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青年科研團隊終生難忘的一天。他們在「模速空間」參加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時,與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面對面交流。這些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他們身處的科研環境如何?記者來到毗鄰「模速空間」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采...
生命,居然也可以懸在邊界上,不活不死…… - 天天要聞

生命,居然也可以懸在邊界上,不活不死……

17 世紀末,一位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安東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展開了一項讓他重新思考「生命是什麼」以及「生命的邊界在哪裡」的探索。這段旅程不僅顛覆了他自己的世界觀,也在科學和哲學界激起了波瀾,影響至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航天液體火箭技術專家朱森元逝世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航天液體火箭技術專家朱森元逝世

5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航天液體火箭技術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朱森元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4日9時4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朱森元同志1930年10月出生於江蘇溧陽,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