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DNA人工智能成功識別甲骨文!華東師大這個團隊如何做到的?

2022年07月16日02:58:38 科學 1696

記者從華東師範大學獲悉,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在試管中用DNA構造出了卷積人工神經網絡。這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功能最複雜的人工化學分子智能反應網絡。

這一由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裴昊教授團隊和朱通副教授完成的、具有稀疏拓撲連接性的超大規模的試管DNA神經網絡,能直接處理複雜的生物分子信息,具備對32類分子圖譜信息分類能力。該成果以「基於DNA調控電路的分子卷積神經網絡」為題,於2022年7月4日在《自然·機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發表。

試管DNA人工智能成功識別甲骨文!華東師大這個團隊如何做到的? - 天天要聞

「最強大腦」如何成就液態DNA電腦

人腦作為最高智能化的生命器官具備不可思議的信息處理能力,這樣強大的能力來源於大腦中上百萬神經元之間的複雜鏈接,這種精密而快速的連接所構成的神經網絡堪稱世界上最為強大的生物計算機。

有觀點認為,在基於神經元的大腦進化之前,相互作用的分子反應網絡為單細胞生命(例如細菌)提供了「智能」化行為以適應環境實現生存。在現實世界中,生物工程領域存在一個相關的並且引人注目的挑戰:證明如何利用人工合成生物分子反應網絡來支持有限形式的智能行為,類似於神經大腦進化之前必然發生的情景。

早在1994年,圖靈獎獲得者Leonard Adleman利用DNA分子為計算載體用於計算哈密頓路徑問題,開創了DNA計算機領域。

DNA計算機是一種生物形式的計算機,由一系列生物分子以溶液形態組合而成,通過生化反應來進行高度並行性計算,實現分子信息快速處理,也有人稱之為「液態電腦」。

相較於傳統硅基計算機僅能處理符號信息,DNA計算機能夠使科學測量(感知信息)與化學反應同步,對生命活動中的分子特徵信息進行直接檢測與感知。普通的醫學檢測僅能測量出少量生物分子,如果使用大規模生物分子電路,就有可能同時對數百種生物分子進行診斷測試,並直接在化學和生物環境中實現分析和診斷。

基於DNA分子鏈置換反應機制,研究人員實現了包括布爾邏輯計算、模擬計算及神經網絡計算等多種運算功能的DNA計算機的構建。然而,如何擴展分子反應系統的規模及其複雜性,構建具有更強大計算能力的人工分子反應網絡,仍具有極大的挑戰性。

試管DNA人工智能成功識別甲骨文!華東師大這個團隊如何做到的? - 天天要聞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裴昊團隊及朱通副教授

試管分子人工智能實現中國甲骨文字識別

電子計算機的主要元器件(從電子管到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每一次更新換代使計算機的各方面性能得到了極大提高和增強。沿革如此,裴昊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核酸分子器件的設計和開發,提出了一種新的基於變構調控的DNA鏈置換反應機制(ACS Nano, 2018, 12, 7093),實現了核酸分子電路的熱力學及動力學精細調控和非線性功能設計,並實現了體內和體外多種疾病相關重要靶標分子的高靈敏、高選擇性的智能生物檢測。

試管DNA人工智能成功識別甲骨文!華東師大這個團隊如何做到的? - 天天要聞

DNA卷積神經網絡用於中國甲骨文字識別

基於在核酸化學方面的研究基礎,面向分析化學、計算機科學與分子生物學的交叉融合發展,課題組針對發展超大規模DNA分子反應網絡關鍵科學難題,和長期從事人工智能與分子科學研究的朱通課題組合作,建立了一種DNA卷積神經網絡的系統實現策略,以分子開關門架構為基礎電路組件,基於權重調節區域與識別區域功能的模塊化,實現了信號傳輸功能與權重賦予功能的獨立調控以實現權重共享。實驗結果表明:該策略可以成功實現了多種數學運算。

基於多種模塊化分子運算單元的級聯組合,課題組構建了一種大規模DNA神經網絡,包含512個分子物種,涉及數千種化學反應,可產生數百種分子產物,能實現對32類144-bits分子模式圖譜識別分類。

為了驗證DNA的神經網絡的能力,課題組選擇了電子人工神經網絡的一個經典挑戰——識別字跡作為任務。通過DNA分子構建的卷積神經網絡進行規定的化學反應,可完成4種語言及32種手寫文字的分類,包括對中國甲骨文字(火、土、木、水、天、氣、人、生)的分類識別。「分子字跡」的準確識別,充分說明了所構建的DNA神經網絡具有強大的分子圖譜信息處理能力,有望進一步在智能生物傳感及載葯等領域得以應用。

熊謝微博士和朱通副教授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朱通老師課題組負責卷積計算模型設計及優化,裴昊教授為通訊聯繫人。

作者:許琦敏

圖片:受訪者提供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 天天要聞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邁威生物為爆發中的創新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日前,其宣布兩項BD合作,與齊魯製藥就長效G-CSF產品8MW0511達成的合作(3.8億元首付款+1.2億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業化的經典雙贏;而與谷歌系抗衰老巨頭Calico圍繞IL-11單抗9MW3811的聯手(2500萬美元首付款+5.71億美元里程碑款),則彰顯全球視野下的價值挖掘能力。兩項...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 天天要聞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緊扣全年任務目標,以「大幹100天 決勝上半年」勞動競賽為載體,全面掀起奪油上產熱潮。廣大幹部員工迎難而上、奮勇拼搏,用汗水書寫擔當,用實績回應挑戰,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環保平穩受控,經營業績穩健向好,為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中國石...
武漢一救援隊把無人機「開發到極致」,實現「套圈」式救人,台灣同胞:技術毋庸置疑 - 天天要聞

武漢一救援隊把無人機「開發到極致」,實現「套圈」式救人,台灣同胞:技術毋庸置疑

2025年7月2日上午,在第十九屆湖北·武漢台灣周期間,第四屆「漢江灣」漢台水上救援交流活動在硚口區漢江灣上演。武漢雲豹救援隊聯合台灣苗栗縣水上救生救難協會、苗栗縣救難協會、桃園市水上救難協會,首次以完整建制展開跨海峽救援協作綜合演練。 聯合救援協作綜合演練現場。圖/九派新聞 上午9時,隨着信號彈升空,雲豹救...
麻省理工學院新算法可僅憑單個攝像頭控制複雜機械人系統 - 天天要聞

麻省理工學院新算法可僅憑單個攝像頭控制複雜機械人系統

Nature期刊最新發表的一項突破性研究展示了機械人控制領域的重大變革。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視覺運動雅可比場"技術,能夠僅憑單個攝像頭控制各種複雜機械人系統,徹底擺脫了傳統建模方法的束縛。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能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 天天要聞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能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當AI從工具到與人類齊平,再到超越人類,我們該如何自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向在座的聽眾們拋出這一問題。這是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人民政府禮堂舉辦的「以科學的態度認知人工智能與我們的關係——從初始到對未來的期許」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現場,陳虔為西紅門鎮政府近百位公務員帶來一場融合AI技術解析與...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 天天要聞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7月2日武漢大學機械人學院成立大會在該校舉行學院將從小米、宇樹、樂聚、優必選等機械人、智能製造頭部企業聘請10名產業教授培養創新拔尖人才武大機械人學院執行院長肖曉暉教授在會上介紹,新成立的機械人學院2025年將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將依託武大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 天天要聞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作者:黃鶯2025年7月1日,總部位於美國的專利池管理機構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視頻分發專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專利池的首個進展——首批被許可方和許可方名單,其中位元組跳動、快手和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