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確立一全新礦物分類系統,將有助於解讀地球、尋找地外生命

2022年07月03日07:22:07 科學 1764

地球地質狀況對生命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不同的地質環境,如沙漠、山脈、森林和海洋等,對應着不同的生物。然而,生命對地質學的全面影響卻很容易被忽略,如今一項對地球礦物的全新調查正在糾正這一狀況,根據2022年7月1日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上的兩篇科學論文:地球上大約一半的礦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副產品直接或間接造成的。這一發現的意義在於,可以為科學家拼湊地球複雜的地質歷史提供更清晰的見解,也可以為那些尋找地外生命證據的科學家提供寶貴的支持。

科學家確立一全新礦物分類系統,將有助於解讀地球、尋找地外生命 - 天天要聞

一種古老的生物菊石轉換的礦物,圖片源自網絡

根據羅伯特·哈森、肖娜·莫里森等科學家的概述,他們總結出一種新的礦物分類系統,這一系統將礦物的形成方式而不僅僅是外觀放在重要位置。這樣做的好處非常明顯,可以讓我們系統認識到地球的地質發展和生命進化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從而帶來全新的觀點或見解。他們的新分類法是基於對數千篇科學論文的算法分析,識別出10500多種不同類型的礦物,這幾乎是國際礦物學協會(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IMA)經典分類法中約5800種礦物「物種」的兩倍,該分類法嚴格關注礦物的晶體結構和化學組成。要知道國際礦物學協會經典分類法是一個已經使用了200多年的分類系統,也是國納科技醬在大學、研究生階段學習、研究的分類系統,這是一種行業內公認的系統。

科學家確立一全新礦物分類系統,將有助於解讀地球、尋找地外生命 - 天天要聞

納米比亞藍銅礦和孔雀石,圖片源自網絡

肖娜·莫里森早在2008年就開始深入研究每種已知礦物的文獻,並尋找它們形成的數據。然後於2013年開始在卡內基研究所與羅伯特·哈森合作,他們很快發現數據變得模糊,因為許多礦物物種實際上是由多個不同的過程形成。例如,黃鐵礦晶體就是以21種根本不同的方式形成:當富含氯化物的鐵礦床在地下深處加熱數百萬年後,就會形成一些黃鐵礦晶體;另一些則形成於寒冷的海洋沉積物中,是分解海底有機物的細菌的副產品;還有一些與火山活動、地下水滲漏或煤礦有關。

科學家確立一全新礦物分類系統,將有助於解讀地球、尋找地外生命 - 天天要聞

幾種不同形成方式的黃鐵礦,圖片源自網絡

羅伯特·哈森、肖娜·莫里森認為,這些不同類型的黃鐵礦都在告訴我們關於地球的起源、生命的存在以及是如何隨着時間而演變的。因此,他們新論文按礦物種類與其成因機制的組合對礦物進行分類,然後利用機器學習分析,從數千篇科學論文中搜索數據,從而識別出高達10556種不同的礦物。在這些論文中,羅伯特·哈森、肖娜·莫里森還確定了57種單獨或組合產生所有已知礦物的過程,主要包括:風化、化學沉澱、地幔內部的變質轉變、雷擊、輻射、氧化、地球形成過程中的大規模衝擊,甚至在行星形成之前的星際空間中的冷凝。同時,論文中還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地球上礦物多樣性中最大的單一因素是水,水通過各種化學和物理過程幫助生成80%以上的礦物。

科學家確立一全新礦物分類系統,將有助於解讀地球、尋找地外生命 - 天天要聞

一種藍綠色的孔雀石礦物,圖片源自網絡

不過,科學家們發現,生命體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大約三分之一的礦物質是生物的一部分或副產品所形成的,例如骨頭、牙齒、珊瑚、腎結石、糞便、木材、微生物和其他有機物質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吸收了周圍的元素,轉化成更像岩石的物質。還有數千種礦物質是由生命活動以其他方式形成的,例如工業燃煤中形成的鍺化合物。包括通過與生命副產品相互作用產生的物質,如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大約一半的礦物上都留下了生命的指紋。

科學家確立一全新礦物分類系統,將有助於解讀地球、尋找地外生命 - 天天要聞

形成於地幔深處的鑽石,圖片源自網絡

據悉,儘管新的礦物分類學受到了一些科學家的歡迎,但一些科學家仍然支持國際礦物學協會的經典分類方法。他們認為,雖然傳統的方法沒有考慮礦物演化的性質,但以應用為目的來說,如化學、採礦和工程,經典的分類方法在這些領域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但是,在某些領域,如太空探索等活動,新的分類方法則可以發揮作用。科學家們認為,我們這顆藍色星球的礦物多樣性可能比太陽系中的其他岩石體豐富得多,原因在於在其它行星,如火星上有許多礦物是無法形成的,那裡沒有企鵝粘土礦物上大便,洞穴里沒有蝙蝠,也沒有正在腐爛的仙人掌之類的東西。

科學家確立一全新礦物分類系統,將有助於解讀地球、尋找地外生命 - 天天要聞

火星地表狀況,圖片源自網絡

因此,羅伯特·哈森、肖娜·莫里森所創建的新的分類學可以被用來解碼其他行星或衛星的地質歷史,並在那裡尋找生命的線索,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例如,在研究火星時,科學家們可以使用新的礦物學框架來觀察晶粒大小和結構缺陷等特徵,以確定它是否可能是由古老的微生物而不是瀕死的大海或流星撞擊產生的。而且,新的分類學甚至可能有助於探測遙遠恆星周圍行星上的生命。科學家們認為,從一個縮小的、大範圍的角度來看,通過新的分類學,不僅可以了解我們居住的星球,我們還可以探索整個太陽系,以及超越太陽系的銀河系和整個宇宙,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科學家確立一全新礦物分類系統,將有助於解讀地球、尋找地外生命 - 天天要聞

太陽系,圖片源自網絡

我是@國納科技醬,技術背景資深運營,百家匠心計劃簽約創作者,百家榜上榜創作者,百度問一問特邀金牌答主,紮根空凈/新材料/節能環保領域二十年,用冷靜、專業視角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科學認知。


重要聲明:此處所發表的文章是作者國納科技醬原創作品,版權歸國納科技醬所擁有,圖片來自互聯網。轉載請標明原創作者及出處!

推薦閱讀:

《自然》雜誌首次證實:貓可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如何應對?

新冠病毒危害大,我們應如何應對?構建「四維防護盾」或是出路?

新冠病毒大解密:它是如何打開「入侵之門」的,為何易傳播?

為什麼我們不能根除新冠病毒?疫苗作用有多大?我們該如何應對?

猴痘不應該列為國際公共衛⽣緊急事件,什麼情況?最新解讀來了

猴痘疫情我們需要知道的幾點:病毒的起源、變異、控制和傳播途徑

變異後連媽都不認識了!面對新冠病毒最新變種,我們應該怎麼辦?

包裝新冠病毒陽性事件頻發,背後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 天天要聞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人類大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要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細胞種類和神經聯接規律,近日中國科學家聯合發佈系列成果給大腦繪製「高清地圖」。 7月10日深夜,中國科學家聯合發佈介觀腦圖譜系列成果,實現從嚙齒類到靈長類大腦的跨越。10項成果以專題論文集的形式集中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神經元》《發育...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 天天要聞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王雪華、劉進教授團隊主導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腔誘導自發雙光子輻射方案,在國際上率先實現與單光子輻射強度相當的自發雙光子輻射,研發出保真度高達99.4%的按需觸發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 天天要聞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文︱陸棄隨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續攀升,傳統器官捐獻嚴重不足的問題愈發凸顯。美國初創企業LyGenesis推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創新方案:通過將供體肝細胞注射至患者體內淋巴結中培育「微型肝臟」,嘗試在患者自身體內製造可替代肝臟功能的器官。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 天天要聞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冬蟲夏草千年傳承的滋補良藥採藥人的尋覓自公元780年起冬蟲夏草便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被載入史冊從《藏本草》到《中國藥典》均有記載李時珍更將其譽為「人身不老葯」贊其兼具蟲之陽剛與草之陰柔成為中藥中獨一無二的「陰陽同補」聖品享有「東方聖草」「葯中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 天天要聞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車」)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鏈」主企業,是全球規模領先、品種齊全、技術一流的高端裝備製造商和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清潔能源裝備骨幹企業。當前,中國中車搭建了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技術研發平台,構建了完整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開創了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 天天要聞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1日電(吳平華 楊錦 )智匯長江首城,共享成長價值,10日,由宜賓市科學技術局、宜賓市數據局、宜賓市高鐵南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聯合主辦,北京中關村信息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長江首城宜創匯」協同創新大賽人工智能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 天天要聞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記錄人:劉哲,西部油氣地質勘查第六分隊 / 塔里木盆地沙地淺層剖面組成員時間:2023年5月10日地點: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庫車–民豐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過的地震波剖面測線任務,我們團隊負責在塔克拉瑪干腹地沿一條南北走向布點,配合衛星圖像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 天天要聞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在電氣設備領域,中小型旋轉電機作為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場景的重要動力設備,其安全性能至關重要。隨着電機製造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於電機生產;同時,電機的應用場景也日益多樣化,在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新興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