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種新的人工智能 (AI) 模型,我們銀河系中心的怪物黑洞正在以接近「最高速度」旋轉。
該模型部分基於複雜的望遠鏡數據進行訓練,這些數據以前被認為太嘈雜而無用,旨在創建有史以來最詳細的黑洞圖像。然而,基於數據的質量值得懷疑,並非所有專家都相信 AI 模型是準確的。
「我非常同情他們正在做的事情,也很感興趣,」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萊因哈德·根澤爾 (Reinhard Genzel) 告訴 Live Science。「但人工智能並不是靈丹妙藥。」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觀察和描述人馬座 A*,即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2022 年 5 月,他們公布了這個巨大天體的首張圖像,但仍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它的行為方式。
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試圖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從事件視界望遠鏡 (EHT) 收集的數據中收集有關人馬座 A* 的更多信息。與某些望遠鏡不同,EHT 並不位於單個位置。相反,它由散布在全球各地的幾個相互關聯的樂器組成,這些樂器協同工作。EHT 使用長電磁波(最長可達一毫米)來測量黑洞周圍光子的半徑。
然而,這種被稱為超長基線干涉測量的技術很容易受到地球大氣中水蒸氣的干擾。這意味着研究人員可能很難理解儀器收集的信息。
「處理來自事件視界望遠鏡的數據非常困難,」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邁克爾·詹森 (Michael Janssen) 告訴 Live Science。「神經網絡非常適合解決這個問題。」
Janssen 和他的團隊在 EHT 數據上訓練了一個 AI 模型,這些數據以前因噪聲太大而被丟棄。換句話說,大氣靜電太多,無法使用經典技術破譯信息。
通過這種 AI 技術,他們生成了射手座 A* 結構的新圖像,他們的圖片揭示了一些新功能。例如,研究人員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個黑洞似乎以「幾乎最高速度」旋轉,它的旋轉軸似乎也指向地球。他們的結果本月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
精確定位人馬座 A* 的旋轉速度將為科學家提供有關超大質量黑洞周圍輻射行為的線索,並有助於深入了解其周圍物質盤的穩定性。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相信新的 AI 是完全準確的。根據 Genzel 的說法,進入模型的數據質量相對較低可能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使其產生偏差。他說,因此,新圖像可能會有些失真,不應該只看表面價值。
未來,Janssen 和他的團隊計劃將他們的技術應用於最新的 EHT 數據,並根據實際結果對其進行衡量。他們希望這種分析將有助於改進模型並改進未來的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