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曾益新明確為正部級,曾和莫言等人被總理請進過中南海

2022年07月02日15:31:23 科學 1517

國家衛健委官網「委領導」一欄顯示,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日前已明確為正部級幹部。

曾和莫言等人被請進中南海

中科院院士曾益新明確為正部級,曾和莫言等人被總理請進過中南海 - 天天要聞

曾益新是中科院院士,腫瘤學專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公開信息顯示,曾益新生於1962年10月,湖南婁底人,研究生學歷,臨床醫學博士。除了中科院院士外,他還是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985年7月,23歲的曾益新從衡陽醫學院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5年後從中山醫科大學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後曾益新短暫在廣東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工作過2年,1992年7月他赴日本研究訪問;1995年又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休斯醫學研究所,做研究助理。

1997年回國後,他歷任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

2010年8月,曾益新北上出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並於2011年4月成為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2011年8月至2015年11月他任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2015年11月任北京醫院院長。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初,時任北京醫院院長的曾益新還曾和莫言、蘇炳添等人一道被李克強總理請進中南海。他作為醫療領域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有關內容提建議。據新華社報道,曾益新就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加強基層全科醫師隊伍建設談了看法。李克強當時說,「推進醫改要把醫療保障和醫療保險結合起來。今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增加投入,用於大病保險,這將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就醫用藥負擔。」

2017年2月,曾益新出任國家衛計委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2018年3月任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

國家衛健委官網顯示,曾益新分管辦公廳、科技教育司、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保健局,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據了解,國家衛健委是國務院組成部門。在2018年的機構改革中,將國家衛計委、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牽頭《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履約工作職責,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衛健委。

反對將病毒溯源作為「甩鍋」工具

去年年初世衛組織國際專家組來華開展病毒溯源相關工作。曾益新以國家衛健委副主任身份介紹了相關情況。他說,中國一直全力支持世衛組織來華研究專家的相關工作,接待他們去了所有想去的地方,見了所有想見的人。中方專家和世衛組織專家最終確定,新冠病毒由實驗室引入是極不可能的,這份聯合報告也受到了全球科學界的高度肯定。

面對美國國家情報部門發佈的所謂新冠病毒溯源評估解密報告,曾益新闡明了中方立場。他說,「由美國的情報部門、而不是專業醫學機構來發佈溯源調查報告,這本身就很具諷刺意味,是誰在將溯源問題政治化也就一目了然。」

他強調,希望美方能夠意識到病毒才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真正地將新冠病毒溯源作為一個科學問題來對待,中國政府反對將溯源工作政治化,反對將溯源工作作為「甩鍋」的工具。

另外他還提倡全球科學家加強合作,並駁斥了所謂「中國禁止武漢病毒研究所向美國分享樣本」的謠言,他說,「我們和美國的溝通和交流是非常早的,而且頻度也是非常密切的,溝通交流也是多方位的,有衛生部長之間的,有兩國疾控中心主任之間的,有專家教授之間的,我們在這方面沒有任何保守,也沒有任何遲疑,做到了盡量分享信息,促進兩國和全球的疫情防控。」

來源:上官河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世界首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又當「爸爸」 - 天天要聞

世界首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又當「爸爸」

中新社武漢6月20日電(記者 馬芙蓉)世界首頭在全人工環境中成功繁育的長江江豚「淘淘」,近日又喜獲「愛子」。武漢白鱀豚館20日召開媒體見面會,介紹「淘淘」及其子最新情況。「淘淘」於2005年7月5日在武漢白鱀豚館出生。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 天天要聞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量子力學,這門描述微觀粒子行為的物理學分支,以其獨特的理論和實驗結果,顛覆了人們對物質世界傳統認知的局限。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和糾纏態等現象,以其超越日常經驗的詭異特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不僅如此,這些現象在哲學層面也引發了深遠的思考,
明天,人工增雨! - 天天要聞

明天,人工增雨!

經歷了連續幾天的高溫終於雨要來啦~就在剛剛徐州氣象發佈人工增雨作業公告將於6月21日上午到6月21日夜間擇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具體情況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來源丨徐州發佈、徐州氣象一審丨蘋果二審丨李璇三審丨仝勛監製丨劉礫總監製丨魯曉波「無線睢寧」商務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號)點和擴散一下...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 天天要聞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作者:劉澤排版:點點起點鈉電關注到,6月19日,湖北虹潤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報的「湖北虹潤鈉離子電池材料項目」獲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批複。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 天天要聞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6月20日,武漢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在九一二操場舉行。值得注意的是,儀式前,測繪學院博士畢業生高晟俊獲得了學校專門為其定製的學位服,在校徽下綉上他的武大學號。 高晟俊。圖/武漢大學微博 同日,高晟俊告訴九派新聞,他今年35歲,即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延續科考生活。 他對極地測繪的興趣源於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01近些年,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熱詞,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對於科學和知識的神秘性、神聖性、魅惑力的消解。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拿學歷來說,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要對學歷祛魅。意思是,我們要正確看待學歷,而不能認為學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伴隨着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着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 天天要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適應的,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體發佈信息說,該所科研團隊和美國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發現,儘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