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2022年06月30日23:21:27 科學 1679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 天天要聞



近日,中科院金屬所的科研團隊發明出一種新型光電探測器-光控二極管,它具有全新的信號行為,即在光照下器件可由不導電的「全關態」,轉變為只沿着一個電壓方嚮導電的「整流態」。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 天天要聞

圖 | 右起:孫東明研究員、孫隕副研究員、馮順博士、劉馳研究員、博士生韓如月、博士生李波(來源:資料圖)



以此為基本單元,該團隊首次製備出一個無需使用選通器件的抗串擾光電存儲陣列,為未來最終實現高集成度光電陣列提供了一種基本器件,並可用於新型光電邏輯電路。它是一種新的電路元件,也是一個此前「缺失的元件」,可給高集成、低功耗的智能光電系統鋪平道路。


具體來說,光控二極管有望在光邏輯、信息處理、高精度成像等光電系統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例如,利用光信號作為基本輸入參量,將可實現對光電器件的基本邏輯功能調控,極大程度提升器件的光控效力,從根本上顛覆已有的光電轉化架構和基本邏輯認知。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 天天要聞

(來源:National Science Review)



這種從全關態到整流態的光邏輯操作,在光照條件下具備整流態特徵的單一方嚮導通功能,故可在無選通管條件下規避陣列串擾問題。以光控二極管作為基本單元,集成到圖像傳感器中,有助於陣列像素單元的尺寸微縮及陣列集成度的進一步提高,同時降低設備的功耗和複雜度。


近日,相關論文以《具有新信號處理行為的光控二極管》(A photon-controlled diode with a new signal-processing behavior)為題[1],發表在
National Science Review(23.18)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劉馳、成會明、孫東明擔任共同通訊作者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 天天要聞

圖 | 相關論文(來源:National Science Review)



三位審稿人均認為該器件具有一種全新且有趣的信號處理特性,是光電探測器領域的重要進展。例如,審稿人 1 評論到:「作者製作了一種新型的光控二極管,該二極管可從關閉狀態變為整流狀態,從而形成了無選通器件和串擾的光電存儲陣列,在該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審稿人 2 強調:「由於這種新的信號處理行為,沒有任何通器件的光控二極管陣列不會顯示串擾,這對於未來的高集成度、低功耗系統非常重要。我認為這種具有新特性的器件非常有趣,這是以前從未實現過的、擴大了的光電器件家族。」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來重要進展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 天天要聞



過去 70 多年,晶體管和集成電路技術沿摩爾定律取得了令人驚嘆的發展成果。隨着元器件特徵尺寸逼近工藝和物理極限,一方面,集成電路會沿着等比例縮小及三維集成的技術路線發展;另一方面,集成電路未來發展的新生力量包括感存算類腦芯片、光電芯片以及量子芯片等技術。


作為一類重要器件,光電探測器是通過電過程探測光信號的半導體器件。典型的光電探測器包括光電二極管、光電晶體管、光電導等。儘管光電探測器的種類繁多,原理和架構各異。但是,根據器件輸出電學參量在光響應條件下的不同表現,代表性的器件工作行為則表現為有限的幾個方面。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 天天要聞

(來源: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在受到光信號激勵前後,光電探測器的輸出電流-電壓關係的變化情況具有三種典型的狀態:全關態、全開態以及整流態。例如,以光電二極管為代表的典型器件受到光照後,輸出信號由整流態變成全開態。另一方面,以光電導和光電晶體管為代表的一類器件的輸出信號表現為由全關態變為全開態。


從信號變化類型的完備性來看,可能存在一類器件使輸出信號由全關態變為整流態。這類新型光電探測器件的實現,有望在光邏輯、信息處理、高精度成像等光電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例如,如果使用它作為基本像素單元,即可構建一個無需選通器的抗串擾光電陣列。


因為陣列中每一條可能的泄漏路徑都被它的整流作用所切斷了,它本身就起到了開關的作用,因而不再需要另一個選通器件,這能極大節省了電路面積和複雜度,為最終實現高集成度陣列奠定了基礎。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 天天要聞

(來源:National Science Review)



為了實現這種新型器件,該團隊選擇了具有優異光電性能的二維材料作為器件材料,同時和體材料一起構築異質結器件。具體地,其將 MoS2 n/n− 結插在兩個石墨烯 /MoS2 肖特基結之間構成溝道,使用 BN 材料作為光柵層,通過捕獲和釋放光生載流子來控制肖特基結的開與關,進而顯現或抑制 MoS2 n/n− 結的整流特性,從而在光照下首次實現器件電流狀態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的新信號行為。


構築無選通器件的 3×3 光電存儲陣列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 天天要聞



在光控二極管的研究開展之前,課題組已經在光電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碳納米管光電存儲器[2]、碳納米管神經形態光電傳感器陣列[3]、雙異質結光電晶體管[4]和晶圓級 MXene 光電探測陣列[5]等。


他們發現為了避免串擾,光電器件在陣列集成時,必須在陣列單元增加額外的選通器件來控制泄漏電流,這本徵的限制了系統的集成度。劉馳表示:「我們不禁思考,有沒有可能開發出一種光電器件,能夠在不使用選通器件的情況下實現無串擾陣列?」


在開展文獻調研工作後,該團隊認為如若實現此功能,必須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光電器件,它能夠在光照下實現「全關」到「整流」兩種狀態間的轉換才行。基於此,課題組開始了器件的設計和構築工作。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 天天要聞

(來源: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其主要研究思路是將兩個肖特基結和一個整流結(二極管)串聯到一起,通過光柵層控制肖特基結的截止或導通,以抑制或顯現二極管的整流功能,從而實現器件從「全關態」到「整流態」的切換。


具體到材料選擇上,結合該團隊此前的研究經驗,使用二維層狀材料作為器件的主體部分,其中石墨烯作為電極材料,二硫化鉬 n/n− 結作為溝道材料,六方氮化硼作為光柵層。


研究中,他們通過干法轉移的方式製備了范德華異質結,進而利用氧等離子體處理、電子束曝光、反應離子刻蝕和電子束蒸鍍等器件工藝,實現了光控二極管的構築。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 天天要聞

(來源: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在單個器件構築完畢後,又進行了電學和光電錶征。在一定的柵壓下,黑暗時器件表現為全關態,而光照時則能夠轉換成整流態,且具有超過 106 的整流比,這給予課題組極大的鼓舞。


然後,該團隊嘗試了不同厚度光柵層對器件性能的影響。當使用超薄的六方氮化硼(1nm)作為光柵層時,器件可以作為光電探測器;隨着光柵層厚度增加到 5nm 以上,器件的光電流表現出非易失性,可以被用於光電存儲器。


進一步,他們測試了器件對不同波長和強度光照的響應情況,由於光柵主要是依賴於六方氮化硼中的缺陷能級,因此入射光波長越短,更能激發深層的缺陷,器件的光電響應越靈敏。


最後,該團隊以光控二極管作為基本單元,構築了無選通器件的 3×3 光電存儲陣列,驗證了陣列的抗串擾能力。同時,基於器件對不同波長和強度光照響應差異,還演示了陣列的波長選擇和功率選擇功能。


在此工作的基礎上,團隊計劃開展面向人工視覺系統的球面類腦二維材料電路。通過與國內相關科研單位合作,利用晶圓級二維材料構築高集成度、柔性、透明的光控二極管陣列,並實現圖像探測、圖像記憶、圖像學習等人工視覺系統功能。


再往後,他們計劃發展出曲面光控二極管陣列。屆時,將研究球面光控二極管性能的演變規律以及球面陣列與探測視角的關係,並探索與隱形眼鏡類人工載體結合的功能驗證。


-End-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 天天要聞


參考:
1、Shun Feng, Ruyue Han, Lili Zhang, Chi Liu, Bo Li, Honglei Zhu, Qianbing Zhu, Wei Chen, Hui-Ming Cheng, Dong-Ming Sun, A photon-controlled diode with a new signal-processing behavior,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2;, nwac088, https://doi.org/10.1093/nsr/nwac088
2、
Advanced Materials, 32, 1907288, 2020
3、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 1798, 2021
4、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 4094,2021
5、
Advanced Materials, 2201298, 2022


光電探測器領域迎重要進展,中科院團隊實現由全關態向整流態轉換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佈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佈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着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佈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着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絡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械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