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敗的探月,將地球最頑強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們怎麼樣了

2022年06月27日23:18:02 科學 1557

從古至今,人類對月亮一直都非常嚮往,古時候由於人類的科技不夠發達,所以古人一直都認為月球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關於月球的傳說有很多,比如說廣寒宮嫦娥奔月等等,後來隨着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現在人類已經對月球有了一定的認知,現在我們知道月球其實就是地球的的一顆衛星,在太陽下的行星當中,有很多行星都有自己的衛星,比如說木星的衛星有79顆,土星的衛星有82顆,而地球只有月球這一顆衛星,到現在為止,科學家也沒有研究出月球是如何產生的。

一次失敗的探月,將地球最頑強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們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會說,月球一定是被地球引力捕捉到的,一般來說,行星的衛星都是捕捉到的,但是其它衛星和行星本身的體積和質量相差至少在上千倍,而月球這顆衛星和地球只相差幾十倍,這讓科學家感到非常疑惑,科學家經過計算得出,按照地球的引力,是沒有辦法捕捉到月球的,那麼月球到底是如何產生的?不少科學家認為,月球曾經可能是地球的一部分,在太陽系早期的時候,有一顆巨大的小行星 撞擊了地球,導致地球上的一部分被小行星撞了出去,而撞出去的這部分就變成了月球。

一次失敗的探月,將地球最頑強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們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雖然這只是科學家的猜想,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科學家們也做了很多努力,到現在為止, 科學家已經多次登陸月球,並且將月球的土壤帶回了地球,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登陸月球之後,帶回了很多月球土壤,並且對月球土壤進行了研究,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月球在20億年前,還有火山活動的跡象,這說明月球的內部環境可能和地球非常相似,除此之外,科學家還在月球土壤中發現了一種非常罕見的物質,這種物質就是氦-3,未來隨着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我們還會到月球上去開採這種資源。

一次失敗的探月,將地球最頑強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們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雖然很多國家都曾經登陸過月球,但不是每一次登月都非常成功,在2019年的時候,以色列航天器搭乘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進入太空,它的目的就是月球表面的寧靜海,結果在進入月球軌道準備着陸的時候,探測器航天器發生了故障,最終探測器以每秒139米的速度墜落在月球上,當時在這個探測器上面放着很多地球生物,其中有一種生物的生命力非常頑強,這種生物就是水熊蟲,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種生物,水熊蟲被科學家稱為是地球上最頑強的生物。

一次失敗的探月,將地球最頑強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們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說這種生物是地球上最頑強的生物呢?因為科學家發現,這種生物早在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了,在地球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中,這種生物都沒有滅絕,而是成功地存活了下來,後來科學家對水熊蟲進行了研究,根據研究,科學家發現這種生物的體型非常小,之後0.05-1.4毫米,想要觀測它們,必須藉助顯微鏡才可以,而且這種生物基本上都生活在非常極端的環境中,比如說南極、深海、高山上面。這說明它們的生命力非常頑強,水熊蟲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

一次失敗的探月,將地球最頑強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們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它們能夠在極端環境下進行冬眠,冬眠可以分為低濕隱生、低溫隱生、缺氧隱生等等,在這種狀態下,水熊蟲會停止一切新城代謝,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說,它們已經死亡了,但是它們還可以復活,這樣科學家感到非常驚訝,而且它們能夠在151攝氏度的高溫下存活,還能夠在零下272.8攝氏度下生活,要知道這個溫度已經解決絕對零度,一般生物早就凍死了,在極端缺水的環境中,水熊蟲會將自己身體裏面的水分從百分之85降低到百分之3,這樣它們就能夠保持身體不缺水。

一次失敗的探月,將地球最頑強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們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為了證明水熊蟲的生命力非常頑強,科學家還做了很多實驗,科學家將它們放在500多的放射線下,相當於原子彈爆炸以後的輻射,即使這樣它們都會死,而且在深海裏面,它們也不會受到壓強的影響,即使水熊蟲身體裏面的水分乾枯,只要在正常環境下,給他們一些水,它們就能夠重新活過來,這是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的最頑強的生物了,那麼這種生物在月球上能夠生存嗎?科學家認為,水熊蟲雖然是地球上最頑強的生命,但是在月球上,也是非常難生存的。

一次失敗的探月,將地球最頑強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們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月球表面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溫度在127攝氏度,晚上溫度在-183攝氏度,在這種暴露的環境中,它們也只能夠存活幾分鐘而已,而且月球上沒有水資源,當水熊蟲身體裏面的水分全部消耗完之後,它們也會很快的死亡,而水熊蟲能夠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們身體裏面含有一種非常強大的DNA,這種能夠有效的抵抗各種極端環境,但是它們的抵抗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水熊蟲在任何環境中都不會死亡,那麼就違背了宇宙的定律,在宇宙中任何物質都會滅亡的一天,小到生命,大到天體都是一樣的。

一次失敗的探月,將地球最頑強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們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我們的地球、太陽、都有死亡的一天,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 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到現在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再過50億年,太陽的壽命就會走到盡頭,到時候太陽會變成一顆紅巨星,然後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的軌道,到時候我們的地球也會不復存在,而人類想要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尋找到新的家園,目前科學家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類似地球的行星,但是由於這些行星距離我們太遠,現在人類還沒有辦法飛過去,小編認為,未來隨着人類科技的進步,我們一定能夠製造出更加強大的飛行器。到時候我們就能夠飛出太陽系,然後進行星際移民,小編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佈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佈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着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佈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着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絡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械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