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位於中國西南邊陲,是面向西亞、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西北角是香格里拉的高山冰川,南部是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山高谷深,氣候多樣,植被豐富,造就了雲南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也誕生了雲南「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的美譽,這些生物多樣性都源於雲南獨特的地貌複雜性。使用「攝影測量」的「立體觀測」可以看到雲南這種地形地貌的複雜性。
雲南恐龍山的隕石地貌
雲南三角形的地貌
雲南西疇的喀斯特岩溶地貌
雲南烏蒙山的褶皺地貌
雲南恐龍山的隕石地貌
攝影測量學是通過影像研究信息的獲取、處理和成果表達的一門信息科學,是遙感科學的一個研究領域,攝影測量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地形測繪。從攝影測量學誕生以來,「立體觀測」都是攝影測量的重要技術,因為有了「立體觀測」,攝影測量學才能夠成為一門科學,而且所有攝影測量的關鍵問題和核心技術都有「立體觀測」的身影。當兩個像機從不同角度對同一目標進行攝影,產生的重疊圖像稱立體像對,將立體像對的兩張影像並排排列,使得左眼看左邊的圖像,右眼看右邊的圖像,就可以產生目標物的立體視覺效果,這稱為立體觀測,也叫雙像觀測。立體觀察要求兩眼各看一張像片,通常稱為分像,這與我們平時觀看物體雙眼交會與凝視的本能相違背,因此需要採取必要的措施達到分像的目的。現在分像的方法主要有:分像立體觀察、互補色法(通常見到的紅綠片)、光閘法、偏振光法。
雲南恐龍山隕石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騰衝火山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騰衝火山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撫仙湖斷層地貌「立體像對」
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種形態的容貌,也稱為地形。地貌是多種多樣的,成因也不盡相同,是地球內、外力地質作用的結果。內力地質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陸分佈的輪廓,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決定了地貌的構造。而外力如流水、風力、太陽輻射能、大氣和生物的生長,人類的活動等通過多種方式對地質作用,不斷進行風化、剝蝕、搬運和堆積,從而形成了地面的各種形態。
雲南長江第一灣流水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長江第一灣流水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長江第一灣流水地貌「立體像對」
從形態與水平面的關係,地貌劃分為正向地貌和負向地貌,正向地貌是「凸」出來的,如山頭、領脊等。負向地貌是「凹」進去的,如盆地、谷地等。但正向地貌和負向地貌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火山錐中的火山口,盆地中的小山峰等。
雲南普者黑喀斯特岩溶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普者黑喀斯特岩溶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普者黑喀斯特岩溶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普者黑喀斯特岩溶地貌「立體像對」
從地貌形成過程來看,可大分為自然地貌和人工地貌。
雲南哈巴雪山冰川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玉龍雪山冰川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玉龍雪山冰川地貌「立體像對」
其中自然地貌大致有構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剝蝕地貌,冰川地貌等。還可以往下繼續分類,如構造地貌又可分為:隕石地貌、火山地貌、褶皺地貌、斷層地貌等。
人工地貌我把它分為農耕地貌和機建地貌。農耕地貌如梯田、台地等,機建地貌主要指採用大型機械作業改變了地表自然形態的人工地貌,如露天礦坑,大壩等。
作者故鄉農耕地貌「立體像對」
作者故鄉農耕地貌「立體像對」
作者故鄉農耕地貌「立體像對」
作者故鄉農耕地貌「立體像對」
還有很多劃分地貌的分類方式,如按氣候類型劃分有濕熱氣候地貌、乾旱氣候地貌等。每一種地貌都是多種內力和外力塑造的結果,是多種內力過程與外力過程對立統一的產物。
雲南玉溪機建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香格里拉機建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麗江機建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昆明機建地貌「立體像對」
雲南長水機場機建地貌「立體像對」
根據不同的比例尺,在測繪的地形圖上,地貌形態主要用等高線表現,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如果等高線不能夠表達的地貌,就用地貌符號來表達,因此地貌符號有:
獨立微地形:坑穴、溶斗、孤峰、隘口等。
區域微地形:石塊地、殘丘地、龜裂地等。
激變地形:沖溝、雨裂、滑坡、陡崖等。
冰雪微地形:冰隙、冰陡崖、冰塔等。
我也製作幾個雲南的「立體像對」來祝賀COP15的勝利召開。從這幾個「立體像對」中可「管窺一斑」雲南地貌的複雜性,正是這些地貌的複雜性,造就了我們神奇美麗的雲南!形成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地貌「立體像對」
網友們,你「立體觀測」了雲南複雜的地形地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