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的「神經膠質瘤究竟有多可怕?」

2021年09月24日21:37:07 科學 1309


親身經歷的「神經膠質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神經膠質瘤】屬腦部惡性腫瘤,今年的我就親身經歷過它的厲害。

一.最初發病體征:

今年3月底,我的左手突然出現感知異常,總有麻木感覺。似乎不是自己的手,最初起幾根手指無法正常活動,洗碗的時候還摔壞了一個,我還算很快感覺不對,去了醫院,但當時導診台讓我去】康復醫學科進行檢查。因此就一系列的先做肌電圖檢查(還排隊很久,)結果顯示可能是頸椎壓迫(核磁共振檢查出啦頸椎突出是有一點。但是主任醫生說並不算嚴重),於是進行一周的理療(什麼紅外線,干擾電,溫熱療法,牽引都做了一遍),一周療程後幾乎完全沒有改善,第二周主任再開了一周,連續2周做完後正好遇上五一放假,

二.壓力太大讓病情快速惡化。

5.1假期間由於公司項目需要,雖然在家,其實還是處於完全線上待命的狀態,尤其當時的項目是需要中國團隊跟新加坡團隊聯合完成,但是實際情況下很多溝通障礙。工作完全無法正常完成,壓力非常大,結果突然有一天睡醒了發現我的左手幾乎是完全動不了了。

三.從康復醫學科轉到神經內科檢查。

5月初再次去康復醫學科主任給我診斷的時候開始發現不對勁了,說如果是頸椎問題不可能理一點用沒有 而且還在惡化,於是主任建議我趕緊去神經內科專家看看。

神經內科醫生第一時間給我開了頭顱CT掃描檢查。當天檢查手診檢查我的手直接告知左手完全癱瘓。

後第二天就發現確實頭顱有陰影,於是又開了【增強核磁共振檢查】。

四.噩耗果然還是來了。

5.13日我在醫院公眾號上就看到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當時報告是考慮腫瘤。此時我幾乎崩潰了,一個人實在無法面對,這麼久以來,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去醫院晚上實在沒忍住,讓老公第二天陪我去見醫生。

5.14日,神經內科醫生跟我確認,確實是腦子長瘤了,他直接沒有任何處理意見,只是建議去神經外科看看是否可以手術切除,因為是腦子手術,我擔心的問了下是否有風險,沒想到內科醫生跟我說。肯定有,所以建議我們直接去上海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全全國最權威的神經外科)。

聽完醫生的語氣,我跟老公嚇壞了,先在候診室外面坐了好久才回過神來,然後趕緊上健康雲預約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的專家,因為太知名的醫院,專家非常難約,最快也是10天以後,還好約到一位有特需門診的教授,

5.25來到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於佶教授門診,沒想到他一看到片子就說:手術可以幫你開,但是你的手和腳功能還是保不住,只能保命。

當時的我們已經不知道如何表達,也只能請求醫生幫我維持生命!沒想到醫生還說。具體維持多久還不確定。又讓我們幾乎崩潰了一回,而且還說這個腫瘤惡性程度非常高。所以這麼快完全攻擊我的左邊肢體運動神經。

五.入院手術。


親身經歷的「神經膠質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我是5月26號正是入院上海華山醫院東院神經外科手術排期在6月2號。

手術還算是非常順利.手術後我的恢復也很快。一個多星期後出院了。

六、後續放化療。

因為神經膠質瘤屬於惡性腫瘤,醫生的治療方案是必須要進行【放化療治療。】於是我又轉到華山醫院西院的放射治療科,經過醫生團隊建議。我需要連續進行30次的放療,同時放療期間還要搭配化療藥物一起吃。

這期間身體真的是經歷了絕大的痛苦,每一天早上去放射性治療後人就很累,完全沒有精神和胃口,睡眠也不好。還有輕微頭痛,加上化療藥物吃了影響整個消化系統,幾乎沒有一天是能夠正常排便的,那種感受實在無法形容。

七、終於在9.15號結束了放化療療程身體細胞幾乎完全殺光,白細胞,淋巴細胞極速下降。醫生讓我先回家休息28天後再去做一次核磁共振檢查和血常規檢查。

八、回家大補了一個星期。

每天差不多2小時要吃一頓,就像小嬰兒一樣,除了每天正常吃飯。我還額外補充很多營養元素。比如微量元素,海藻,燕窩,等等。

終於現在體能狀態恢復回來了。

九、自主康復訓練。


親身經歷的「神經膠質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現在的我在康復師的幫助下進行物理訓練,連續1個月下來有了很大進步,完全癱瘓的左手現在可以在右手的輔助下夾起小木棍了。而且康復師說我還是有機會回歸社會的。這讓我感覺很開心

【到底我為何會患病?】

老實說。我一直認為自己生活方式已經很注意了,為何還是會得這個病呢?在醫院的時候看到非常多跟我一樣的膠質瘤患者,而且年齡還比我更年期,有個男孩才19歲,本來在美國留學。而且剛拿到學位。結果因為手部局部癲癇入院檢查出來膠質瘤,於是送回國治療。

我總結下來我的最大原因可能還是壓力的關係,加上可能我們現在人手機輻射的影響(每天幾乎24小時手機不離身。而且很多時候都是線上待命,晚上也沒有關手機的習慣。就放在床頭邊上。

所以在多種因素的催化下身體最終扛不住了,

【對於預防神經膠質瘤,強烈建議現代人務必注意】

1、減少自身壓力。

我們現代人無論工作.生活,都是壓力巨大,尤其是40歲左右的中青年,上有老下有小的高壓一族,一定要學會釋放壓力。維持良好的睡眠。

2、減少手機的使用。尤其晚上睡覺手機不要放在床邊,實在無法一定要開啟飛行模式✈️,尤其越智能化的手機輻射更厲害。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 天天要聞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近日,甘肅白銀靖安縣有網友反映,小區上空有大量鳥類盤旋,這些鳥還會反光,該網友擔心是地震預兆。5月15日,靖安縣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告訴瀟湘晨報記者,他們關注到了這個情況,最近晚上都有鳥在飛,不過目前沒有接到異常的反饋。工作人員稱,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的異常,將持續監測,同時向上級反饋,讓他們去核實,問下動物...
新實驗打破常識:雞蛋這樣落下才不容易碎! - 天天要聞

新實驗打破常識:雞蛋這樣落下才不容易碎!

想像一下你要完成一個挑戰:把雞蛋從一定高度鬆手讓它落到檯面上,卻不能讓它碎掉。你可能會自然地選擇讓雞蛋尖的一端朝下,因為我們總覺得那是它最結實的方向。但這個「常識」,真的對嗎?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工程系學生通過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的研究顯示,當雞蛋被側向釋放時,它...
時隔百餘年 海南發現壁虎屬新物種 - 天天要聞

時隔百餘年 海南發現壁虎屬新物種

新華社海口5月15日電 經反覆核實論證,海南省林業局15日確認,時隔百餘年,海南再次發現一個壁虎屬新物種——自然保護地壁虎。這也是首個由我國人員在海南本土發現並命名的壁虎屬物種。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2024年12月8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拍攝的自然保護地壁虎。(周潤邦 攝)...
創新展上看創新,GEA加速未來食品行業高效增長 - 天天要聞

創新展上看創新,GEA加速未來食品行業高效增長

AI時代,食品飲料行業正快速變革與創新發展。消費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正驅動行業探索技術創新與轉型。從植物基到生物技術、智能製造,食品飲料企業正在創新與規模化生產、提升產品品質與生產效率的思考中前進。FBIF食品創新展近日在上海
沙特正成為另一個AI芯片消耗大戶 - 天天要聞

沙特正成為另一個AI芯片消耗大戶

看上中東,英偉達向沙特出售1.8萬顆頂級AI芯片文|《財經》研究員 周源編輯|謝麗容美東時間5月13日周二,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的沙特-美國投資論壇上,英偉達(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宣布,將向沙特人工智能(下稱AI)初創公司H
日本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將在台灣省投入醫療使用! - 天天要聞

日本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將在台灣省投入醫療使用!

日本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天空驅動」(Skydrive)將在台灣省作為應急醫療直升機投入使用!日本研發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天空驅動」(Skydrive)已被指定為台灣省的應急醫療直升機,預計將用於支援陸上交通受限的離島地區緊急醫療服務。儘管 eVTOL 尚未進入全面商業運營階段,但近年來全球多國已加速電動垂直起...
圖解巷道高冒區、複雜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閉 - 天天要聞

圖解巷道高冒區、複雜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閉

我是通風安全,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一通三防】與【安全管理】乾貨。一、充填設備及工藝材料施工採用的設備主要有氣動隔膜泵、混合器。材料充填工藝如下:按照水灰比(1.
五十萬米高空捕捉地表細節 - 天天要聞

五十萬米高空捕捉地表細節

長光衛星智慧農業農村綜合指揮平台界面。 長光衛星供圖李岩在加工反射鏡。 本報記者 劉以晴攝「吉林一號」寬幅衛星總裝現場。 長光衛星供圖「吉林一號」是我國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和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