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醫啟發,他發現血清療法,攻克白喉,自己卻死於細菌的攻擊

2021年09月09日18:28:02 科學 1230


我國從1962年開始接種白喉疫苗,自1978年,國家將百白破疫苗納入兒童免疫規劃中,之後白喉一直是和百日咳破傷風一起通過聯合疫苗接種來預防的。到2018年,白喉已經在我國消失了近10年。今天,我們對這種疾病可能已經很陌生了。

受中醫啟發,他發現血清療法,攻克白喉,自己卻死於細菌的攻擊 - 天天要聞

但這種疾病,曾經可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幾種傳染病之一,屢次肆虐人間。

上一次我們在談卡介苗的問世時,提到了「血清療法」——即將免疫供體的血清輸注給未免疫受體,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即便是在今天,康復期病人來源的抗血清仍然是強大的應對病毒感染的治療手段。

受中醫啟發,他發現血清療法,攻克白喉,自己卻死於細菌的攻擊 - 天天要聞受中醫啟發,他發現血清療法,攻克白喉,自己卻死於細菌的攻擊 - 天天要聞李蘭娟院士

其實,血清療法是在攻克白喉這一致命傳染病的過程中被發現的。它的發現者,馮·貝林(Emil von Behring)因此獲得了1901年的首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儘管血清療法的大獲成功極大激勵了疫苗的研發,但作為發現者的貝林醫生,卻沒能受益於這項發現。1917年,在對結核病的研究走到了重要關口時,貝林死於結核菌的攻擊下。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從血清療法的發現到白喉被攻克,再到白喉疫苗問世的這一傳奇歷程。


01

從小村落走向戰場

軍醫貝林的觸動

1854年3月15日,在普魯士王國一個小村落(今屬波蘭)里,一個家庭的第五個孩子呱呱墜地。他就是今後在免疫學歷史上擁有累累碩果的德國醫學家馮·貝林(Emil von Behring)。

受中醫啟發,他發現血清療法,攻克白喉,自己卻死於細菌的攻擊 - 天天要聞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

Emil Adolf von Behring,1854.3.15-1917.3.31

貝林的家庭子女眾多,在他之後又添了8個孩子,而父親只是一位貧窮的鄉村教師。在貝林10歲那年,由於目睹父親身染重疾(蛔蟲鑽進膽道)被救治的過程,他決心要成為一名醫生。

由於家庭經濟窘迫,他放棄了讀醫學院的想法,另闢蹊徑,決定從軍,做一名軍醫。

普法戰爭打響後,貝林作為一名軍醫走上了戰場。為了能儘早救治更多傷員,他經常隨擔架隊到前線去搶救那些剛剛倒下的戰士。

一次,在搶救傷員的過程中,他被流彈擊中了肩部,被抬上了手術台。

當時,止痛針只剩下最後一針了。貝林要求手術醫生給另一位士兵注射,因為那是一位正在等待着被鋸腿的士兵。

但沒想到的是,這位士兵竟拔出了手槍,威逼着醫生給貝林注射。因為軍醫可以救治更多的人。

貝林流着淚接受了這針止痛針。士兵的慘叫和血肉橫飛的戰爭畫面,讓他發願,這一生一定要為減輕人類的痛苦而活!他知道,為了救死扶傷,自己還需掌握更多的知識。


02

白喉,致命的殺手

「隱藏的皮革」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Diphtheria這個名稱,詞源是希臘語「diphthe-ria」,意為「隱藏的皮革」。

受中醫啟發,他發現血清療法,攻克白喉,自己卻死於細菌的攻擊 - 天天要聞

這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在古希伯來和希臘文獻中,就描述過類似病例:一旦社區出現患者,就會立即吹響號角作為「警報」。

在17世紀,白喉就像醜陋的惡魔,隨着城市發展和人口流動,周期性地奪走眾多兒童的性命,成為了很多家庭的夢魘。到19世紀,白喉已經是威脅兒童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

20世紀20年代,僅美國每年就有10萬到20萬人發病,年死亡人數為15000人左右,其中主要為兒童。歐洲的情況更為嚴重,每年大約有5萬人死於該病。

患者大多有發熱、憋氣、犬吠樣咳嗽等癥狀,在咽、扁桃體及其周圍組織產生一種灰白色的膜性滲出物。這種假膜一旦脫落,會導致兒童氣管急性堵塞而死亡,嚴重者還可並發心肌炎和神經麻痹,有明顯的全身中毒癥狀。

受中醫啟發,他發現血清療法,攻克白喉,自己卻死於細菌的攻擊 - 天天要聞

感染白喉後的皮膚


03

攻克白喉,受到中醫典籍的啟發

「以毒攻毒」

戰爭結束後,貝林來到了當時已赫赫有名的科赫研究所,從事細菌研究工作,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就是白喉。

起初,貝林試圖通過運用氬和汞滅菌的方式來殺死白喉桿菌,但結果都失敗了。

貝林有個日本同事叫北里柴三郎,他精通中國醫學典籍,非常崇拜華佗李時珍

受中醫啟發,他發現血清療法,攻克白喉,自己卻死於細菌的攻擊 - 天天要聞

北里柴三郎

一天,他對貝林說:「中國醫書中有一條醫理,叫「以毒攻毒」,例如用砒霜這種劇毒藥品治療人體寄生蟲。在歐洲,琴納首創的天花疫苗巴斯德研製的狂犬疫苗都是以毒攻毒的實例。我們能不能依據這條醫理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呢?」

北里柴三郎的說法極大地啟發了貝林,他們說干就干,開始着手實驗。他們將患過白喉但仍然健康存活的小白鼠血清注射入新患白喉的小白鼠體內,發現新感染白喉的小白鼠竟然奇蹟般地痊癒了!

受中醫啟發,他發現血清療法,攻克白喉,自己卻死於細菌的攻擊 - 天天要聞

1890年前後,貝林(右)正拿助手手中的豚鼠做實驗,他相信倖存豚鼠血清中含有可能殺死白喉桿菌的東西,經反覆試驗後,他提出了血清注射法可以作為有效治療白喉的方案,血清療法的大門從此打開。

1890年,貝林與北里柴三郎共同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提出可以通過注射抗毒素血清來治療患者這一理論。當時,這一理論已經被動物實驗證實,但尚未有應用於人體的先例。

第一個人體應用抗毒素血清的病例,是一個柏林女孩。1891年12月,聖誕節,柏林大學附屬診療所的兒科病房裡,一名患白喉的女孩已氣息奄奄。

這個女孩的父母決定為女兒嘗試一種開創性療法——他們請貝林為女兒注射了「新葯」。

貝林為女孩注射了一針白喉抗毒素血清,第二天,女孩的病情明顯好轉,一周後竟然可以出院了!

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用羊血清治癒白喉患者的成功案例。聖誕節背景加上難以置信的療效,使得這一事件蒙上了一層神秘感,被稱為「聖誕節大拯救」。

曾奪走無數兒童生命的白喉就這樣被人類制服了,這是醫學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人類防治傳染病的重要方法——血清療法誕生了。


04

忠於誓言,再接再厲

貝林醫生再創「奇蹟」


要想讓「白喉抗毒素」真正投入臨床工作,還需要制定生產標準。此時,細菌學家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加入了貝林的研究小組。

受中醫啟發,他發現血清療法,攻克白喉,自己卻死於細菌的攻擊 - 天天要聞

德國細菌學家保羅·埃爾利希

埃爾利希設計出一種定量方法來測定抗毒素的治療單位。在他的協助下,生產抗毒素的難題得以解決,貝林開始運用血清療法治療白喉。


在利用血清療法治療白喉取得良好效果後,貝林並未因此止步。

1893年,時年39歲的貝林取得了教授頭銜,1895年,就任瑪爾堡衛生研究所所長。在這裡,他進一步開展抗毒素製品的研製工作。

貝林研製出一種毒素與抗毒素的混合藥物,其中抗毒素可以提供即時被動免疫,而毒素則可以刺激身體產生自己固有的抗毒素,進行長時間的主動免疫。這在醫學領域又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為表彰貝林在抗毒素血清治療方面的開創性貢獻,特別是防治白喉和破傷風等疾病的功績,1901年,諾貝爾獎評委會將第一屆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貝林:

「他的血清療法,尤其在預防白喉方面的應用為醫學科學領域開闢了新的道路;從此,醫生們在面對病痛和死亡時有了制勝的武器。」

1913年,貝林成功研發出了白喉疫苗。這是一種預防白喉的組合注射疫苗——白喉TAT(毒素與抗毒素),它包含適量的、用於刺激免疫系統的毒素和防止毒素引發疾病的抗毒素。

受中醫啟發,他發現血清療法,攻克白喉,自己卻死於細菌的攻擊 - 天天要聞

該疫苗在之後爆發的白喉疫情中被證實安全有效,被媒體評為「與飛機、無線電、鐳、火車、人體移植、發電機並列的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之後,貝林將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結核病的治療上。遺憾的是,1917年,在對結核病的研究走到了重要關口時,貝林死於結核菌的攻擊下,享年63歲。


創造更好疫苗

造福人類健康


疫苗科普基地


點擊「在看」 轉發分享

一起懂苗苗,打苗苗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 天天要聞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目前,「雪龍2」號船正在返回國內,此前,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在羅斯海進行了首次秋冬航次的探索之旅。在南極,萬物有靈。最常見也最寒冷的冰,也能講述一萬年的故事,科考隊員就針對海冰進行了專項研究。總台央視記者 王楠:這裡是「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今年3月下旬,我們在新西蘭完成補給後,重新返回南極的羅斯海...
EBSD應用-孿晶分析——EBSD基礎知識 - 天天要聞

EBSD應用-孿晶分析——EBSD基礎知識

EBSD基礎知識:EBSD應用-李晶分析。大家好,這裡是中材檢測科普講堂。·1.形變李晶的識別。通過EBSD技術可以確定材料內部的李晶組織,李晶與基體之間存在特定的對稱關係和取向關係。例如在立方晶系金屬中,李晶與基體之間可能存在60°111
哈佛大學科學家解開了5.08億年前奇異節肢動物的百年謎團 - 天天要聞

哈佛大學科學家解開了5.08億年前奇異節肢動物的百年謎團

研究人員發現,「擴張頭盔蟲(Helmetia expansa)」有行走的腿和蛻皮行為,這改變了人們對其移動性和生長的假設。一個多世紀以來,寒武紀節肢動物擴張頭盔蟲一直是個謎。它於1918年被古生物學家查爾斯·杜立特爾·沃爾科特發現,最初被認
剛剛,物理學家實現了「點鉛成金」!0.000001秒 - 天天要聞

剛剛,物理學家實現了「點鉛成金」!0.000001秒

編輯:犀牛 好睏【新智元導讀】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剛剛實現了一項令人震驚的壯舉:將鉛轉化為黃金!這一「點石成金」的過程雖然僅持續約一微秒,且成本高昂,卻讓17世紀鍊金術士的夢想在現代物理學中成真。
合肥市花石榴花開 風動裙裾醉了夏天 - 天天要聞

合肥市花石榴花開 風動裙裾醉了夏天

【來源:合肥在線】「五月榴花照眼明」。近日,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合肥市花石榴花開了,風動裙裾醉了夏天。5月12日,記者走進勞動公園,在一片綠意中,被一朵朵紅花吸引,走近一看,原來是合肥市花石榴花綻放了。
圖盧茲機械大堂遊記|機械巨獸身邊理解童話 - 天天要聞

圖盧茲機械大堂遊記|機械巨獸身邊理解童話

圖盧茲機械大堂遊記|機械巨獸身邊理解童話如果說航空博物館展現的是圖盧茲未來與嚴謹的一面,那麼機械大堂(La Halle de La Machine),則是這座城市關於幻想、藝術與工業的另一種表達。這裡更像一個充滿聲音與鐵鏽味的舞台,主角是那
一眼千年,一步千里 - 天天要聞

一眼千年,一步千里

### 時空壓縮:改寫人類文明的「魔法沙漏」——從杭州超重力場看未來科技革命想像一下,一杯渾濁的泥水在自然環境中需要沉澱一天才能清澈,而一台機器只需旋轉一分鐘就能完成分離——這就是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H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