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滄海桑田的變化每天都在發生,曾經的海洋變為現在的山脈。新疆天山竟然有海洋生物化石,南極洲發現了熱帶生物化石,太行山發現了海螺化石,等等例子舉不勝舉。這些證據都證明地球一直是在變化的,那麼未來的地球到底是什麼樣子,從地圖上看我們中國的國土面積似乎縮小了,怎麼回事?
圖1:采自天山北麓石炭紀地層的海洋生物化石
一、地球介紹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岩石年齡是46億年。
圖2:太陽系8大行星
二、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板塊構造學說
(1)根據大陸漂移學說,全世界的大陸在古生代晚期曾連接成一體,稱為聯合古大陸或泛大陸(Pangea),圍繞聯合古大陸的廣闊海洋稱為泛大洋。從中生代開始,泛大陸逐漸破裂、分離、漂移,形成現代海陸分佈的基本格局。(可參考前面文章:2.5億年前的中國八面臨海)
(2)海底擴張學說,大洋中脊是地幔物質上升的出口,上升的地幔物質冷凝形成新的洋殼,並推動先形成的洋底逐漸向兩側對稱擴張。(可參考前面文章:2.5億年前的中國是一個赤道的熱帶國家)
(3)板塊構造學說,剛性岩石圈被分裂成為多個巨大的塊體——板塊。板塊馱在軟流圈上作大規模的水平運動。
三、5000萬年後的世界地圖
照着現有的板塊運動方向和速度推算5000萬年後的世界地圖。如下圖所示,我們明顯地發現地圖格局和現在不同:
(1)北美洲飄移到緯度更高的溫帶,墨西哥灣明顯縮小,美國地形發生扭曲,落基山脈不再是一條南北直線,而是發生彎曲。
(2)南美洲向北移動了近20個緯度,阿根廷將成為熱帶國家,巴西將稱為亞熱帶國家。
(3)南極洲將不再是一個冰天雪地的不毛之地,而是北部地區進入了溫帶,氣候類似現在的英國和冰島。南部仍然是冰天雪地。
圖3::5000萬年後的世界地圖
(4)非洲繼續向北漂移了近30度,剛果、蘇丹、肯雅等赤道國家將稱為亞熱帶國家。南非、博茨瓦納將稱為熱帶國家。紅海完全閉合,地中海消失,波斯灣消失。非洲大陸和歐洲連為整體,非洲人偷渡到歐洲將更加方便,不需要坐船去。
圖4:西班牙南部的地中海
(5)亞洲大陸整體順時針旋轉了15°左右,赤道將穿中國的海南島和台灣島而過,中國大部分地區將為亞熱帶地區,北回歸線的位置位於北京。由於印度洋板塊的俯衝,中國的青藏高原面積縮小,並向東北方運動,鄂爾多斯盆地面積也縮小。中國的國土面積可能會有所縮小,不過那個時候我國可能收回了全部以前丟失的國土。
圖5:青藏高原
(6)外蒙古繼續向北移動,一直移動到東西伯利亞。日本群島完全沉沒,只會留幾個小的火山島。
圖6:火山島
以上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不足之處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