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人100歲了!有350萬個機械人與人類一起生活

2021年04月07日21:24:05 科學 1832

西班牙《趣味》月刊3月號刊載題為《機械人100年》的文章,作者系比森特·費爾南德斯·德博瓦迪利亞,文章稱,機械人將繼續與我們共存,而且很可能不僅僅在未來100年。全文摘編如下:

「機械人」一詞出現已經有100年時間。在這一個世紀的時間裏,這種機器從科幻變成了製造、空間探索和醫療領域必不可少的工具。我們來回顧一下機械人的歷史,並展望它以人工智能的進步為標誌的未來。

根據總部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國際機械人聯合會統計,目前全球大約有350萬個機械人與我們人類一起生活,並且所有跡象都顯示,機械人的數量很快將成倍增長。

這些機械人大部分工作在裝配線上,還有的在家裡為我們做家務,有的在天上飛,有的負責查找炸彈,有的正在醫院裏提供越來越重要的幫助。但是外形長得像人類的機械人很少,而能夠自己思考的機械人則是一個也沒有。

西班牙國內有多少機械人?這個數字不得而知。全球有890家企業致力於將機械人帶到新的領域,開發它們的新用途,其中60多家是西班牙企業。不要驚訝,論起國家的機械人化,西班牙可是在全球排名第十一的呦。

誕生百年

2021年是「機械人」一詞誕生100周年。說明一下,這裡的「機械人」指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機械人,因為在古代和前現代時期,按照動物或人類外形製造的自動機器有很多。但是在1921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劇作《羅素姆萬能機械人》中,首次提出了定義這些機器的「機械人」一詞。恰佩克解釋說,「機械人」一詞的靈感源自捷克單詞「robota」,該詞的意思是「奴隸」。事實上,劇中羅素姆公司製造的這些機器也是為了幫助人類進行繁重無聊的工作,而且像歷史上的所有奴隸那樣,它們最後起來反抗主人。

在此之後的100年中,機械人不再是一種科幻。但在恰佩克時代,機械和工業生產正在蓬勃發展,每位作者對機械人的想像都迎合了他們所處的時代。由於當時這些機器僅存在於科幻而不是現實當中,大家普遍認為,機械人應該與我們長得一樣,但是又擔心這種複製品會侵犯人類。

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機械人實驗室教授卡洛斯·巴拉格爾對《趣味》月刊記者解釋說,所有機械人研究者都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擁有具有陪伴和協作功能的機械人,夢想它們能夠幫助我們……但是這個「夢想機械人」在設計和動作上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因為人體是設計最完美的機制,是經過成千上萬年的進化才形成的,我們不假思索、輕而易舉做到的動作在技術上仍然是極其難以複製的。我們的行走運動很複雜,嬰兒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學會;看似簡單的拿起杯子這個動作,涉及到距離感知、內容識別和方向指導等。如何運動、操縱和感知,是非常複雜的過程,至今仍沒有解決。

進入外星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不存在能夠做這種事情的機械人,或者不能在實踐中使用機械人。所有這一切都是逐步發展的,而且從一開始就是這樣。

上世紀60年代,喬治·迪沃爾和約瑟夫·恩格爾伯格在美國成立了尤尼梅申公司,該公司研發出一個機械臂,被視為現代歷史上的第一個機械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前主任羅德尼·布魯克斯解釋說,那個重達2噸的機器是「一個巨大而笨重的手臂,可以重複進行一系列運動,並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它可以打開一隻手爪、抓起一件物品放到另一個地方,或者打開或停止綁在它手上的一個焊機」,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無限次地重複這些運動。但是最初它的發明者並沒有想到把它叫作「機械人」,它的商業名字是「尤尼梅申」,被定義為「程序化的商品轉移」。

顯然,尤尼梅申最好的歸宿是工廠流水線,在一個工作日里進行成百上千次的重複動作。但是要獲得支持並不簡單。迪沃爾和恩格爾伯格拜訪了46家企業尋求融資,後來他們想到用電影和電視中非常流行的「機械人」來命名他們的發明,終於叩開了商機大門。

於是在1961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購買了尤尼梅申,讓這個機械人負責在新澤西的汽車生產工廠裝配零件。很快,美國其他兩家汽車製造巨頭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也跟隨通用的步伐。而尤尼梅申公司又開發出其他機械人,從事零部件組裝、噴漆和黏合劑固定等工作。也是從這時候開始,一個始終伴隨機械人以及通用技術的問題開始出現,那就是看到自己的工作崗位被機械人替代的工人和工會發起了抗議。

但是工廠流水線機械化的趨勢已然不可阻止,現代工廠及其裝配線成為機械人最先進入的領域。在接下來的年代,出現了更輕便更專業的機械人模型。日本人奮起直追,1969年日立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基於視覺的全自動智能機械人,該機械人可以根據平面圖組裝對象。第一個機械人協會——日本機械人協會也在1971年成立。兩年後,機械臂開始配備電腦控制的感應器,使得它們能夠在安裝小體積配件的時候計算觸感和壓力。日立還開發出為混凝土樁行業使用的自動螺栓連接機械人,這是第一台安裝有動態視覺傳感器的工業機械人。此時,機械臂已經配備了關節連接,擴寬了活動能力。1982年,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開發出世界上首個機械人編程語言AML。

機械人在前進,甚至進入了其他星球。1976年在火星表面着陸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海盜」號探測器就安裝了機械臂,用來採集火星表面的樣品;1981年,美國「哥倫比亞」號穿梭機在第二次飛行中,也攜帶了機械臂。這些都是令人矚目的進步,但是很少被普通大眾了解。進入新千年後,雙足機械人變得流行起來。像2000年日本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研製的仿人機械人「阿西莫」,就擁有走路、跳舞和握手等其他技能。

挑戰人類

人形機械人或許更能向公眾顯示機械人的進步,例如有些機械人已經掌握了單腿獨立這樣複雜的過程。但我們越來越清楚,人形機械人不再像剛開始人們認為的那樣,是機械人設計的必然目標。甚至在科幻作品中,機械人的樣子也變得奇形怪狀;而在現實世界中,機械人的設計正在遠離人類特徵。

正如西班牙機器和自動化協會常務董事亞歷克斯·薩爾瓦多所說,當我們從零開始設計機械人時,不能在它們身上重複人類的缺點,比如眼睛不必長在頭上,而是可以在機械人的爪子上安裝一個3D相機,這樣就能大大增強爪子的功能。與此同時,我們要忘了讓機械人像人類一樣走路的想法,而是把機械人安裝在移動工具上,安裝在車上,再配上人造眼,這樣它就可以在工廠里四處走動,又靈活又有效。機械人可以裝配上效率更高的身子、組織結構和過程,現在的研究正朝着這個方面努力,例如三隻手、背後長眼睛的機械人。從生物角度來說,人類要進行這種改造很難,但是機械人可以實現。

挑戰人類設計的貨運機械人已經出現多年了。2005年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推出了「大狗」機械人,它有四條腿,可在任何地形上移動。「大狗」原計劃被用于軍事行動,可以在感應器的幫助下識別障礙,以每小時6公里的速度運載重達150千克的貨物。雖然它從未投入使用,但是幫助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開展項目研究並製造出更加輕便和革命性的機械人,例如六足機械人RHex,以及體積更小、行動能力更強、由人工智能導向的Spot機械人等。

自我學習

不過最著名的機械人應是廣為人知的掃地機械人「隆巴」,這款機械人由美國智能機械人公司在2002年研發,為從事家務活動的商業機械人的發展打開了大門。

美國智能機械人公司是一家機械人產品與技術專業研發公司,得到了全球知名的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技術轉移及投資。該公司發明各款軍用、警用、救難、偵測機械人,輕巧實用,被軍方、警方、救援單位用於各種不同場合。未來機械人的功能將遠遠超出掃地除塵,它們將帶有技術功能,滿足經濟和社會需求。

自動學習技能主要追求讓機器具備學習能力,薩爾瓦多認為,這將是未來機械人的核心要素。還有5G網絡,它被視為是在中短期內推動全球機械人發展的最大加速器之一。快速連接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得當前一些新穎產品在未來或可成為日常用品,例如醫院裏使用機械人來進行心血管手術。

從經濟角度來看,家用機械人的市場潛力巨大,將在未來幾年推動機械人產業的發展。因為兩個主要的機械人服務領域,例如航空航天和自動化,其技術都是非常敏感的。或許最重要的發展領域是協作機械人,即那些能夠在工廠和生產中心與人合作、作為助手但不會替代人類的機械人。

機械人將繼續與我們共存,而且很可能不僅僅在未來100年。

機械人100歲了!有350萬個機械人與人類一起生活 - 天天要聞

2020年9月10日,在法國巴黎的軟銀機械人公司,機械人Pepper展示檢測人們是否正確佩戴口罩的功能。軟銀機械人Pepper通過自帶的攝像頭掃描人臉,檢測對方有沒有佩戴口罩,並給予禮貌提醒和指導。新華社發(奧雷利安·莫里薩爾攝)

來源:參考消息網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西安突然狂風暴雨閃電,網民說他拍到了龍!專家回應:可能不大需研究 - 天天要聞

西安突然狂風暴雨閃電,網民說他拍到了龍!專家回應:可能不大需研究

一、狂風雷暴突襲古城,多名網友稱「天上游龍飛舞」5月2日晚,西安市民經歷了一場猝不及防的強雷雨突襲。隨着夜色降臨,原本平靜的天空突然響起一連串震耳欲聾的雷鳴,電閃如晝、狂風呼嘯,有人形容那場景彷彿酒吧蹦迪現場,天空中不時炸出白光,讓整座城市在一瞬間被照亮。然而,就在這場雷暴中,多個視頻在社交平台上引發...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萬物皆大 - 天天要聞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萬物皆大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今天是 5 月 5 日,也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立夏 —— 屬於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的到來,意味着我們已經來到了夏天。通常每年 5 月 5 日或 5 月 6 日是公曆的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
五一勞動節的遐想 - 天天要聞

五一勞動節的遐想

五一勞動節,這個屬於勞動者的節日,總是能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對於我而言,勞動不僅僅是體力的付出,更是腦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領域中不斷探索、不斷突破的過程。回顧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汗水與收穫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遠離!帶孩子去海邊玩 千萬別碰這種「塑料袋」! - 天天要聞

立即遠離!帶孩子去海邊玩 千萬別碰這種「塑料袋」!

想必這個「五一」假期不少人會選擇去海邊遊玩如果在海邊看到這樣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裡的這種——看起來特別像「塑料袋」的水母!千萬別碰!近期,就有遊客在廣東深圳大梅沙海域發現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觸碰!
針對網傳簡歷,科學家顏寧發文回應:缺乏常識! - 天天要聞

針對網傳簡歷,科學家顏寧發文回應:缺乏常識!

5月4日,著名科學家顏寧通過其微博賬號@nyouyou發佈聲明,打假網傳簡歷。她表示:「一份不知道誰缺乏常識造出來的真真假假的簡歷從前年就開始流傳,哪怕也許出於好心,也是不對的,已被我投訴掉了,不知道為啥現在又被翻出來。」請微博闢謠儘快清理相關信息。據了解,此類虛假簡歷最早於2023年開始在網絡上流傳,內容涉及對...
太空會讓航天員基因突變?太空生活傳言大揭秘 - 天天要聞

太空會讓航天員基因突變?太空生活傳言大揭秘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李鑫 攝2025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當天,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順利升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在距地面400km 高度的中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們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大眾對他們在太空中的生活總是充滿好奇,比如,太空會讓航天員基因突變?不穿航天服進入...
五四青年節 | 從「拆家頑童」到「機械人工程師」,「05」後大學生帶「小巨人」跑上馬拉松 - 天天要聞

五四青年節 | 從「拆家頑童」到「機械人工程師」,「05」後大學生帶「小巨人」跑上馬拉松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鄭湘琪】個頭雖小卻氣勢滿滿,身着酷炫銀藍拼色套裝,「E人」屬性拉滿頻頻轉頭揮手……最近,一場人類和人形機械人共跑的半程馬拉松在北京亦庄鳴槍起跑。在一群形態畫風各異的「鋼鐵選手」中,0.75米的「0306小巨人」吸引了不少現場觀眾拍照打卡,直播平台上也湧現着「萌萌噠」「太可愛了」的評價。...
立即遠離!外出遇到這種「塑料袋」別碰,有毒! - 天天要聞

立即遠離!外出遇到這種「塑料袋」別碰,有毒!

想必這個五一假期不少人會選擇去海邊遊玩近期各地進入升溫通道如果在海邊看到這樣的千萬別撿!當地時間2024年3月27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半月灣,沙丘海灘上的藍色水母。數百萬奇異的藍色水母被衝上太平洋海岸的海灘↑近期,就有遊客在廣東深圳大梅沙海
氣象部門回應西安雷雨夜不明飛行物 - 天天要聞

氣象部門回應西安雷雨夜不明飛行物

5月4日,「西安現不明飛行物」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熱搜熱榜:稱5月2日西安雷雨夜空現條狀不明物,多名網友拍到黑影疾速掠過夜空,有目擊者稱像龍一樣盤旋,至少有「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