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滿60周歲了,領取養老金需要辦什麼手續嗎?」5月9日,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平湖街道西苑社區的社工劉倩雲遇到前來諮詢的居民,她熟練地拿起手機,打開「雨小智」ai政務問答,將老人的需求輸入。幾秒後,系統給出了受理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和時間地點的詳細介紹,劉倩雲逐字逐句給老人講解。
圖為西苑社區社工用「雨小智」為居民答疑解惑。
通過科技賦能不僅提升了社區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還增強了基層治理效能。前不久,劉倩雲所在網格的怡心花園小區發生了一場關於裝潢安全的風波,「雨小智」發揮了重要作用。
「樓上住戶裝潢時疑似拆除承重牆和擴大承重牆門尺寸,牆體結構變動影響整棟樓居住安全!」居民的反映讓劉倩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怎麼定義承重牆?承重牆門尺寸可不可以拓寬?要如何向群眾解釋?多個疑問一下子湧入了劉倩雲的腦海,為了儘快解決問題,她向「雨小智」尋求了幫助。「『雨小智』依據相關法規條例給出了明確意見:禁止擅自變動建築主體和承重結構。」帶着「雨小智」提供的法律依據和專業建議,劉倩雲聯合雨山區住建部門工作人員,耐心地與裝潢住戶溝通。「在詳細的法規和合理的建議面前,裝潢住戶最終表示願意配合。」劉倩雲說,如今該住戶的承重牆牆體結構已經恢復,問題妥善解決。
在雨山區「全科社工」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提質擴面工作中,像這樣利用「雨小智」解決基層治理難題的案例還有很多。目前,通過規範智能問答標準,收集整理平台反饋內容,編製對話模板目錄,「雨小智」的應用場景拓展至57類民生事項,有效解決部分社工在服務中存在的政策解釋偏差、流程把握不準等問題,有效提高了社工回應群眾訴求的效率。
從試點探索到全面提質擴面,「全科社工」藉助「雨小智」等智能工具,深入基層網格,解決群眾難題,讓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提升。(張令琪 梁爽)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