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一項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phytomedicine》的研究為中醫藥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循證支持。該研究基於一項中國多中心、前瞻性隊列研究的二次分析,重點評估了芪參益氣滴丸(qsyq)對缺血性心力衰竭(ihf)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改善效果,揭示其在現代醫學背景下的潛在協同治療價值。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於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間,在中國84個醫療中心開展的一項大型前瞻性觀察研究,共納入1225例確診為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處於病情穩定期,接受標準化西醫治療,並符合以下條件: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 50%;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 ii~iv;年齡、性別、病程等信息完整。
02
研究人員採用傾向評分匹配(psm)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在標準治療基礎上加用芪參益氣滴丸(qsyq組),另一組僅接受指南指導的標準藥物治療(對照組),每組各488人。
qsyq組每日服用芪參益氣滴丸三次,每次0.5克,連續治療90天。
本研究的主要終點是90天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分類的改善情況,具體定義如下:對於hfref患者(lvef ≤ 40%):若lvef提升至41%以上,並且提高至少10個百分點,視為改善;對於hfmref患者(41% ≤ lvef ≤ 49%):若lvef提升至50%以上,同時增加≥10%,也視為改善。
次要終點包括多個關鍵臨床事件的複合終點,如全因死亡、心衰住院、不穩定型心絞痛住院、血管重建術、非致死性卒中和惡性心律失常等,同時還評估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mlhfq評分)和安全性指標。
隨訪結果顯示,芪參益氣滴丸在多項指標上展現出積極影響:lvef顯著提升:qsyq組患者的平均lvef從基線的41.81%上升至48.71%,優於對照組的47.17%(p=0.014);
ef分類改善比例更高:qsyq組中有28.7%的患者達到主要終點,而對照組僅為22.3%,風險比(rr)為1.28(p=0.023);
亞組分析顯示普遍獲益:除糖尿病患者外,其他各亞組均呈現一致的改善趨勢,提示qsyq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降低嚴重事件發生率:qsyq組的複合終點事件發生率為2.5%,顯著低於對照組的4.9%(hr=0.50);其中全因死亡率也明顯下降(0.6% vs 2.3%,hr=0.27);
心功能與生活質量同步提升:qsyq組在30天和90天時,nyha分級改善比例均優於對照組,且mlhfq評分下降幅度更大,說明患者生活質量得到實質性改善。
在安全性方面,qsyq組共報告25例不良事件(5.1%),主要包括輕度胃腸道不適和呼吸道感染,且均被認為與藥物無關。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6%(32例),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34),表明芪參益氣滴丸聯合標準治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03
這項研究首次系統評估了芪參益氣滴丸在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ef分類方面的潛力,不僅驗證了其在心功能恢復中的積極作用,也為中醫藥在慢性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應用提供了高質量證據。
儘管研究仍為觀察性設計,未來還需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確認療效,但目前的結果已顯示出芪參益氣滴丸作為輔助治療手段的廣闊前景。它或將成為優化慢性心衰治療策略的重要補充,幫助更多患者實現更高質量的康復生活。
參考
zhou, zhou, et al. "effect of qishen yiqi dripping pill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ejection frac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heart fail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hytomedicine 139 (2025): 15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