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發表研究:禁食可能降低多種疾病風險

01

禁食作為一種減肥和改善健康的手段,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最近,柏林夏里特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metabolism》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探討了禁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特別是在降低疾病風險方面的潛在益處。

02

禁食不僅被認為可以改善血糖調節,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還可能優化大腦功能,預防神經退行性疾病,並減少全身炎症水平。此外,禁食還能激活肝臟自噬作用,對肝臟健康有益。

研究人員發現,完全禁食至少3天才能體驗到明顯的身體益處。短期禁食(不超過48小時)主要導致與體重減輕直接相關的血漿蛋白變化,而長期禁食(超過72小時)可能通過降低與疾病風險相關的某些蛋白水平,發揮出潛在的健康促進作用。

研究招募了12名健康志願者,進行了7天的嚴格禁食,只喝水。研究團隊使用olink 3072 explore平台對血液中約2900種蛋白質進行了精確的定量檢測。

研究結果顯示:

1. 全身性蛋白質組學變化:禁食引起了全身性的蛋白質組學變化,血漿蛋白中約1/3發生顯著變化,大多數在禁食3天後出現。

2. 多器官響應:禁食不僅影響代謝組織,還引發了全身性的多器官響應,包括肝臟、胰腺、脂肪組織和腸道等關鍵組織。

3. 長期禁食的益處:長期禁食比短期禁食更有益處,引發了大量血漿蛋白的顯著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聚焦於生長因子信號傳導、細胞因子信號傳導、脂蛋白代謝以及蛋白質代謝等多個關鍵生物途徑。

在體重管理方面,研究發現長時間禁食導致的體重減輕與血漿中3-羥基丁酸(一種酮體,通常在禁食時產生)水平的變化關係不大,而是更多地與禁食行為本身相關。這意味着長時間禁食對健康的益處可能不僅僅局限於短期內的體重變化。

關於禁食帶來的健康益處,研究還觀察到,大多數蛋白質在禁食結束後會恢復到正常水平。這表明為了獲得禁食的長期益處,可能需要定期或間歇性地進行禁食。

03

長時間禁食(≥3天)相較於短期禁食(≤48小時)對體重和健康的影響更為顯著和獨特。長時間禁食可能導致系統性蛋白變化,降低多種疾病發生的風險,具有獨特的健康益處。然而,要獲得禁食的健康益處可能需要持續或反覆的禁食行為。

這項研究為禁食對健康的潛在益處提供了新的科學證據,並指出了禁食作為一種可能的健康干預手段的潛力。

參考

systemic proteome adaptions to 7-day complete caloric restriction in humans. nature metabolism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