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汗多」也是病?專家:受遺傳影響 可診斷可治療

  中新網杭州4月27日電(郭天奇)近日,一位在美國紐約讀研究生的手汗症患者小王專程請假「打飛的」越過太平洋趕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稱浙大二院)疼痛科,尋求該科室醫生黃兵的幫助:「我的手汗太多了,不敢用觸摸屏手機,也怕和同學握手。」

圖為黃兵接受採訪。肖健 攝

  「手汗多」也是病?據黃兵介紹,出汗是人體的一種正常散熱反應,而當環境溫度不高,正常情況下無需出汗來散熱降溫,仍大量出汗時,就被稱為多汗症,可分為全身性多汗和局部多汗,後者多為原發性。不受外界溫度影響的雙側手掌多汗就是一種原發性局部多汗,也被稱為手汗症。

  如今,夏天的腳步臨近,氣溫也在慢慢上升,「出汗」成為了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現象,民眾該如何區分普通出汗與手汗症?「普通出汗與環境溫度是有絕對關係的,是為了散熱才出汗,而手汗症患者出汗與情緒活動極為相關,精神緊張時出汗更多。」黃兵說。

  據黃兵介紹,手汗症的已知成因是支配雙手汗腺分泌功能的胸交感神經活性過高所致,輕度者僅表現為手掌濕潤,重度者手掌可分泌出肉眼可見的汗珠,甚至沿指尖滴淌而下,出汗時多伴有手掌冰涼,部分病人還會出現雙腳出汗或頭面部、腋下出汗。

  不敢握手、無法使用手機、寫字會沾濕紙張……種種不便給手汗症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困擾。目前,關於手汗症的治療大致可分為外用洗劑、口服用抗膽鹼止汗劑、口服用抗焦慮葯、局部注射肉毒鹼以及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鏈電灼手術,而上述治療方式則各有副作用和限制。

  在浙大二院疼痛科,針對患者小王的情況,黃兵為她進行了其自主研發的「ct引導下胸交感神經鏈射頻消融治療」:於局部麻醉下將兩根細針在ct引導下從背後精準地扎到小王胸交感鏈位置,隨後開啟射頻儀,5分鐘後,小王滴淌着汗水的雙手立即不出汗了。第二天一早,小王就高高興興出院,飛回大洋彼岸繼續讀書了。

  據悉,該技術治療手汗症的原理與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鏈電灼手術相同,都是物理毀損交感神經鏈,但新技術更微創、更安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且能避免或減少術後代償性多汗的發生,目前該技術已幫助3000餘名患者解決「水手」的煩惱。

  黃兵表示,手汗症受遺傳影響,發病率約為0.1%至1%之間,因此並不是常見的疾病,但由於國內人口基數大,因此受此困擾的患者總量並不小。「手汗症雖然影響生活,但也是能被診斷出,並且可以得到有效治療的,例如使用『ct引導下胸交感神經鏈射頻消融治療』的患者,5年內複發率也僅有20%,且不會出現其他部位代償性出汗。」黃兵說。

  此外,黃兵建議,民眾要正確區分普通出汗與手汗症,不能通過手術等方式阻止正常的出汗。「出汗散熱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人類適應惡劣環境的方式,比如說夏天高溫,如果人體沒有發汗功能,那就非常危險,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現在的治療是針對局部多汗的,而不是讓全身都不出汗,所以一定要正確看待出汗,保留正常的發汗功能。」黃兵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