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防治宣傳周 | 「胸中有你,大咖在旁」胸部腫瘤科普活動受熱捧

4月16日上午,正值第30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胸中有你,大咖在旁」胸部腫瘤多學科專家義診及科普宣講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舉行,用於科普講座的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眾多患者和家屬早早來到現場「霸位」,而義診現場也是人頭攢動,有不少患者帶着檢查報告遠道而來,期待與平時一號難求的專家面對面交流。

此次活動由廣東省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食管腫瘤整合康復專業委員會及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康復整合護理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旨在提高公眾對胸部腫瘤的認識,普及防治知識,並為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諮詢。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長徐瑞華教授在致辭中介紹,包括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在內的四大慢性病現在正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健康。他鼓勵在場的患者共同面對疾病,不氣餒、不泄氣。「大家要對醫院有信心,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已經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腫瘤醫學科技創新的中心;大家更要對自己充滿信心。我們共同戰勝疾病,微笑面對困難,跨越人生中這個稍微艱難的時段,同時把健康的知識傳遞到我們周圍的人,讓癌症可防可治!」

胸部腫瘤,包括肺癌、食管癌等,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國癌症防治體系進一步完善,危險因素綜合防控、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能力顯著增強,規範診療水平穩步提升,癌症發病率、死亡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達到46.6%,患者疾病負擔得到有效控制。

胸部腫瘤距離這一目標有多遠?「肺癌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食管癌研究所名譽所長戎鐵華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介紹,胸部腫瘤中的肺癌目前雖然是全球第一大癌症,但近年來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公眾體檢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早期肺癌被發現,這部分早期肺癌通過微創手術就可以切除,5年生存率超過90%,醫師和患者都嘗到了「甜頭」。

讓胸部腫瘤專家們感到比較棘手的是食管癌。戎鐵華教授解釋,食管癌在所有腫瘤中是早期診斷最難的腫瘤,大家比較熟悉的檢查比如ct、mr對食管癌的早期發現意義不大,目前比較有效的檢查手段是食管超聲、內鏡檢查等,但在公眾中的知曉率比較低,且檢查有一定的痛苦,不利於推廣,加之食管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因此絕大部分食管癌患者診斷時已經中晚期了。在過去,食管癌患者中早期得到診斷的患者比例才1%;現在,在一些比較好的腫瘤中心,這個比例能提高到10%,但仍然不理想。

除了診斷難,食管癌的治療也難。歐美國家的食管癌以腺癌為主,我國的食管癌患者中有90%為鱗癌,其中60%—70%的患者診斷時就已經到了局部晚期,直接手術效果欠佳,往往需要採取綜合治療,如圍手術期採用單純化療或化放療結合的方案為主,但患者生存獲益有限,且後者有較大的毒副作用,食管癌對靶向治療敏感度也不高。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林鵬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介紹,免疫藥物問世後,包括免疫治療在內的綜合治療給食管癌的療效帶來一定程度的提升。「食管癌診療效果的提升需要綜合治療水平的提高,單一的手段或者在某一個節點技術的提高了,還不足以影響到食管癌的整體治療效果。另外,腫瘤的治療效果與分期有直接關係,如何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診斷是提高食管癌整體治療效果的重要突破口。」

「我國的食管癌患者約佔全世界的50%,可以說食管癌,特別是食管鱗癌是中國人的病。歐美國家食管癌患者少,因此對食管癌的基礎研究比較少,因此要研究、攻克食管癌得靠中國!」胸部腫瘤專家呼籲,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期待更多實驗室研究人員、臨床醫生加入進來。

此次義診活動邀請了多位胸部腫瘤領域的知名專家,包括胸外科的戎鐵華教授、林鵬教授、楊弘主任醫師、楊寒副主任醫師、羅孔嘉副主任醫師,放療科的陳明教授、劉孟忠教授、劉慧教授,以及內科的梁穎副主任醫師、趙媛媛副主任醫師等。他們在義診中不僅耐心為患者提供了專業的診治建議,還為患者家屬科普胸部腫瘤防治知識。

除了醫生團隊,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護理團隊也在此次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就《胸部腫瘤患者康復運動》《食全食美,步步為營》《化療不慌,應對有方——如何防治化療所致噁心嘔吐》等主題進行了護理科普宣教,並在現場回答了患者的提問。

文|記者 陳輝 通訊員 陳鋆 鄭敏珊

圖|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