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來勢洶洶,而成人的這些用藥習慣錯得離譜,必須清除!

「成人『支原體肺炎』通常癥狀比較嚴重了才來就醫,有許多都是自己不重視、久拖,以及錯誤用藥造成的。」最近一次採訪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淑靖醫生告訴我們,發現確診「支原體肺炎」的成人中許多人在認知上存在盲區,甚至因這些錯誤認知導致的用藥習慣錯得離譜,得好好糾正。

「肺炎支原體菌」沒有自限性,最錯是以為感染後能「扛」過去

陳醫生告訴我們,近期感染「肺炎支原體菌」的成人中有許多人認為,感染「肺炎支原體菌」與新冠病毒、甲乙流病毒類似,靠自身免疫力能「扛」得過去。

確定已感染『肺炎支原體菌』想靠機體自身清除不太可能。『肺炎支原體菌』與新冠病毒、甲乙流病毒不同,它屬於『不典型病原體』,它既不是病毒,也不算細菌,且沒有『自限性』。通常病毒有一定自限性,可能患者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吃點退燒藥、抗病毒感冒藥能起一定作用。『肺炎支原體菌』若不專門針對這類病原體用藥,常見抗病毒藥物或退燒藥並不能起到殺滅它的作用。

「免疫力強、抵抗力好的成人確實可能短暫接觸『肺炎支原體菌』也不會被感染,但比如家裡有孩子感染,家長需要照顧孩子,夜晚休息不好,這些都可能導致『免疫力低下』。癥狀可能從咳嗽開始一點點變嚴重。即便成人抵抗力能清除一部分的病原體,但癥狀不會完全好轉。近期門診上就遇到一位患兒家長,被傳染2周一直慢性咳嗽,想扛過去,但最後不僅沒好轉,還發高燒住院治療。」

認為成人用的葯既然能治好,就擅自給孩子用

「有一位女士是小學教師,自己教的一個班上幾乎三分之一學生都確診了,自己也被傳染上『支原體肺炎』。由於她自己就醫後醫生給她開的是『喹諾酮』類葯,這類藥名通常帶『沙星』,如常見的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她服藥後感覺有效,於是也給自己3歲的女兒服用,好在她及時帶女兒來就醫了,醫生阻止了錯誤用藥。兒童用這類藥物副作用較大,可能對機體有損傷。

陳醫生說,這個例子就是想告訴大家,同樣是「支原體肺炎」一種疾病,成人用的「喹諾酮」類藥物兒童是不能服用的。成人和兒童的藥物有嚴格區別,需要遵醫囑服用,不可擅自混合用。

「比如患者是兒童,我們判斷孩子的整個治療療程大約2周左右,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可能一開始是以靜脈輸注,後面改成口服用藥;有些患兒可能還侵襲到氣管,肺里炎症並不明顯,但會有氣管/支氣管炎,因此咳嗽癥狀較明顯,這種情況氣道黏膜也會有損傷;有些患兒可能會出現氣道痙攣,治療中需要再加霧化治療。但患者若是成人,可用的藥物相對更多,除了阿奇黴素成人可選擇『喹諾酮』類藥物,但這類藥物18歲以下兒童是禁用的,必須嚴格區分。

服用頭孢類抗生素、解熱鎮痛或普通抗病毒藥,全部無效!

陳醫生告訴我們,成人還有一個極其錯誤的行為,就是「一有癥狀就指着抗生素」。

「有些患兒家長為了照顧已感染『肺炎支原體菌』的孩子,會想着先服用一些例如『頭孢』的抗生素來預防。但實際上不僅起不到任何預防作用,藥物相關的副作用卻一大堆。但這是大家都容易犯的一種錯誤用藥習慣。尤其像『頭孢』這樣的葯,它對這類的感染沒有治療效果,但成年人有一種固有思維,認為『小孩用阿奇黴素,大人就用頭孢』,效果往往很差。」

『對症下藥』,放在對抗病毒類感染可以用這個辦法,但若是『肺炎支原體菌』感染導致的癥狀,如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咳嗽、發燒等,吃解熱鎮痛類葯,吃普通抗病毒藥,它們都不是『對因』治療,不會從根本上起到阻斷病原體繁殖的作用。

陳醫生強調,成人一旦出現咳嗽等「有癥狀」的現象,家中或生活中有已確診「支原體肺炎」患者,必須到醫院進行正規診斷,確診後再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規範化治療。嚴禁擅自用藥,尤其是「擅自指着一種葯一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