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41.2℃,浙江此地確診一人

明天(6月21日),我們將迎來夏至節氣,這也意味着夏季炙烤模式即將正式上線。做好相應的防暑降溫工作,避免中暑,尤其是避免熱射病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

醫院接診首例熱射病例

日前,紹興市中心醫院接診了今年第一例因戶外活動而導致的熱射病例。錢清街道樞里村66周歲的吳大爺在戶外散步回來後出現了頭暈、大汗、呼吸急促、意識模糊情況,家人趕忙撥打120把他送至醫院急救。

「患者送到醫院的時候體溫高達41.2℃,心率超過180次/分,血壓只有71/50mmHg,血氧飽和度也只有90%,處於休克狀態。」紹興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沈超告訴記者,他們懷疑老人是熱射病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便立刻聯合多科室醫生進行搶救。「當時的情況十分危急,得虧老人的家人及時送醫,遲送來一會兒,後果將不堪設想。」沈超說,吳大爺現在仍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

「熱射病就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往往由於長期暴露在熱環境下導致體溫失衡,表現為皮膚乾熱,無汗,體溫高達40℃及以上,患者出現意識障礙及多器官功能損傷。」沈超提醒,熱射病會使腦部或其他生命器官功能異常,死亡率高。

氣溫抬升 注意預防中暑

記者從紹興市中心醫院和紹興市柯橋區中醫醫院急診科了解到,近期,由於氣溫突然抬升,就診的中暑患者逐漸增多。

據悉,中暑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類,其中,重度便是我們說的熱射病,搶救不及時會有生命危險。而預防熱射病,首先就是要預防中暑。紹興市中心醫院醫生沈超建議,在高溫高濕度環境下作業的人,需要飲用帶有鹹味的鹽水來補充電解質,並每隔一段時間就得至陰涼區域休息降溫。

「若你在高溫環境下出現了出汗、口渴、頭暈、眼花、四肢無力、胸悶、心悸、噁心以及體溫正常或略升高就要當心可能中暑了。」沈超說,一旦發現自己中暑了,需要停止活動,迅速將患者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同時飲用含鹽飲料,防止體內電解質紊亂,並撥打120急救電話。

清淡飲食 忌喝冰涼飲料

入梅以後,悶熱潮濕的環境,雖然沒有酷暑當頭般讓人難以忍受,但對於在室內相對封閉空間作業的人卻並不友好。夏季防暑飲食該怎麼吃?記者諮詢了紹興市柯橋區中醫醫院營養科醫生卜燕林。

「夏季由於溫度過高,胃消化酶受到影響導致人體胃口欠佳,那麼夏季我們的飲食建議少油少鹽少糖。」卜燕林表示,一日三餐還是需要依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來做到營養均衡,魚蝦肉蛋白質食品仍要補充,像青瓜、絲瓜、冬瓜等應季蔬菜也可以多吃一些。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高溫時很多人喜歡喝冰涼的飲料來解渴,殊不知這樣反而會加劇中暑的風險。卜燕林建議,廣大市民在高溫下不宜飲用酒精性、高糖、碳酸飲料,否則會使人體失去更多水分。

(杭州交通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