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中藥消除患者20多處痰疙瘩,治病不是做生意,錢到賬就萬事大吉

一張方,消掉脂肪瘤患者身上20多處「痰疙瘩」後,我想說:治病不是做生意,錢到賬就萬事大吉了。


痰濁匯聚,身上反反覆復地長脂肪瘤,在中醫看來其實就是痰濕聚在了一起,形成了痰核


我們都知道脾經是幫助身體運化水谷、代謝水濕的重要一環,但是脾氣虛弱,就會減弱運化功能,造成水濕積聚,水濕困脾又會影響氣血暢通,尤其是氣化功能不足,煎熬津液,水濕就會成痰,久而久之凝聚成痰核。


簡單來講,脂肪瘤就是由痰濁匯聚成的疙瘩,我更願意稱它為「痰疙瘩」。


就拿我之前遇見的一位脂肪瘤患者來講吧,他說自己之前左胳膊長了兩個脂肪瘤,後來在醫生的建議下手術切除了。沒想到最近這段時間,右肩和左大臂以及後背又斷斷續續長出來了四個。


這長了割,割了長,也不是個長久之計呀,所以他尋思找位中醫看看。


看診後,我發現他舌苔黃膩,脈象弦滑。還有睏倦乏力、大便不成形的問題。


除此,他告訴我,自己平時吃的油膩就會拉肚子。


結合脈診舌診以及癥狀表現,他這明顯是脾虛,體內有濕引發的脂肪瘤。


所以對於治療,當然應以健脾祛濕、化痰散結為主。


開方:黃芪、白朮、茯苓昆布、制半夏、海蛤殼、白芥子


結果用藥一個多月後,脂肪瘤就明顯變軟了很多,也縮小了不少。調整用量後再用一個半月,身上大大小小的脂肪瘤基本消失,身體也沒有其它不適,精神狀態好了不少。後用半月鞏固療效,防止病情出現反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正如上述,結合患者自身情況,治療的關鍵在於健脾祛濕、化痰散結。


1、健脾燥濕——白朮、茯苓、黃芪


脾虛是導致一切的根本,所以健脾是治療脂肪瘤最關鍵的一步。


方中白朮、茯苓健脾的同時,還有燥濕利水的功效。黃芪是補氣的第一要葯,可以輔助白朮、茯苓健脾。3兄弟勁兒往一處使,把脾胃照顧地妥妥噹噹、保護的嚴嚴實實的,自然就不會出現水濕,更不會形成痰濕。


2、化痰散結——白芥子、昆布、海蛤殼、半夏


脂肪瘤說白了就是「皮里膜外之痰」,而這味白芥子這味葯已經有一千多年的「傳說」,歷代醫家形容它是「頑痰可搜」,「搜」這個字眼就已經說明它的強勁功效,用它就足夠使身體內的痰核瓦解掉。


昆布、海蛤殼都是海生物,長期浸泡在海水裡,自帶的鹹味也讓它們兩味葯擁有強大的軟堅散結的功效,再多的痰濕、再大的它們兩個也能輕鬆打散。


此外昆布還能聯合半夏燥濕化痰,疙瘩缺少了痰濕的給養,自然就撐不了多長時間。


諸葯何用標本兼治,使得脾氣健運、氣血暢行,就不會讓痰濕鑽空子。


以前有醫生不收分文、衣不解帶地為患者看診、熬藥,現在卻有把患者當搖錢樹,不顧患者病痛的醫生,看着中醫混入的酒囊飯袋越來越多,我雖痛心,卻無能為力!只有儘力治好手上的每一位患者,讓這世上少一位「寒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