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極高,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常見的惡性腫瘤有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等,好像每一個人體器官都有可能發生癌變,但從來沒有聽說過「心癌」,那癌症真的不會發生在心臟嗎?
心臟真的不會得癌嗎?
答案是否定的,但心臟腫瘤比較罕見。
心臟中除了含肌肉外,也含有大量血管,血管和肌肉中都有可能出現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是血管肉瘤,其次是橫紋肌肉瘤,常見於嬰幼兒。
大多數心臟腫瘤是良性的,如心臟黏液瘤。腫瘤性質、大小以及生長位置不一樣,其表現也有很大差異。
- 心臟腫瘤可誘發全身反應,比如貧血、肌肉疼痛、全身無力以及發熱等;
- 隨着腫瘤體積逐漸變大,又或是跟隨着血液循環流動,從而導致血流梗阻,易造成胸悶氣短、心慌和暈厥等;
- 腫瘤組織又或是表面血栓脫落而導致血栓,誘發脾動脈或腦動脈栓塞。
為什麼心臟不易患癌?
先來了解癌症的發病原理,體內最為重要的遺傳物質是DNA,DNA複製或轉錄時錯誤而發生癌變,逐漸生成惡性腫瘤。換句話說,細胞代謝和分裂越是活躍,代謝和分裂過程中越是出錯,發生癌症的風險就越高。
之所以心臟不會患癌,是因為心肌細胞屬於終末分化細胞,心肌細胞的壽命跟人一樣,出生後不再分裂和增殖,心肌細胞數量也不會發生改變,心肌細胞根本不會出現基因複製出錯,所以心肌細胞原發腫瘤的風險很低。
即使轉移癌也難以發生在心臟上,癌細胞轉移需在身體某部位停留,然而心臟中血流速度非常快,癌細胞根本無法在心臟中停留,短短几秒鐘跟隨着血液流動。
如何保護心臟?
1、多吃蔬果
保證每天吃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應佔到50%以上;每天吃夠350克水果,相當於一個蘋果和一個梨,能為身體提供抗氧化劑、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能抑制膽固醇合成,防止冠心病和糖尿病。
2、堅持運動
運動讓心臟一生受益,每周有4~5次,3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比如騎單車、散步和慢跑等,運動以身體稍微喘息、出汗為好,不能做劇烈運動。
3、控制體重
肥胖或超重是心臟病的高危因素,可增加心臟所承受的負荷,易造成心肌肥大。體重指數越大,對心臟帶來的損傷就越嚴重,因此應控制飲食,多運動來減輕體重。
溫馨提示
由此可見,心臟並不是「免癌區」,仍然會患上腫瘤。若有以上相關癥狀,應去醫院做心臟彩超檢查,相對來說方便又準確,必要時需做核磁共振或CT來明確診斷。
心臟對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活中應好好呵護,及早戒煙,積極遠離二手煙,以免尼古丁或焦油等有害物質會刺激心臟傳導系統,損害心臟健康。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