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溫多變,老人小孩易生病怎麼辦?

秋季氣溫多變,老人小孩易生病怎麼辦?

記者 張卓

寒露已過,晝夜氣溫變化大,患上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胃腸炎的患者居多。據了解,近段時間以來由於季節性疾病引起,前來醫院門診就診的患者人數增加許多。為此,醫生提醒:注意添減衣服,飲食有節,加強運動。

小孩生病 家長心累

10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懷化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看到,科室坐滿了等待就診的患兒和家屬。

市民鄒女士告訴記者,家裡兩個小孩都生病了,晚上咳嗽不停。她表示,每年這個季節好像都會這樣,入秋以後冷熱交替,就比較容易引起這樣的情況。

「氣溫猛然間變化,由熱到冷,猛一下小孩子頂不住。」 另一位市民陳先生則表示,孩子剛滿周歲,忽冷忽熱的天氣讓孩子無法適應,稍微增減衣物不及時就感冒發燒,大人十分着急。

「最近這幾天晝夜溫差較大,稍不注意可能就會感冒。」 據懷化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治醫師劉俠君介紹,兒童就是季節性發病群體,由於兒童呼吸道免疫球蛋白還未發育好,免疫系統也沒有完全建立,對外界的氣候變化非常敏感,尤其在冷空氣來臨時,兒童的上、下呼吸道較易感染。

「考慮到家長着急的心理,就診的人數很多的話,醫院會增加人手進行就診,減少病人等待的時間,避免聚集和扎堆。」劉俠君介紹道,近幾天,氣溫反覆,前來就診的兒童增多,大多出現咳嗽、鼻塞、咽痛、腹瀉、發熱等癥狀。醫院也根據門診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醫生坐診時間,滿足前來就診的病人。

劉俠君提醒,兒童感冒發燒一定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能大意,特別是要警惕流感病毒。「流感和感冒癥狀很像,但是癥狀較重,兒童又是流感的高危人群,特別是小於5歲的兒童,他患流感以後一定會出現下呼吸道的感染,比如出現流感肺炎;還有其他型的併發症,比如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心血管系統、心肌損害等這些併發症。」

心腦血管病「秋鬧」 老年人要注意

天氣變化影響的不僅是小孩,不少老年人的老毛病也犯了。「我們科室最近患者特別多,老年人來看急性上呼吸道、冠心病高血壓的居多。」懷化市第五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羅海軍說,這兩天醫院的急診病人收治量明顯增多,多以老年患者為主,跟天氣變化有很大關係。他表示,老年人適應不了低氣溫,從而誘發了疾病,常以心臟病、高血壓、肺氣腫哮喘等心腦血管、呼吸道疾病為主。

羅海軍說,近段時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此時是過渡性季節,秋季的寒暖常反覆,寒而復暖,暖後又寒,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防不勝防。隨着氣溫的下降,心腦血管極易出現收縮,引起心腦供血不足,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老年人適應能力差,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的病人,因為血管硬化嚴重,難以適應環境溫度變化,極易造成腦血管不斷舒張、收縮,引發腦溢血、中風、心梗等併發症。」羅海軍特別表示,前段時間我市氣溫驟降,老年人血管收縮變細,容易引起心腦供血不足。

「最主要的是應注意防寒保暖,這是中老年人避免秋冬心腦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辦法。」羅海軍告訴記者,防寒保暖不僅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同時也可以預防感冒以及腸胃疾病的發生。

醫生建議:加強鍛煉 提高身體抵抗力

羅海軍還提醒,近段時間氣候變化反覆,是各種疾病的多發期,市民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加強營養,避免過度疲勞,保持良好心態,加強鍛煉,提高身體抵抗力,如發現身體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老年人該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等疾病?他建議,除了做好保暖驅寒外,還給要管住嘴、邁開腿和合理用藥。「首先要控制飲食清淡,低鹽低脂低糖,營養搭配合理。其次就需要保持適當運動量,讓心臟保持相對平穩的運行狀態。」

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此類人群一定要遵醫囑堅持規範用藥,避免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波動,同時,還要通過定期監測關注相關指標的變化,並依據指標變化,在醫生指導下及時調整藥物或治療方案,預防病情加重。

對於兒童,劉俠君建議,家長盡量不要帶孩子去人群密集、交叉感染風險高的地方。孩子一旦出現身體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醫治療。同時要加強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家裡要多通風、勤洗手,補充營養,注意平衡飲食,保證充足休息。

「如果孩子近期是在感冒的情況下,盡量不要接種疫苗,如果感冒好了之後,可以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劉俠君表示,接種疫苗仍然是經濟又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很好的防止孩子得肺炎或者呼吸道感染的癥狀。

同時,市民在這個時期要注意飲食,注意添減衣服,保持室內通風,還可以適當進行運動,增強體質,預防流感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