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夜睡眠,人本應該感到全身舒暢、神清氣爽。但不少人醒來卻發現自己關節僵硬、手麻、頭暈,甚至整個人都腫腫的。
有些疾病愛在早上露出馬腳,一些不起眼的小癥狀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
《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總結早上起床後最常出現的異常癥狀,並告訴你如何對症處理。
受訪專家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腎內科主任 胡穎
武漢市中心醫院骨外科副主任醫師 汪陽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袁寶玉
水 腫
甲狀腺、心腎功能異常
早上起床後,如果顏面、眼瞼、四肢經常出現水腫,過段時間才會慢慢消退或者持續存在,要注意排查以下疾病:
早上腫晚上不腫 → 警惕腎功能異常
腎病造成的水腫有個典型特點:晨重暮輕,早上起來眼皮很腫,到了下午慢慢消退,很容易被忽略。
如果水腫部位按壓後鬆開,凹陷數秒內未恢復,出現這種凹陷性水腫要警惕心力衰竭。
眼瞼水腫 → 警惕甲狀腺功能異常
如果從早到晚眼皮都很腫脹,且腫脹程度沒有明顯變化,要警惕甲狀腺功能異常。
建議:
如果經常發生晨起水腫,要及時去心內科、腎內科或內分泌科排查相關疾病。
但如果前一天晚上喝了很多水,或者只是偶爾一兩次因勞累休息不好出現輕度水腫,大多沒有大礙。
關節晨僵
骨關節病、風濕免疫病
早上起床後,如果發現手指、腰膝等關節僵硬、不夠靈活,需要適度活動才會緩解,這種情況稱為晨僵。
計算晨僵時長,一般從人清醒後出現僵硬感開始,到完全消失為止。不同時長的晨僵,往往暗示不同的疾病:
晨僵半小時 → 警惕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患者在受涼、勞累後,可能出現晨僵現象,一般半小時內緩解。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症累及關節時,也可出現晨僵,但一般不超過半小時。
晨僵1小時 → 警惕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造成的晨僵,患者常出現雙手、足小關節活動障礙,多持續1小時以上。
建議:
有晨僵現象的人,要及時去骨科或風濕免疫科治療並控制原發病。
睡醒後不妨適當活動一下身體,增加關節活動度。隨着肌肉的收縮,水腫液被淋巴管和小靜脈吸收,組織恢復柔軟,晨僵就會緩解。
手 麻
神經系統異常
早上起來後經常手麻,如果排除了睡覺姿勢壓迫,就要警惕疾病了。
單側手麻 → 警惕頸椎病
長期伏案工作、久坐不動、坐姿不標準的人,如果早上醒來出現單側手掌、手臂發麻或放射痛,要警惕頸椎病的可能。
半夜或早上手麻 → 警惕腕管綜合征
經常出現半夜或早上手臂麻醒的情況,要警惕腕管綜合征,尤其是上班族、廚師等常做手腕反覆活動的人。
雙側手麻 → 警惕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如果雙側手指都發麻、有戴手套感,且不限早晚,要警惕糖尿病神經病變。
建議:
老人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B1和B6、維生素C,提高身體代謝功能,緩解手腳發麻癥狀。
睡覺時最好平躺,不要壓着手腳。枕頭高度一般以7~9厘米為宜,軟硬也要適中。
定期查血壓、血脂以及做血液流變學檢查,如有高血壓或高血脂,及時治療。
頭 暈
高血壓、耳石症
早上起床後感覺頭暈,要警惕血壓異常和耳石症。
- 高血壓患者醒來後感覺頭暈,可能是清晨高血壓,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急症。
- 如果起床迅速坐起、站起後頭暈,伴雙眼發黑甚至暈厥,則要警惕體位性低血壓。
- 如果改變頭部姿勢,就出現明顯的眩暈,伴有視物旋轉、噁心嘔吐等癥狀,要警惕耳石症。
建議:
老人及高血壓患者,早上要避免情緒激動,先在床上緩慢伸展10分鐘左右,再側着身慢慢起床。
清晨血壓容易升高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較長效降壓藥。同時,不要在早上做劇烈運動,可將鍛煉時間改到下午或晚上。
壓力過大、過度疲勞、低頭玩手機、長期處於不良頭位姿勢,會加重內耳血管痙攣,拉升耳石症發生風險,這些都要盡量避免。
腳後跟疼
足底筋膜炎
如果在清晨下床時,或者休息後,足跟感覺突然像針扎一樣疼,走一走後會緩解,當繼續運動或長久站立後又開始疼痛,要警惕足底筋膜炎。
這是因為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負重,會處在較為縮短的狀態,而當早晨下床踩地時,會對足底筋膜產生較大牽拉,進而引起疼痛。
建議:
足跟痛的人應選具有減震功能的鞋,少穿軟底、薄底的布鞋。
如果喜歡穿平底鞋,可以外加一個足跟墊,能達到重心前移的效果,還要注意足部保暖,控制體重,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
生活中要注意足底肌肉鍛煉:練習用腳趾捲毛巾和用腳趾撿玻璃球;還可以坐下用腳輕踩球狀物件,用腳底輕輕滾動,按摩刺激足弓。
咳嗽清晨明顯
咳嗽變異性哮喘
常在清晨或夜間發作的咳嗽,要警惕咳嗽變異性哮喘。這類人氣管敏感性增加,受冷空氣、煙或香水等刺激時就會咳嗽。
建議:生活中盡量避免煙、香水刺激,天冷時不妨戴個圍巾。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吸入糖皮質激素聯合支氣管舒張劑進行治療。
尿液異常
腎臟問題或結石
早上第一泡尿泡沫明顯且經久不散,可能是腎臟疾病造成的,應及時去醫院做尿常規檢查。
需要提醒的是,尿液出現泡沫也可能是生理因素導致的,比如飲水過少、出汗過多、腹瀉、發熱、劇烈運動、情緒緊張、排尿過急、排尿時站立過高。
晨起第一次排尿,尿液呈紅粉色、濃茶色、醬油色,儘管隨後排尿變回正常,也要警惕炎症、結石甚至腫瘤。
建議:
生活中盡量避免憋尿,憋尿不僅讓膀胱過度充盈,甚至造成排尿困難、尿瀦留和腎功能衰竭。
減少久坐,男性要注意避免長時間騎單車或摩托車。每坐1小時,就該站起來活動身體。
充分飲水,健康成年人每天飲水量不應少於1500毫升,盡量保持尿液顏色呈清亮淡黃色。▲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