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包單霖
「近視12000度是種什麼體驗」上了熱搜。
很多人連1200度都沒體驗過,怎麼會有12000度的體驗?所以大家都在懷疑,這是真實存在的嗎?
小時新聞記者諮詢了浙江省眼科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杭州院區高度近視專科主任傅映暉。「從理論上來說,近視12000度是存在的,一般來說這種視力會伴隨着其他疾病。」她說,在門診中近視三四千度的也並不罕見。
一般來說,近視超過600度就算高度近視了,近視超過1000度屬於超高度近視。3000多度的近視是無法常規通過電腦自動驗光儀驗出來的,需要醫生根據眼軸換算加上經驗來驗光。
比如說,正常人的眼軸長度在22-24mm之間,而超高度近視的人眼軸長度超過了26mm,甚至達到36mm。「眼軸越長,視網膜發生病變的概率越高,甚至會出現裂孔、脫落等情況。」
傅主任說,高度近視和超高度近視,和遺傳、環境有關。
「當你在看這條熱搜的時候,手機屏幕後的你是不是也是高度近視呢?」傅主任說,這個時代,近視不再是新聞。
近視的人群,已經不分職業、不分年齡段了。「以前說老師、會計近視的比較多。現在所有行業都多,連我們醫生都有很多近視的。」傅主任說,當他們進入學校進行檢查時,有的小學六年級近視的人數超過了50%,而一些中學的近視率則更高。
在門診中,傅主任碰到過三歲娃娃近視達到1000多度的,這種是遺傳基因決定的;也有七八歲的小學生近視已經有七八百度了,這就是「用手機和IPAD陪伴孩子」的後果。
孩子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要儘可能多地接觸大自然。「有研究證明,自然光線的變化是對眼睛有好處的。所以對於小朋友們來說,盡量跑去室外,即使是課間10分鐘,也可以去外面晒晒太陽,在自然光亮下放鬆眼睛。」
每每碰到小朋友就醫,傅主任就會很鬱悶。「現在近視率這麼高,和智能手機脫不了關係。」她說,十年前,智能手機沒那麼普遍,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沒有那麼多人近視,甚至是高度近視。這些年,近視的人越來越多。
當代的人,手機不離手。地鐵里、會場上,甚至走着路、騎着車,都有人一定要盯着手機屏幕。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是導致近視度數增加的直接行為。傅主任說,大部分人成年了,近視度數就會穩定下來,一般來說不會增加。但是如今在臨床中也有成年人近視度數增加的情況,而且越來越多。
她就碰到過。30多歲的男子眼睛一直很好,從來不近視。辭職待業期間,成天窩在家裡刷手機,後來因為視力模糊來醫院就診,檢查發現已經有100度的近視了。
所以說,對於視力的變化,千萬別掉以輕心。
「隨着近視度數的增加,別以為佩戴合適的眼鏡就萬事大吉。越是高度近視的人,就越容易發生眼部病變。」傅主任介紹,比如白內障,一般人高發在七八十歲,高度近視的人可能不到60歲就會患上白內障。
除了正確用眼之外,傅主任建議,就像定期體檢一樣,有高度近視的人也需要定期給眼睛體檢,尤其是眼底(視網膜)的全面檢查,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比如視網膜變性、裂孔等等),以避免發生更嚴重的病變。這種定期檢查建議每年要進行一次。
早發現早治療,同樣適用於眼睛。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