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包越大毒性越強?闢謠!這份「滅蚊蠅寶典」請收好

蚊子包越大,蚊子毒性越強?

真相:主要與蚊子種類和個人敏感性有關

夏季除了高溫,讓人煩心的還有蚊子。有的人被蚊子叮咬後,可能就起一個小紅包,而有的人被叮咬後,就會變得慘不忍睹——因被蚊子叮咬而變成「招風耳」「臘腸嘴」「豬蹄手」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

同樣是被蚊子叮咬,為何包的「型號」如此不同?網傳「蚊子包越大,蚊子毒性越強」,對於這一說法不少人深信不疑,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被蚊子叮咬後,皮膚會出現風團、丘疹、瘙癢等癥狀,我們常說的蚊子包是皮膚局部的過敏反應。」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醫師劉瑞玲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蚊子叮咬人時,會將刺吸式口器刺入人體皮膚引起損傷,它會一邊刺吸血液一邊向人體「下毒」,即分泌唾液來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它的口器,同時這些唾液也能起到麻痹的作用,讓人難以察覺。感應到蚊子「口水」入侵後,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啟動,分泌的組胺細胞因子會使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組織水腫,進而引起皮膚瘙癢和局部炎症反應。

「每個人被蚊子叮咬後的炎症反應程度,主要與蚊子種類和個人敏感性有關。」劉瑞玲解釋,當過敏體質的人被蚊子叮咬後,其體內會分泌大量的組胺和細胞因子,進而引發過敏反應。輕者出現風團、丘疹、血管性水腫,嚴重的還會出現全身反應。

此外,蚊子包的大小和被叮咬部位也有關係。眼瞼、口唇、手背、兒童包皮等疏鬆結締組織部位,被叮咬後容易出現水腫,蚊子包也會顯得比較大。

被蚊子叮咬後,不要拚命撓,搔抓會給局部皮膚施加機械壓力,同時也會讓血流速度加快,這些都會加重炎症反應,導致蚊子包可能變得更大。

炎炎夏日

除了蚊子

蒼蠅亦是許多人「心頭大患」

降雨增多

氣溫上升明顯

這些都給蚊蠅種群密度上升

提供了

極佳的氣候與環境條件

成為蚊蠅繁殖高峰期和

活動頻繁期

如何預防孳生蚊蠅呢?

請一起做好這些工作!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人民網+客戶端

編輯:商 帆

責編:付兆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