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最怕的5個習慣,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2025年04月02日23:50:18 健康 7803

​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飲食因素對胃部健康尤為重要,如果長期吃錯食物,患胃病的幾率會大大增加。胃最怕的飲食習慣有哪些?保護胃健康我們應該怎麼做?

01

胃最怕這5點

■ 高鹽食物

鹽攝入過高會刺激胃黏膜,可能會導致胃壁細胞脫落。而壁細胞是保護胃部健康的屏障,一旦被破壞就會增加罹患胃炎的風險,嚴重還可能導致胃癌。

建議:飲食中要控制好鹽的攝入量,每人每天最好控制在5克之內,也就不到1啤酒瓶蓋的量(帶膠墊),同時也要注意少吃腌菜、泡菜、火腿、香腸、培根等鹽含量較高的食物。有數據顯示,常吃腌制食品的人群胃癌發生風險增加2.21倍。

■ 高糖食物

有研究提到,經常吃高糖食物不僅容易誘發齲齒,還會增加患胃病的風險。有些甜食中的相關成分比如阿斯巴甜、蔗糖素和糖精不僅會破壞腸道免疫平衡,使腸屏障功能受損,而且會打破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另外,高糖食物吃得多也可能與功能性消化不良有關。

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最好控制在不超過25克,在家做菜盡量少放或不放添加糖。購買食物時注意看包裝,多選不含添加糖的食物,如果配料表有白砂糖、冰糖、紅糖、黑糖、蔗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漿、玉米糖漿、果葡糖漿、蜂蜜等,盡量少食用。

■ 吸煙飲酒

吸煙和飲酒都對健康危害很大,二者都可誘發胃食管反流病。吸煙可降低食管下括約肌的肌張力,減少唾液分泌,而飲酒會影響食管的同步收縮效率,顯著降低下食管括約肌壓力,並能夠促進胃酸的分泌,影響其蠕動功能,導致胃和食管功能衰退,引發胃食管反流病。

並且,長期吸煙飲酒與胃癌的發生有關。已有大量研究證實吸煙會增加胃癌發病風險,這是因為香煙的煙霧中含有多種致癌物,會誘發胃癌;酒精可刺激胃腸道,導致噁心、嘔吐、腹痛等癥狀,引起胃黏膜損傷與出血,同時對肝臟、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傷,特別是高度酒危害更大。

建議:戒煙限酒!最好不飲酒,如果實在要喝,成年人每天的酒精攝入量要控制在不超過15克。

胃最怕的5個習慣,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 天天要聞

■ 飲食不衛生

飲食不注意衛生,可能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會導致腹痛、噯氣、上腹脹、反酸等癥狀。

建議:餐前便後要認真洗手,注意衛生,保持清潔;日常定期給餐具進行消毒,進餐實施分餐制,並使用公筷公勺,這是預防幽門螺桿菌傳播的有效手段。另外,建議定期體檢,如果發現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要及時治療。

■ 某些藥物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也會傷害胃黏膜,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建議:服用藥物之前要先諮詢醫生,充分了解其副作用,並看好說明書。

02

吃辣傷胃是誤區

至於大家說的吃辣會傷胃,其實這是個誤區。辣椒本身不會傷胃,只不過它含有的辣椒素會造成食管和胃的灼燒感,這種灼燒感並不是實質性的傷害。不僅如此,適當吃辣還對胃部健康有益。

2021年,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北京大學等研究人員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愛吃辣能降低胃腸道癌風險。與不吃辣的人相比,每天吃辣的人,食管癌風險降低19%,胃癌風險降低11%,直腸癌風險降低10%。

不過,雖然吃辣對胃有好處,但如果過量吃辣則可能引起胃腸不適。另外,很多辛辣口味的菜肴都可能高油高鹽,常吃會損傷胃部健康。

03

胃最喜歡你這樣做

■ 多吃新鮮蔬果

新鮮蔬果中不僅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水分,還能為我們的身體提供豐富的抗氧化成分,比如胡蘿蔔素、番茄紅素、花青素、維生素c等,這些成分都能幫我們減輕身體的炎症反應,保護胃部健康。

有研究顯示,雖然蔬菜的攝入量與胃癌的發病風險無關,但蔥類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對預防胃癌具有保護作用。增加新鮮水果的攝入,也能降低胃癌的發病風險。

研究數據結果顯示,每周攝入水果大於等於3次與小於3次的人群相比,胃癌風險降低62%;每周攝入蔬菜大於等於3次與小於3次的人群相比,胃癌風險降低38%。

所以,在飲食上我們一定要盡量增加蔬菜的攝入,每一餐要讓蔬菜的量佔到餐盤的一半,並多選深色蔬菜,經常食用十字花科蔬菜;至於水果,每天吃上2~3拳頭的量即可。

■ 常吃豆製品

黃豆以及豆腐、腐竹、素雞、豆乾、豆腐絲等豆製品中富含大豆異黃酮。有研究顯示,大豆異黃酮能誘導胃癌細胞發生凋亡,具有預防和抵抗胃癌的作用。

■ 細嚼慢咽,避免吃撐

每餐控制好進食量,不要吃得太撐,七八分飽就可以了,避免加重胃腸負擔。細嚼慢咽就能很好地控制進食量,避免吃撐,每口飯多嚼幾口能讓食物被咀嚼的更加充分,增加消化液與食物的接觸面積,使其更好消化,減輕胃腸負擔。

■控制體重

肥胖人群普遍內臟脂肪較高,一項胃癌風險相關性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內臟脂肪是賁門癌發病的高危因素。另外,肥胖與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相關,在促進胃癌疾病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體質指數(bmi)是目前廣泛採用的一種判斷人體胖瘦程度的指標。如果bmi≥ 24就屬於超重,bmi≥28就屬於肥胖了,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並且,成年男性腰圍≥90cm,女性≥85cm就屬於腹型肥胖,即便你的bmi在正常範圍內,但腰圍超標,也得減肥哦!

胃最怕的5個習慣,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 天天要聞

小編提醒:平時要杜絕不良飲食習慣,定期體檢,特別是家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如果胃經常不舒服,一定要儘早重視,別對「胃病信號」置之不理!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綜合科普中國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 天天要聞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有些人總覺
Nature Medicine | 難治性胃腸道腫瘤患者的福音:新型免疫療法臨床試驗取得積極進展 - 天天要聞

Nature Medicine | 難治性胃腸道腫瘤患者的福音:新型免疫療法臨床試驗取得積極進展

引言想像一下,當癌症的陰影籠罩,尤其是在治療手段相對有限的轉移性胃腸道腫瘤面前,患者和家屬的心情是何等沉重。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免疫療法,在這類頑固的癌症面前也常常顯得力不從心。難道我們真的束手無策了嗎?4月1日一項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突破性研究「Neoantigen-specific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
術後殘留的癌細胞,生長速度快200倍?如何應對複發轉移? - 天天要聞

術後殘留的癌細胞,生長速度快200倍?如何應對複發轉移?

在歲月的長河中,四季的輪迴彷彿是大自然精心編排的舞蹈,萬物在這樣的節奏中有序地生長、凋零、更新。生命本該在這自然的韻律中平穩延續,然而,人類的一些行為卻像是一場突兀的「插曲」,打破了這份和諧,疾病悄然而至,其中癌症更是以一種令人談之色變的姿
「甲亢哥」閃現香港再開直播!他會來深圳嗎? - 天天要聞

「甲亢哥」閃現香港再開直播!他會來深圳嗎?

美國「00後」網紅「甲亢哥」來香港了!記者從社交平台上了解到「甲亢哥」出現在香港街頭熱情與粉絲互動體驗香港本土文化參觀海洋公園、與熊貓合影此前,「甲亢哥」已先後在上海、北京、河南、四川、重慶等地開展數場直播場場有數百萬觀眾觀看外國網友跟他一起驚嘆中國的科技、文化和自然景觀「甲亢哥」是誰?為何擁有數千萬...
小小「青團」竟能把人送進醫院?這些人群需警惕 - 天天要聞

小小「青團」竟能把人送進醫院?這些人群需警惕

今天(4月4日)是清明節祭祖、踏青、品寒食是清明傳統民俗作為清明節的代表性食物青團成為不少人近期餐桌上的「頂流」AI圖芒果味、抹茶味、「蜂蜜燕麥」、「鮮花牛奶」……五花八門的青團讓人食慾大開然而,近日杭州的沈女士(化名)卻因吃青團把自己吃進
石鼓區:Deepseek助力衛生健康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石鼓區:Deepseek助力衛生健康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交流會現場。紅網時刻新聞4月4日訊(通訊員 符孝龍)4月3日上午,由衡陽聯通石鼓區分公司與衡陽市石鼓區衛生健康局聯合主辦的「Deepseek賦能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主題交流會在石鼓區成功舉行。石鼓區衛健局班子成員、中層骨幹和所有基層醫療單位負責人全員參加。會上,聯通公司技術團隊詳細演示並講解了針對醫療行業的...
衛生巾的「隱秘真相」:3.5億女性的健康,竟被悄悄背叛! - 天天要聞

衛生巾的「隱秘真相」:3.5億女性的健康,竟被悄悄背叛!

小林是一名普通的職場女性,平日里忙碌的生活讓她對衛生巾的選擇十分隨意——貴的就是好的,明星代言的總歸靠譜。然而,就在一次婦科檢查中,她被醫生告知:反覆的炎症可能與她長期使用的某品牌衛生巾有關。這讓她大吃一驚,也徹底改變了她對這個行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