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一動,人就垮了嗎?醫生:5種病沒必要開刀,別讓無知害自己

2025年03月26日20:02:07 健康 1537

"在大眾認知里,一旦生病,尤其是病情較為嚴重時,手術似乎是解決問題的首要選擇。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盲目手術不僅可能無法治癒疾病,還會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下面通過一個真實案例,讓大家對手術治療有更全面的認識。

高齡患者肺結節治療抉擇

手術一動,人就垮了嗎?醫生:5種病沒必要開刀,別讓無知害自己 - 天天要聞

有一位 75 歲老人,在常規體檢的肺部 CT 檢查中,發現了磨玻璃結節。影像顯示,結節內有空泡征,還有血管穿行。經過多學科專家會診,初步判斷為原位癌或微浸潤腺癌。鑒於老人年紀大,身體代謝功能較弱,醫療團隊給出的建議是定期複查,每 6 個月進行一次低劑量 CT 掃描,暫時不考慮手術。此後,多次影像對比發現,結節形態穩定,說明腫瘤發展緩慢。

然而,患者和家屬對此十分不解,他們質疑:「都確診癌症了,不手術怎麼行?」 主任醫師耐心解釋,老人本身患有多種基礎疾病,對於這種發展緩慢的低危肺結節,強行手術可能會增加圍術期併發症的發生幾率,範圍在 20% - 35% 之間,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可能縮短壽命。這一觀點,在 PMC6209797 的研究數據中也得到了證實。

外科手術:並非零風險的治療手段

手術作為治療疾病的重要方式,依據《外科學診療規範》,分為急診手術、限期手術和擇期手術。急診手術針對創傷性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況,需在 6 小時內進行;限期手術適用於惡性腫瘤根治,建議確診後 2 周內完成;擇期手術則針對良性病變切除,可根據患者情況安排。但任何手術都存在風險:

解剖結構損傷風險

手術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損傷目標器官周圍的重要結構,如心包、膈神經和喉返神經。而微創手術能有效降低 30% 的機械性損傷風險。

麻醉併發症風險

手術一動,人就垮了嗎?醫生:5種病沒必要開刀,別讓無知害自己 - 天天要聞

依據《圍術期麻醉管理指南》統計,全身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 1.2‰ - 2.5‰之間,包括呼吸抑制、藥物過敏、惡性高熱等。因此,術前進行 ASA 分級評估至關重要。

出血控制風險

複雜手術中,血管損傷的概率約為 3% - 5%。術前做好凝血功能篩查,並在術中準備自體血回輸裝置,可減少 50% 的異體輸血量。

感染防控風險

開胸手術切口感染率在 1.8% - 3.5%,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範,能降低 68% 的感染風險。術後還需密切監測 C 反應蛋白等炎性指標。

遠期併發症風險

肺部手術後,慢性疼痛發生率在 15% - 30%,腹腔手術則可能導致 5% - 15% 的患者出現腸粘連。而加速康復外科方案能減少 40% 的術後併發症。

這些疾病,不一定非要手術

腰椎間盤突出症

約 85% 的患者通過系統保守治療,如卧床休息、物理治療和服用非甾體抗炎葯,6 周后癥狀會得到明顯改善。只有出現馬尾綜合征或進行性肌力下降時,才需考慮手術。

肺結節管理

根據《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小於 8mm 的實性結節,建議每年隨訪;純磨玻璃結節則需進行 5 年動態監測。研究表明,這類結節年均增長僅 0.3 - 0.5mm。

甲狀腺結節評估

超過 90% 的甲狀腺結節為良性,建議每 6 - 12 個月複查超聲及 TSH 水平。只有結節大於 4cm、疑似惡性或出現明顯壓迫癥狀時,才需手術。

痔瘡階梯治療

無癥狀痔瘡無需治療。Ⅰ - Ⅱ 度痔瘡,可通過飲食調節和肛周清潔緩解;Ⅲ 度痔瘡可嘗試膠圈套扎術。真正需要手術的患者佔比不到 7%。

良性囊腫處理

肝囊腫大於 10cm 或伴有感染時,才考慮治療;單純性腎囊腫每年增長不超過 5mm,可先觀察。乳腺囊腫在囊壁增厚超過 5mm 或存在實性成分時,可進行超聲引導穿刺。

圍術期風險管控要點

術前身體清潔

美國外科感染學會指南建議,術前一晚用 4% 洗必泰溶液沐浴,可使術野菌落數減少 75%。

呼吸道管理

手術一動,人就垮了嗎?醫生:5種病沒必要開刀,別讓無知害自己 - 天天要聞

麻醉插管前,清潔鼻腔並修剪鼻毛,能使術後呼吸道感染率下降 18%。

代謝調控

術前將空腹血糖控制在 7.8 - 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不超過 7.5%,可減少 52% 的切口癒合不良風險。

營養支持

ESPEN 指南推薦,術前 3 天開始口服營養補充劑,每日保證每千克體重 1.5g 蛋白質的攝入,提高手術耐受性。

生活習慣調整

術前戒煙 4 周以上,可使術後肺部併發症發生率降低 41%;戒酒 2 周以上,能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達 65%。"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瓜分「甲亢哥」 - 天天要聞

瓜分「甲亢哥」

文 | 聽筒Tech,作者 | 艾莉亞,編輯 | 饒言儘管「關稅」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但這絲毫不影響中外普通民眾之間的「友好交流」。近日,一位來自美國的頂流網紅「甲亢哥」(IShowSpeed)可謂出盡風頭。自3月24日開啟中國行後,所到之處,無不沸騰。這位全網坐擁超9000萬粉絲的「抽象派主播」,以無劇本、無濾鏡的直播形式,從上...
【健康】帶飯上班真的健康嗎?這些注意事項要知道 - 天天要聞

【健康】帶飯上班真的健康嗎?這些注意事項要知道

我們都需要安全、健康又營養的三餐,但對於上班族來說,安排一頓健康的午餐並不簡單。為了給自己的健康儲值並節省開支,不少上班族選擇帶飯上班。如何保證食品安全?一起來看!01帶飯適合帶什麼?主食建議多吃全穀物,可以加一些粗糧、薯類、雜豆類以均衡營養。肉、蛋、魚、蝦等動物性食品一定帶完全熟制的品種,也可以用堅...
光華醫院「結節和息肉專病門診」開診 - 天天要聞

光華醫院「結節和息肉專病門診」開診

體檢時,如果發現身體里長出了多餘的「東西」——結節、息肉,不少人會惴惴不安,甚至擔心會不會發展成癌。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開設「結節和息肉專病門診」,為患者破迷開悟。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腫瘤科主任劉煊介紹,結節是一種多系統疾病,好發部位以肺部及淋巴結最為常見,其次還包括甲狀腺、乳腺、皮膚、眼、...
「AI醫生」可能要來了!報告稱:在疾病診斷方面,AI已超越人類! - 天天要聞

「AI醫生」可能要來了!報告稱:在疾病診斷方面,AI已超越人類!

「人工智能醫生」 已經近在眼前。站長之家(ChinaZ.com)4 月 9 日 消息:一份報告顯示,人工智能(AI)的實力在醫療診斷領域也超越了人類。據說,OpenAI 的最新人工智能模型 GPT-4 比人類醫生更出色。當地時間 8 日,美國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 Institute for Human-Centered AI)發
氫氯噻嗪與吲達帕胺,有什麼不同,降壓時怎麼選? - 天天要聞

氫氯噻嗪與吲達帕胺,有什麼不同,降壓時怎麼選?

利尿劑是降壓治療中的一線藥物,尤其適用於收縮壓(高壓)升高,舒張壓(低壓)正常或是偏低的老年性高血壓。常用的利尿劑類藥物有氫氯噻嗪與吲達帕胺,有很多朋友問華子,這兩種藥物什麼不同,在降壓治療時要怎麼....
健康講堂傳知識 義診服務暖民心 - 天天要聞

健康講堂傳知識 義診服務暖民心

【來源:清遠市陽山縣人民政府-部門動態】2025年3月31日,陽山縣婦幼保健院高層次人才團隊到小江鎮衛生院開展「陽山縣醫療衛生領域高層次人才惠民『健康講堂』」和「陽山縣醫療衛生領域高層次人才義診服務下基層」活動,為基層醫務工作者賦能,為百姓
以嶺葯業創新中藥守護心血管健康,阻斷「凝壅塞閉」傳變路徑 - 天天要聞

以嶺葯業創新中藥守護心血管健康,阻斷「凝壅塞閉」傳變路徑

心血管事件鏈是以動脈硬化為基礎的心血管疾病先由高危因素聚集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動脈易損斑塊破裂引起心肌梗死,再發展至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直至死亡的全過程。面對這一複雜鏈條,傳統的單因素、單環節防治理念已陷入瓶頸,急需新的系統干預策略。
斗破蒼穹:黑擎到底是幾星斗尊?八星斗尊還是八轉斗尊?原來馬鈴薯卡了個BUG - 天天要聞

斗破蒼穹:黑擎到底是幾星斗尊?八星斗尊還是八轉斗尊?原來馬鈴薯卡了個BUG

黑擎的實力到底有多強?究竟是八星斗尊還是八轉巔峰斗尊?原來馬鈴薯在這裡卡了一個BUG,難怪大家會對黑擎的實力產生質疑。斗聖遺迹奪寶大戰已經正式進入收尾階段,隨着蕭炎祭出天妖凰翅對付摘星老鬼,天妖凰族兩位五星斗尊聯手施展妖凰鍾對付三色火蓮。為了幫助蕭炎擺脫僵局,紫
「膠」築健康 | 2萬份健康食品投遞中 - 天天要聞

「膠」築健康 | 2萬份健康食品投遞中

4月9日,「魯鄂同心・『膠』築健康——愛心滋養計劃」捐贈儀式上,山東東阿東澳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向武漢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贈2萬份健康食品,用於改善受助群體的營養健康。山東東阿東澳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來自有「阿膠之鄉」美譽的山東東阿縣,企業始終秉承「傳承匠心、守護健康」的初心,專註從事阿膠及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