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凍傷別大意,出現這些表現可能就是有凍傷了!

2024年12月06日12:02:20 健康 1649

在寒冷的冬季,人體若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境中,或者保暖措施不當,極易發生凍傷。凍傷不僅令人痛苦,嚴重時還可能對身體造成永久性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凍傷的表現對於及時採取應對措施至關重要。本文將詳細介紹凍傷的不同階段及其表現,幫助大家更好地預防和處理這一冬季常見傷害。

凍傷的表現有哪些

1、輕度凍傷:初期的警告信號

輕度凍傷通常發生在皮膚表層,是身體對寒冷環境的初步反應。其表現主要包括:

皮膚蒼白:受凍部位因血管收縮而顯得蒼白,失去正常血色

感覺麻木:寒冷導致神經末梢功能下降,受凍區域可能感到麻木或刺痛。

皮膚變硬:隨着溫度下降,皮膚會變得僵硬,觸感降低。

輕微紅腫:解凍後,受凍部位可能出現輕微的紅腫和疼痛。

輕度凍傷雖然看似不嚴重,但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發展為更嚴重的凍傷。

冬季凍傷別大意,出現這些表現可能就是有凍傷了! - 天天要聞

2、中度凍傷:深層的傷害

當中度凍傷發生時,寒冷已經影響到皮膚及皮下組織,其表現更為顯著:

皮膚變為藍紫色:由於血液循環受阻,皮膚可能出現藍紫色斑塊,這是組織缺氧的表現。

水泡形成:解凍後,受凍區域可能出現水泡,這是皮膚下層組織受損的結果。

疼痛加劇:隨着凍傷的加深,疼痛感會變得更加明顯,甚至難以忍受。

感覺喪失:中度凍傷可能導致受凍部位的感覺完全喪失,這是神經受損的嚴重信號。

中度凍傷需要立即就醫,以避免進一步惡化。

3、重度凍傷:危及生命的危機

重度凍傷,也稱為凍僵低溫症,是寒冷環境對身體的極端影響,可能導致生命危險。其表現包括:

體溫極低:全身或局部體溫顯著下降,可能低於35攝氏度

意識模糊:由於體溫過低,大腦功能受到影響,可能出現意識模糊、嗜睡甚至昏迷

心率和呼吸減慢:為了保存能量,身體會自動減緩心率和呼吸頻率,但這也會增加生命危險。

肌肉僵硬和抽搐:全身肌肉因寒冷而僵硬,可能出現不自主的抽搐。

冬季凍傷別大意,出現這些表現可能就是有凍傷了! - 天天要聞

重度凍傷是緊急情況,需要立即採取復溫措施,並送往醫院救治。

隨着冬季的到來,寒冷的天氣不僅給生活帶來了不便,也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挑戰,尤其是凍傷這一常見冬季傷害。凍傷是由於身體部位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境中,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組織受損。為了過一個溫暖、健康的冬天,下面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如何在冬季有效預防凍傷,讓溫暖與你同在。

冬季如何有效預防凍傷

1、了解凍傷的風險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哪些人群更容易受到凍傷的威脅。一般來說,老年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者以及長期在戶外工作的人群更容易發生凍傷。此外,極端天氣條件,如突然降溫、大風或濕度過高,也會增加凍傷的風險。

2、做好個人防護,從源頭預防

穿戴保暖:選擇保暖性能好的衣物,如羽絨服、羊毛衫、保暖內衣等。特別注意保護耳朵、鼻子、手腳等末梢部位,使用帽子、圍巾、手套和襪子等防寒用品。

多層穿衣:採用多層穿衣法,既能保持體溫,又能根據環境溫度靈活調整。最內層選擇透氣、吸汗的材質,中間層為保暖層,最外層則注重防風防水。

保持乾燥:潮濕會加速熱量的流失,因此保持衣物和身體的乾燥至關重要。雨雪天氣外出時,盡量穿着防水外套和鞋子。

使用保濕霜:冬季皮膚乾燥,易開裂,使用含有天然油脂的保濕霜可以有效保護皮膚,減少凍傷風險。

冬季凍傷別大意,出現這些表現可能就是有凍傷了! - 天天要聞

3、增強身體抵抗力,提升禦寒能力

均衡飲食:多吃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肉類、魚類、豆類、果蔬等,有助於增強身體熱量儲備和免疫力。

適量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冬季可選擇室內運動,如瑜伽、跳繩、做家務等,避免在極端天氣下戶外運動。

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恢復體力,增強身體抵抗力。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熬夜。

4、特殊環境下的防護措施

戶外活動:進行戶外活動時,提前查看天氣預報,避免在極端寒冷或大風天氣外出。使用專業的防寒裝備,如防寒服、滑雪鏡、防風面罩等。

駕駛出行:車內應備有應急保暖物品,如毛毯、熱水袋等。遇到緊急情況,如車輛故障,應立即採取措施保持體溫,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環境中。

室內保暖:確保家中供暖系統正常運行,使用加濕器保持室內濕度適宜,避免皮膚乾燥。

5、學會識別凍傷跡象,及時處理

了解凍傷的癥狀,如皮膚蒼白、麻木、紅腫、水泡等,一旦發現,應立即脫離寒冷環境,用溫水緩慢復溫,避免使用火烤或熱水直接加熱。對於重度凍傷,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總之,冬季預防凍傷需要從個人防護、飲食調理、適量運動、特殊環境下的防護措施以及學會識別凍傷跡象等多方面入手。通過這些措施,我們可以有效降低凍傷的風險,享受一個溫暖、健康的冬季。讓我們共同迎接這個冬季,用溫暖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總之,了解凍傷的表現是預防和處理這一傷害的基礎。在寒冷的冬季,保持警惕,採取適當的保暖措施,是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凍傷侵害的關鍵。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讀這本書!健康的習慣也可以很輕鬆 - 天天要聞

讀這本書!健康的習慣也可以很輕鬆

人類的壽命更長了,但生活質量也更好了嗎?數據顯示,如今患慢性疾病的人數量眾多,人們的生活質量堪憂。如何做出微小的生活習慣改變,讓身體年齡比實際更年輕?如何讓提升你的健康壽命,既要活得長,更要活得好?如何從零開始學做人生的健康規劃,讓你從容不
中老年人普遍肝血不足,煮粥時加點它,能緩解眼乾、失眠 - 天天要聞

中老年人普遍肝血不足,煮粥時加點它,能緩解眼乾、失眠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眼睛乾澀、打不起精神,晚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明明白天也沒熬夜、也沒喝咖啡,卻總是覺得腦子像糊了一層漿糊——這可不僅僅是「年紀大了」那麼簡單。中老年朋友尤其要警惕:一旦肝血虧虛,身體就像缺了一桶「潤滑油」,眼睛乾燥、睡眠難安
「1+1>2」,降壓藥聯用的隱藏技能,你用對了嗎? - 天天要聞

「1+1>2」,降壓藥聯用的隱藏技能,你用對了嗎?

有位朋友跟華子說,他現在服用替米沙坦,但是血壓控制的不理想,是不是需要加大劑量或是換成其他降壓藥物,比如氨氯地平呢?華子告訴他,增加劑量或是換藥,都不算最好的選擇,其實可以考慮在替米沙坦的基礎上,增加氨氯地平進行聯用,很可能會出現「1+1>
同濟醫院黨政領導深入調研科技創新進展 加速創建國家醫學中心 - 天天要聞

同濟醫院黨政領導深入調研科技創新進展 加速創建國家醫學中心

極目新聞通訊員 童萱攝影 陶繼東5月5日,同濟醫院黨委書記唐洲平、院長鬍俊波率隊深入光谷生物園科創公司開展專題調研,實地考察同濟醫院在此推進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情況。同濟醫院科創成果、科創產業的積極推進,不僅是同濟醫院在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創建征程中的關鍵一環,更是醫院肩負科技創新自立自強使命,積極融入國家...
為什麼一到夏天,手上就長透明小水泡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一到夏天,手上就長透明小水泡

夏天來了,很多人手上會長一些透明的「小水泡」,雖然不疼,但是癢到讓人懷疑人生,一不小心撓破後,裏面會流出一些液體。這些既影響美觀又奇癢無比的小水泡,到底是什麼?
馬上評|子宮肌瘤驚現男性患者,如此論文何以一路綠燈? - 天天要聞

馬上評|子宮肌瘤驚現男性患者,如此論文何以一路綠燈?

涉事論文於2017年6月發佈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圖/電子雜誌截圖近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引發廣泛關注。論文中稱「選取了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男性會患子宮肌瘤?該論文被指「過於離譜...
去了日照8次,我的建議是... - 天天要聞

去了日照8次,我的建議是...

誰懂啊!去日照玩了一趟,3天花了不到1000塊。日照的景點多數都免費,只要提前做好攻略,真的很適合學生黨窮游~景點也很集中,但是一些細節還是要注意。建議參考本攻略~去日照玩3天行程安排:Day1:萬平口3號門-太公島牡蠣公園-第三海水浴場-大泉溝漁港-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公園Day2:燈塔廣場-巧克力漁家-日照科技館-日照海洋公...
山大齊魯醫院回應「子宮肌瘤男性患者」論文 - 天天要聞

山大齊魯醫院回應「子宮肌瘤男性患者」論文

近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被網友廣泛議論。論文稱「選取了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子宮肌瘤男性患者」引發質疑。據報道,上述論文2017年6月發佈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在線公開時間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