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營養保健食品產業,如何面臨合規准入、低端競爭挑戰?

2024年06月28日21:10:14 健康 7847

營養保健食品似乎正在成為健康消費領域炙手可熱的「明星」賽道。

第一財經了解到,在6月18日至21日於滬上舉辦的2024hnc健康營養展上,2000餘家展商中國際品牌的佔比已提升至4成,除膳食補充劑、食療滋補、母嬰營養、抗衰美容等產品持續「走紅」之外,葯食同源、妝食同源等新用語也不斷湧現。

而各電商平台在618期間的消費數據也顯示了滋補、保健產品的強勁勢頭:改善睡眠、保健飲品在京東健康的成交額同比增長分別為335%和115%,滋補品成交額同比增長286%;而在抖音,滋補品商品總交易額(gmv)同比增長55%,支付gmv破百萬元的爆品達196個。

數據顯示出行業在迅猛增長,不過,這背後存在哪些隱患?躋身營養保健食品領域的企業有何對策?

合規准入是關鍵

根據中國醫保保健品進口商會的數據,2008年至2023年,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進出口金額均逐年提高,進出口總額從2008年的7.16億美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107.59億美元。另根據中國醫保保健品進口商會發佈的《2023年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發展報告》稱,我國保健食品產業市場規模約為4000億元,加上功能食品及相關類別產品,營養健康產值約8000億元。

千億營養保健食品產業,如何面臨合規准入、低端競爭挑戰?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中國營養健康食品行業藍皮書)

「現階段,藥品、化妝品和食品領域企業都在重點布局營養保健品這一板塊,這是行業關注的重點。但業界仍需要考慮產品上市過程中的合規、合法,以及應具備的特定健康益處。」中食安信ceo費洪濤告訴記者。

從我國監管角度看,營養保健食品需遵循2個現有法規體系,一是法律體系即《食品安全法》,二是標準體系,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同樣一種原料,可以拿來做成藥品,也能做成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它不取決於產品是什麼,而取決於要怎麼做;做成藥品可以體現治療效果,做成保健食品可以宣稱功能,做成普通食品就只能打『擦邊球』,不能去宣傳任何功能。」費洪濤補充。

目前,我國標準、要求最高的保健食品(俗稱「藍帽子」),其官方定義為「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且需通過註冊、備案2種方式獲得標識;業界也有對健康食品定義的共識,即博鰲健康食品科學大會暨博覽會(fhe)主辦方稱,健康食品,是指國外或國內經科學證實具有特定健康益處,並已經上市的食品。

費洪濤為此補充,現階段,在我國保健食品領域,需要註冊的功能目錄共有24項,包括: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有助於抗氧化、輔助改善記憶、緩解視覺疲勞、有助於改善骨密度、有助於調節腸道菌群等,其中絕大部分需進行人體實驗、動物實驗,有2項需經違禁成分檢測;而需要備案的原料則包括:輔酶q10、螺旋藻、魚油、褪黑素、人蔘、靈芝等。

針對各類眼花繚亂的名稱,費洪濤還解釋,業界當下提到較多的「膳食補充劑」其實是歐美國家保健食品的提法,營養保健食品也是國內這一領域較為籠統的提法,但這一領域不能算是法規層面的一個分類,只是行業的俗稱;營養保健食品的行業發展更多來源於消費者健康需求的逐步增加。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保健食品產品外,相當一部分國際保健產品直接通過跨境平台就能在國內當作『食品』進行銷售,無須註冊和備案,產品功能和成分也不受國內法規限制。這雖節省了時間和資金,但這些產品是否適合國人確實需要進行系統評估,並完善國際標準的協同與統一。

制度、法規如何與時俱進?科瑪美保ceo姜俊瑛在2024hnc健康營養展舉辦期間告訴記者,一方面,隨着新功能的陸續開發,已有原料會涉及一些功能的延伸,如血糖相關功效的原料新增減肥功效等,建議中國審評審批部門可以拓寬原料在使用、劑量上的範疇,以及考慮將海外實驗數據作為準入依據。

本土品牌美寶集團國際信息中心主任王芳表示,營養保健食品領域需要好的產品競爭環境,而這就需要從源頭上對企業的研發標準、生產質量和相關資質上把關,提升行業標準,這可以進一步減輕審評審批環節之前的壓力。

王芳告訴記者,當前營養保健食品國際化趨勢明顯,進出口貿易也成為常態。在審評審批標準逐步優化的過程中,國內品牌出口、國際品牌進口都會需要一系列國際通用標準,這些標準或覆蓋原料、輔料、添加劑等,也涉及產品功能性評價,成分有效性、安全性分析等,甚至是一些進出口產品的追溯制度等,都需要逐步建立。

避免低端競爭

一份由中國國際健康營養博覽會編撰的《2023健康營養行業品牌渠道發展洞察》表示,原料創新正在成為營養保健食品領域的新風向。比如,在膳食補充劑中,銅和鋅等礦物質、維生素d2和k2等增長明顯;繼益生元、益生菌走紅後,後生元補充劑被廣泛關注;消費者對心理健康、美容的需求促進了l-茶氨酸、膠原蛋白的應用增長;此外,一些諸如草藥、藻類和海草、健康菇類的小眾功能性植物原料發展增長迅速。

國內營養保健食品行業發展態勢如何?浙江大學食物與健康中心副主任陳士國表示,當前,我國營養保健食品市場正在迎來新發展機遇,行業幾大特點包括:產品創新與品質提升、消費人群細分與個性化需求、可持續綠色生產、銷售向數字化轉型、產品國際化趨勢突出。

詳細來說,一方面,營養保健食品行業的創新程度與研發投入將日益增強,產品研發和質量控制也將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隨着企業開始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健康需求的消費群體進行產品細分,基於大量科學研究,營養解決方案的提供將更精準。另外,電商平台作為重要渠道,將利用ai技術進行用戶行為分析,提升營銷精準率。

「葯食同源也是一大受到關注的重點領域。」陳士國說,我國目前有100餘種食葯同源物種,其中,適合開發成大宗食品的食葯同源物種更具有發展空間,此外,在細分功能領域更具有明確功效的食葯同源物質也有很大前景。

正在躋身進入營養保健食品領域的企業應如何應對上述變化?

陳士國建議,首先,仍應注重技術創新與研發投入,包括利用科學研究成果來開發具有明確健康效益的產品,這是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企業可以提前布局或跟蹤最新科技成果,不斷改進產品配方和生產工藝,提高產品的質量,突出差異化優勢。其次,一些食品、飲料企業可以與科研機構等共享研發資源,來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同時可創建有吸引力的子品牌,用情感和功能性的雙重訴求去吸引消費者。

此外,還需不斷學習、更新該領域的法規與質控方法,理解內涵與關鍵要素,並設立嚴格的產品質量控制系統,確保每一批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企業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費洪濤也表示,對營養保健食品企業而言,健康有效、合法合規是企業應持續關注的重點。一方面,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是在於避免在後續的價格端形成低端競爭,另一方面,企業還應加強原料、產品等基礎研究,以科學證據支撐產品研發,確保產品的健康功效,避免所謂的「概念性」添加。此外,市場還需對產品健康聲稱進行嚴格管理,注意廣告宣傳的合規性,規避產品聲稱紅線。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靠父親也沒用?醫療專家評估:布朗尼運動生涯終結! - 天天要聞

靠父親也沒用?醫療專家評估:布朗尼運動生涯終結!

布朗尼·詹姆斯,作為籃球巨星勒布朗·詹姆斯的長子,自小便承載着無數期待與關注。他在籃球場上展現出的天賦與潛力,讓人們對他的未來充滿了遐想。然而,近期布朗尼在訓練中突發心臟驟停的事件,不僅牽動了無數球....
中暑了吃退燒藥降溫?體格越好越容易中暑?空調開一會兒關一會兒更省電?別信這些「熱流言」 - 天天要聞

中暑了吃退燒藥降溫?體格越好越容易中暑?空調開一會兒關一會兒更省電?別信這些「熱流言」

中暑了能吃退燒藥降溫嗎?空調是不是一會兒關一會兒開更省電?梅雨季節,千萬別被這些「熱熱」的科學流言左右了心智。6月科學流言榜出爐,都是些初夏人們關心的事。 中暑了可以吃退燒藥降溫? 流言:中暑和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一樣,只要吃退燒藥降溫就會好。 真相:人體的內部體溫是由大腦中的下丘腦調節的。下丘...
調查顯示大多數小林製藥事件健康受損者仍處於慢性腎病狀態 - 天天要聞

調查顯示大多數小林製藥事件健康受損者仍處於慢性腎病狀態

6月30日,日本腎臟學會在橫濱市舉行會議。圍繞小林製藥公司含紅曲成分問題保健品事件,該學會公布了對206名被認定因服用相關保健品而出現健康受損狀況的消費者的調查分析結果。結果顯示,其中不少人的腎功能沒有完全恢復。此外,在部分案例中,健康受損的消費者在住院後身體逐漸衰弱,最終死亡,疑似為相關保健品導致的死亡...
全方位聚焦青少年健康科普 「小衛士訓練營」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全方位聚焦青少年健康科普 「小衛士訓練營」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啟動

圖說:中山醫院2024年度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楊浦行專場活動舉行 主辦方供圖(下同)今天,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24年度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楊浦行專場活動舉行。這次活動是全市首個由醫學科普研究所牽頭,聯合多方力量共同開展的跨界融合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項目...
造福鄉親!溫朝陽教授在阜南縣設立名醫工作室 - 天天要聞

造福鄉親!溫朝陽教授在阜南縣設立名醫工作室

大皖新聞訊    6月30日,阜南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鬍允凱為阜南縣人民醫院「溫朝陽教授名醫工作室」揭牌。即日起,北京大學國際醫學院超聲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溫朝陽將利用節假日來家鄉開展義診,而且每月不低於一天。溫朝陽是一位從阜南縣走出去的醫學博士,深耕血管超聲、心臟超聲、淺表器官超聲及介入超聲領域。「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