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聶文聞 陳有為 王繼亮
在同一天時間,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的四十餘名專家「生命接力」,完成了小腸、心臟、肝臟、腎臟等大器官移植手術,幫助六名身處絕望的患者重啟生命。其中,五旬男子成功手術移植小腸重獲生機,這也是湖北首例單純異體小腸移植手術。目前,六位患者術後均恢復良好,生命體征平穩。
湖北首例!腸壞死患者移植小腸後重生
58歲的呂先生(化姓)家住湖北洪湖,去年11月初,他突然腹部劇烈絞痛,被緊急送入醫院搶救。醫生確診為「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導致了小腸急性缺血、壞死。經搶救,壞死的小腸大部及右半結腸被切除,剩餘的小腸不足80厘米,難以維繫全身營養,呂先生出現營養不良、腎功能不全等「短腸綜合征」的癥狀。
「若小腸被切除後短於1米,會因腸道有效吸收面積顯著減少,導致患者無法維持身體的營養需求,這在醫學上被稱為『短腸綜合征』。」協和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陶凱雄教授說,患者「吃啥拉啥」,食物在體內無法被消化吸收,長此以往只能靠輸營養液提供腸外營養支撐。
呂先生說,每天吃東西很痛苦,「吃了就拉,體重直往下掉,只能輸營養液維持」。但問題是,這並非長久之計,如不能營養「自供」,肝臟等器官會因「閑置」太久逐漸喪失功能,最終將因多臟器衰竭危及生命。
對呂先生來說,小腸移植是他最後的希望。去年12月,呂先生來到協和醫院胃腸外科,希望能逃離「絕境」。該院胃腸外科主任陶凱雄教授、吳軻教授評估後決定,呂先生維持治療的同時等待合適的小腸供體。
胃腸外科主任陶凱雄教授(右二)評估患者術前情況
今年1月,一名腦死亡患者志願捐獻器官,其無私大愛帶給了呂先生活下去的希望。雙方配型成功並通過了器官移植倫理委員會的評估,專家組決定為他儘快手術。為確保此次移植手術順利開展,協和醫院高度重視,在醫務辦公室的牽頭下召開了全院多學科術前會診,胃腸外科、心外科、麻醉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手術室、呼吸內科、藥學部、超聲科、病理科等多學科會診,做好各環節預案,為手術保駕護航。
1月12日8時許,在該院車谷院區手術室團隊、超聲醫學科的配合下,陶凱雄教授、吳軻教授團隊取出小腸供體,在0至4℃的器官保護液中小心修剪,再精準植入到呂先生的體內。這個過程,專家要細緻地重建血管、吻合小腸,每一步都容不得半點差錯。
修剪小腸供體
胃腸外科陶凱雄教授、吳軻教授(右)為患者實施小腸移植術
患者實施小腸移植術中
三個小時後,隨着血供的恢復,移植的小腸腸壁逐漸恢復紅潤,並開始正常蠕動,這意味着手術成功完成。
移植的小腸供體恢復血流
陶凱雄教授介紹,小腸移植是腹部器官里比較困難的手術,存在難吻合、易排斥、常感染三大難關,無論是技術難度還是移植後的管理均有較大挑戰,目前在國內外僅在少數大型醫學中心開展。據悉,這是湖北首例單純異體小腸移植手術。目前,患者腸功能恢復良好,能自主排氣,後續還將面臨感染關和排斥關,多學科團隊將全力守護。
挑戰極限!肝腎移植延續四位患者生命
這一天,生命接力在協和醫院繼續。
根據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的分配,兩名肝衰竭患者等來了「救命肝」。1月12日,協和醫院肝移植中心主任顧勁揚教授帶領團隊實施了完全左右半肝在體原位劈離肝移植術。
我國肝臟供體緊張,為高效利用寶貴的供肝,肝移植團隊採用「原位在體劈離供肝」的方式,將一個供肝劈成兩半。其中一個移植到52歲的女性患者體內,她因長期肝硬化最終導致了肝衰竭;而另一個供肝則挽救了一名43歲的女性患者,她因肝硬化晚期,常年飽受頑固性胸腹水、脾功能亢進等疾病的折磨。
肝移植中心主任顧勁揚教授(中)團隊為患者實施肝移植手術
肝移植中心主任顧勁揚教授(中)團隊為患者實施肝移植手術
遊離肝臟、解剖肝門、膽道造影、離斷肝臟、肝臟在體劈離、修肝、植肝……從當天凌晨6時到14時,顧勁揚帶着肝移植團隊爭分奪秒,先後完成了帶肝中靜脈左半肝的背馱式肝移植、右半肝的經典原位肝移植。術後第二天,兩名患者均順利從icu轉入普通病房與家人團聚。
「完全左右半肝在體原位劈離肝移植,這一肝移植領域頂尖術式可實現『一肝兩受』,適用於體型較小的成年患者,能緩解當前供肝短缺的矛盾,拯救更多急需肝移植手術的危重患者。」顧勁揚教授介紹。
當日,在協和醫院車谷院區,經系統分配到合適的腎源後,泌尿外科李恆教授先後為兩名腎衰竭患者完成了移植手術。當天,患者術後肌酐值降至正常值,並轉入普通病房,目前生命體征平穩,新的腎臟已在體內開始工作。
泌尿外科腎移植中心李恆教授(右)為患者實施腎移植手術
泌尿外科腎移植中心李恆教授(左)為患者實施腎移植手術
重啟復跳!老人零輸血換了一顆救命心
1月12日,在武漢協和醫院本部,心臟大血管外科移植團隊也在接力救治,一顆「救命心」在一位60歲老人體內重生。
當天12時11分,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和團隊精細修剪供心;12時36分,供心放入受體胸腔、精準吻合血管;12時45分,伴隨強勁而有力的跳動,這顆寶貴的心臟在受者胸腔復跳。董念國教授說,「整台手術,患者零輸血!」
術後第二天,老人拔除氣管插管,目前生命體征穩定。
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為患者實施心臟移植手術
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為患者實施心臟移植手術
「去年,121名心衰患者在協和醫院重啟生命。」該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帶領團隊堅持技術創新,為無數心衰患者重啟生命,目前心臟移植千餘例,領跑全國,創下多項國內第一、世界第一的矚目紀錄。
協和醫院一直把器官移植作為打造終末期疾病診療中心的重要方向。該院副院長夏家紅表示,本次同日開展六台大器官移植,意味着該院在全面推進器官移植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尤其是以小腸移植為代表的器官移植技術,將惠及更多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
「沒有器官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正是有大愛的器官捐獻者,才能給更多終末期患者帶來生命的希望。」協和醫院醫務辦公室主任翁雨雄介紹,為搭建器官捐獻者和受者的橋樑,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協和醫院於2011年成立器官移植中心,2020年成立opo管理辦公室,以規範器官捐獻與移植全流程的管理。
(以上圖片由通訊員金煦、劉坤維攝)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