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勸告:3種炎症千萬不要拖延

2023年12月06日18:22:07 健康 1100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勸告:3種炎症千萬不要拖延 - 天天要聞

一、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提醒:這3種炎症盡量不要拖延

我們很少會將「炎症」和「癌症」這兩個詞聯繫在一起。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眼中,炎症就是當身體受到細菌、病毒或其他有害物質的攻擊時,所表現出來的癥狀。我們的傷口可能會出現紅腫、疼痛、發熱等癥狀,但只要服用一些藥物,很快就能恢復健康。在現代醫學的幫助下,並不會帶來極為嚴重的後果。然而,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這兩者之間存在着不容忽視的聯繫。

自然遺傳學》刊登了一篇文章顯示:炎症與癌症之間,存在着緊密的關聯。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勸告:3種炎症千萬不要拖延 - 天天要聞

在我們的人體中,存在着一種p53基因。它是一種重要的癌症抑制基因,負責保護細胞的基因組完整性。如果p53基因發生突變,細胞就失去了這種保護,使得細胞更容易發生癌變。根據現有的臨床數據顯示,大約一半的癌症患者都攜帶了p53基因突變。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單細胞多組學分析發現,炎症會抑制p53野生型的造血幹細胞的功能,讓它們難以正常分化並幫助身體產生所需的血液細胞。同時,炎症也會促進p53基因突變細胞的生長和擴增,使得這些細胞在血液中越來越多,增加患癌的風險。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勸告:3種炎症千萬不要拖延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科學研究也發現,長期的慢性炎症可能導致DNA損傷和細胞突變。這些突變的細胞可能會不受控制地增殖,最終形成腫瘤,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大約有20%的癌症都與慢性炎症有關

因而當發現自己體內產生炎症時,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以下這三種炎症,不能輕易拖延,應該儘快去醫院進行治療!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勸告:3種炎症千萬不要拖延 - 天天要聞

1、胃炎

我國大概有1.2億腸胃疾病患者,其中慢性胃炎患者就佔據了近30%左右。有近3600萬人,正在被慢性胃炎所困擾。

這就像花園裡的雜草會搶走花的養分一樣,慢性炎症也會讓細胞增殖血管生成增多,有利於腫瘤的生長和擴散。炎症細胞產生的自由基和氧化應激反應還會對DNA造成損傷,增加突變的風險。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勸告:3種炎症千萬不要拖延 - 天天要聞

2、肝炎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20-30%的肝炎患者會發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每年會有1-4%的幾率發展成為肝細胞癌症,對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

據專家解釋,這是因為肝炎會導致肝臟細胞產生劇烈的炎症反應,就像身體在對抗外來入侵者。在這個過程中,細胞因子的釋放會增多,它會對肝臟細胞造成一定破壞,長期下來也會導致基因突變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勸告:3種炎症千萬不要拖延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肝炎患者常常還存在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的問題,讓身體無法有效防禦外敵,進而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3、結腸炎

結腸炎是結腸黏膜的一種慢性炎症,長期的慢性炎症可能會導致黏膜細胞的損傷和再生,這種不斷的再生和修復過程增加了DNA複製錯誤的機會

同時,慢性炎症還會導致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釋放出一些炎症介質和活性氧化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會損傷DNA,導致細胞突變。這些突變可能會使細胞失去對正常生長和分化的控制,最終形成癌細胞。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勸告:3種炎症千萬不要拖延 - 天天要聞

為了降低被炎症或癌症折磨的風險,我們應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每日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保持充足睡眠並且避免吸煙酗酒。

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進行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並治療潛在的炎症和其他健康問題,從而降低患癌症的風險。

綜上所述,如果機體內出現了炎症,我們不應該輕視。但有很多人可能對炎症並不了解,經常會與感染搞混,這又該怎麼辨別呢?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勸告:3種炎症千萬不要拖延 - 天天要聞

二、炎症和感染是一回事嗎?這次終於搞清楚了!

我們的身體經常會對各種刺激做出反應,這些反應有時是積極的,有時則是消極的。炎症和感染就是兩種常見的身體反應。雖然這兩種反應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處,但它們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能清楚的了解炎症和感染之間的區別,就能幫我們更好的去理解我們的身體。

我們常說的「炎症」是身體對各種刺激的一種防禦反應。這些刺激可能來自外部環境,如細菌、病毒、物理損傷等,也可能來自身體內部,如細胞損傷或死亡。當身體感受到這些刺激時,免疫系統就會啟動一系列反應,包括血管擴張、白細胞聚集、組織損傷等,來對抗這些威脅、促進損傷的修復。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勸告:3種炎症千萬不要拖延 - 天天要聞

而「感染」則是如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體侵入機體並生長繁殖引起的病理過程。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喝下的水中,都可能含有某些病原體。一旦它們進入人體內,通常會引起炎症。但有些特殊情況下,可能也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炎症反應。

雖然從某些角度上,這兩個詞聽起來差不多,互相關聯,但他們並不能直接畫等號。炎症可以由許多不同的刺激引起,而感染只是其中之一。退一步說,炎症通常是一種防禦反應,而感染則是一種病理過程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勸告:3種炎症千萬不要拖延 - 天天要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免疫力、避免接觸病原體等措施來預防感染和炎症。如果身體出現炎症或感染的癥狀,應及時就醫並接受治療。只要能及時採取合適的行動,就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它們對身體造成的危害。

結語

在我們的身體里,炎症可能正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發生。它就像是一場看不見的戰爭,不僅是身體對各種刺激的防禦反應,更是我們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要用多久?勸告:3種炎症千萬不要拖延 - 天天要聞

如果不能及時控制炎症,或是讓它持續時間過長,就可能會導致身體受到損害或疾病。因而,我們不應該忽視它,而是要予以重視,並採取有效的措施來控制它。

通過了解炎症的原因和癥狀,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的身體,並採取有效的措施來保持健康。

炎症並非不可戰勝的敵人。只要我們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心態,就能有效地控制炎症,讓生活更加健康與幸福。


參考文獻

【1】《單細胞多組學鑒定慢性炎症是TP53突變白血病進化的驅動因素》自然遺傳學

【2】《有肝病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患癌症的危險性增高》國外醫學情報 1998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離不開骨骼、肌肉、關節。靈巧的雙手,強健的四肢,挺直的脊樑,支撐着活力十足、閃閃發光的生命。《全民健康大會》第二期,帶來「強肢健體」的健康指南!小動作也能幫大忙!本期節目邀請了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劉亞軍、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矯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關節外科主任醫師趙旻暐、北京中醫藥大學...
59歲女子突發中風去世,醫生規勸:連日高溫,身體虛要少做4件事 - 天天要聞

59歲女子突發中風去世,醫生規勸:連日高溫,身體虛要少做4件事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老張,你怎麼穿得這麼單薄?這天氣可不穩定。」醫生李醫生一邊打着傘,一邊對着剛進藥店的老張說道。老張,今年五十九歲
這幾種食物與南瓜相剋,再饞也別一起食用,早了解早受益! - 天天要聞

這幾種食物與南瓜相剋,再饞也別一起食用,早了解早受益!

王先生這一晚邀請了幾位好友來家中品嘗他最新研發的南瓜菜肴。桌上擺放着香氣撲鼻的南瓜燉牛肉、南瓜餅和南瓜粥,每道菜都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哎呀,老張,你做的這個南瓜燉牛肉真是太好吃了!」李明夾起一塊牛肉,讚不絕口地對着老張說道。
茵陳是「養肝第一草」!搭配好了,還能祛濕、護血管 - 天天要聞

茵陳是「養肝第一草」!搭配好了,還能祛濕、護血管

在醫院的等候區,張先生坐在椅子上,他的朋友李女士經過,停下腳步,輕聲問道:「張先生,你看起來不太好,怎麼了?」張先生苦笑了一下,「嗯,最近身體一直不太舒服,特別是這幾天。」他的聲音帶着些許疲憊和困惑,「我感覺到渾身乏力,手腳沉重,有時候還會
即將進入高峰期!這種病,沒有特效藥! - 天天要聞

即將進入高峰期!這種病,沒有特效藥!

盛夏將至伴隨着高溫潮濕的天氣蚊蟲大量孳生登革熱的流行也逐步進入高峰期目前登革熱沒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因此早期識別、早防蚊隔離是防止出現重症和防止進一步傳播的重要措施01 登革熱主要由「花蚊子」傳播登革熱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
午睡,是充電還是「放電」?4個午睡誤區,讓你越睡越累! - 天天要聞

午睡,是充電還是「放電」?4個午睡誤區,讓你越睡越累!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每天給您分享專業的醫學科普知識,幫助您及其家人提高健康生活品質,感謝您的支持!午睡,這個看似簡單的日常行為,其實蘊含著不少學問。對於很多人來說,午睡是下午充電的一個好辦法,但如果方法不對,不僅不能恢復精
中山華山臨床醫學院2.0版?復旦上醫深化教研醫協同機制推動醫學教育改革 - 天天要聞

中山華山臨床醫學院2.0版?復旦上醫深化教研醫協同機制推動醫學教育改革

新民晚報訊(實習生 查文瀾 記者 易蓉)着眼健全教育教學組織架構,發揮附屬醫院醫學人才培養主陣地作用,着力培養國家需要、人民滿意的好醫生大醫生和醫師科學家,建設一流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推動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持續走向縱深。昨日,復旦大學中山臨床醫學院和復旦大學華山臨床醫學院同時揭牌...
嚴肅批評!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通報科室開張喊「開門大吉」事件 - 天天要聞

嚴肅批評!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通報科室開張喊「開門大吉」事件

昨日,奧一新聞報道 南通一醫院科室開張用「開張大吉」引熱議,院方回應了隨後,涉事醫院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就此發佈情況說明,並公開道歉。說明中稱,經核實,相關視頻為該院東院區血液內科醫護為記錄科室新病區啟用而拍攝,相關內容及不當表達引發社會關注,
身體這8個「窩」,最易藏着代謝廢物 - 天天要聞

身體這8個「窩」,最易藏着代謝廢物

人體上有許多凹陷的部位,這裡往往隱藏着大量對身體有益的穴位,因此被人們俗稱為「養生窩」。兩肘窩、兩腋窩、兩腹股溝、兩腘窩,是中醫常說的拍八虛的八虛。(圖源:浙江省腫瘤醫院中醫科公眾號)「虛」就是薄弱環節的意思,五臟之邪喜歡藏匿於八虛之中,導致經氣的運行不暢。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岐黃學者張忠德表示,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