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2023年08月05日11:10:02 健康 1225

在健康領域裏,年輕人似乎比老年人更具優勢。

年輕就好像一種資本,意味着有更強、更快的修復能力。

感冒發燒如此、減肥如此、疲勞恢復也是如此。

但對於2型糖尿病人群來說,情況有所不同,年輕人反而更不利於控制病情,相對於老年人來說,可能有着更高的死亡風險。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的情況呢?


環境因素+無風險意識,對年輕人不利

工業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加工食品進入了我們了生活,「糖脂鹽的混合物」能極大的刺激我們的味蕾,不知不覺的讓人吃掉更多的熱量,例如薯片甜甜圈、奶茶、可樂等。

外賣行業的興起,996的流行,如今已經沒有多少年輕人有時間或有精力早上起來準備一份營養豐盛的早餐,更不會下班後拖着疲憊的身體完成買菜、洗菜、做飯、洗碗刷鍋等一套流程了。

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天天要聞

白天忙碌,晚上忙裡偷閒,打會遊戲、與三五好友小酌一下,還有太多的年輕人每天刷短視頻可以刷到凌晨1-2點。

以上,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我幾乎都做過,25-28歲那幾年在韓國工作很累,久坐不動,加上性格敏感,壓力非常大;飲食上幾乎從來不做飯,一切從簡,尤其非常喜歡韓國當地的一款蘋果風味酸奶,後來才知道,一盒竟然含有40多克糖。

就這樣,糖尿病前期在28歲時,如期而至。

在當時,我和大部分的年輕人,絲毫沒有任何風險意識,我年輕我怕啥。

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天天要聞

老年人罹患2型糖尿病,都是一步一步的,從血糖代謝正常,到胰島素抵抗,再到2型糖尿病前期,最後發展成了2型糖尿病,一般都會經歷10-20年,即便在2型糖尿病初期,還是有部分胰島β細胞處於去分化狀態,實際並沒有受損,只是不工作而已,只要找對辦法完全能促使胰島β細胞再分化,重新恢復胰島β細胞的能力。

相反,年輕人在短時間內疊加了多種嚴重的不良生活習慣,例如高熱量低營養的飲食習慣、頻繁的進食加工食品、壓力過大、久坐不動,熬夜、胡吃海塞,這是一個1+1+1>20的事件……可以說硬生生的把一個可能要經歷20年的慢性疾病縮短至2-5年。更重要的是這些行為,可能繞過胰島素抵抗,直接導致胰島β細胞損傷過快,縮短髮病時間,而且不可逆。

2021年,韓國發表一項研究【1】——《韓國年輕發病的2型糖尿病:回顧現狀和未滿足的需求》,結果表明2型糖尿病的年輕群體中,出現胰島β細胞功能下降的風險更大,同時病情進展迅速,提高微血管和大血管併發症以及過早死亡的風險

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天天要聞

簡單來說,就是<40歲的年輕群體,一旦罹患2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功能的惡化速度比遲發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快。

早在2003年,糖尿病領域頂級期刊《糖尿病護理》也發表過類似觀點:年輕患者(18-44歲)的心肌梗死風險比年齡匹配的對照組高14倍;然而,在遲發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於年齡匹配對照組4倍。【2】

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天天要聞


心血管疾病風險方面來看,早發性2型糖尿病可能是一種更具侵襲性的疾病。


年輕人如何預防/緩解2型糖尿病

年輕人不幸已患病,如何判斷是否能緩解呢?主要看BMI、病程和C肽

BMI>25、病程<5年,且空腹C肽≥1.1μg/L,餐後2小時C肽≥2.5μg/L,排除1型糖尿病的情況下,緩解的希望還是很大的,不要灰心

一些做法,僅供參考:

1、停下不良的生活習慣,做到知行合一

計劃寫完了一頁,行動只付出了3天。雖然存在很多客觀因素,但不吃小零食、飲料等含糖食品至少要100%做到。接下來養成早睡的習慣,讓第二天又更充足的時間準備早餐,1個水煮雞蛋、1把原味堅果、一杯無糖酸奶,一份雜糧薯類,一些簡單烹飪的蔬菜,10分鐘就可以搞定,做到知行合一。

減少外食和外賣,回歸健康飲食。

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天天要聞

2、把基礎營養補齊,增加抗炎、抗氧化的食材

基礎營養指的就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包括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水;抗炎、抗氧化包括類胡蘿蔔素(β-胡蘿蔔、番茄紅素葉黃素玉米黃質等)、多酚槲皮素花青素薑黃素等)解決營養問題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多吃天然食材,保持食物多樣性。

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天天要聞

3、減少精製碳水,粗細搭配

精製碳水是指白米、白面等一切相關食物,不是說不能吃白米飯,而是粗細搭配的着吃,記得每餐都搭配優質蛋白、健康脂肪和大量蔬菜,混合進食以降低這一餐的升糖指數和血糖負荷。

關注小禾,每天分享不一樣的營養小知識

本賬號發表的內容僅是用於信息的分享、學習。文章內容不能直接作為任何健康干預的依據

參考資料:

1.Yang YS, Han K, Sohn TS, Kim NH. Young-onset type 2 diabetes in South Korea: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unmet need. Korean J Intern Med. 2021 Sep;36(5):1049-1058. doi: 10.3904/kjim.2021.379. Epub 2021 Sep 1. PMID: 34503316; PMCID: PMC8435510.

2.Hillier TA, Pedula KL. Complications in young adults with early-onset type 2 diabetes: losing the relative protection of youth. Diabetes Care. 2003 Nov;26(11):2999-3005. doi: 10.2337/diacare.26.11.2999. PMID: 14578230.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大一女生頭孢過敏,拔針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應 - 天天要聞

大一女生頭孢過敏,拔針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應

4月15日深夜,在湖北省宜昌某高校就讀的陶蘭,因腹痛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西陵院區就診,被診斷為腸胃炎。輸液室走廊上,陶蘭靜靜坐在長椅上,盯着吊瓶里的頭孢曲松鈉緩緩滴落,突然,一陣強烈的不適感襲來,陶蘭呼吸急促。4分鐘前,護士為其換上這袋葯後匆匆離開,陶蘭起身呼救,卻發現身邊沒有醫護人員,儘管她立即自行...
維生素C是西梅的16倍,還高鈣高蛋白質!這種菜現在吃正好 - 天天要聞

維生素C是西梅的16倍,還高鈣高蛋白質!這種菜現在吃正好

有一種野菜,經常在鄉間田野、路旁溝邊出現,以前人們會拿它喂家畜;然而又因為其有着極高的營養價值,被人稱為「長壽菜」。它就是生命力旺盛的野菜——馬齒莧。馬齒莧又叫螞蚱菜、長命菜、五行草、馬莧、五方草等,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協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學霸班,無後門內幕曝光! - 天天要聞

協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學霸班,無後門內幕曝光!

近日,董小姐憑一己之力,將協和4+4培養模式,推入「錄取公平性」爭議漩渦,人們這才發現,上交大才是國內4+4模式最早的實踐者,3年後浙大也採用4+4模式培養醫學博士。不過,浙大的巴德年醫學班,以695分的變態高考門檻、20%以上的殘酷淘汰率,以及「純分數說話」的招生規則,硬生生撕開了醫學教育爭議的另一個切口——在公...
協和躺槍背後:浙大4+4醫學班695分起底,無後門規則引熱議 - 天天要聞

協和躺槍背後:浙大4+4醫學班695分起底,無後門規則引熱議

近日,董小姐憑一己之力,將協和4+4培養模式,推入「錄取公平性」爭議漩渦,人們這才發現,上交大才是國內4+4模式最早的實踐者,3年後浙大也採用4+4模式培養醫學博士。不過,浙大的巴德年醫學班,以695分的變態高考門檻、20%以上的殘酷淘汰率,以及「純分數說話」的招生規則,硬生生撕開了醫學教育爭議的另一個切口——在公...
張國棟棟樑大健康:運動後滋補,快速恢復身體活力 - 天天要聞

張國棟棟樑大健康:運動後滋補,快速恢復身體活力

運動能強身健體,但運動後身體會消耗大量能量,流失水分和電解質,及時合理的滋補有助於快速恢復身體活力,減少疲勞感。運動後首先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飲用淡鹽水或運動飲料,及時補充因出汗流失的鈉、鉀等元素。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漢25歲男子一夜之間眼睛看不清,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漢25歲男子一夜之間眼睛看不清,醫生緊急提醒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里白內障往往是 50 歲以上人群的 「專利」然而武漢 25 歲的市民小吳卻在一夜之間患上了白內障經醫院檢查醫生判斷這一罕見病症與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內障的經歷,25 歲的武漢市民小吳至今仍感到難以置信:「就一夜之間,睡一覺起來開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後慢慢沒過兩天,右眼也看不清了。...
應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須知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須知

" 五一 "假期餘額告急!返程高峰要來了!你是否已經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融媒體工作部...